APP下载

老年高血压病优化联合个体化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8-10-23张凤君

系统医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阻滞剂病患者个体化

张凤君

吉林延安医院内科,吉林长春 130000

高血压是慢性疾病之一,其是导致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为高血压患者实施治疗,不仅应对其有效性进行保证,同时应保证其用药的安全性[1-2]。为探究优化联合个体化治疗在老年高血压病中的应用价值。该文以2012年1月—2017年6月老年高血压病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其实施常规治疗以及优化联合个体化治疗,对其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总结优化联合个体化治疗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以远程随机化法分组,即对照组(n=250)和实验组(n=250)。实验组中,患者的年龄范围为60~82岁,年龄均值为(71.23±3.58)岁,病程范围为 5~30 年,病程均值为(12.36±2.31)年,其中男 132 例,女 118 例,169 例合并冠心病,16例伴有缺血性脑卒中,24例存在2型糖尿病,10例存在脑血管意外,12例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存在心律失常,47例血压昼夜波动较大,110例存在血压原因所致的失眠、头晕、头痛等症状,11例存在肾功能不全。

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范围为61~83岁,年龄均值为(71.50±3.61)岁,病程范围为 4~29 年,病程均值为(12.30±2.29)年,其中男 136 例,女 114 例,166 例合并冠心病,17例伴有缺血性脑卒中,22例存在2型糖尿病,11例存在脑血管意外,11例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存在心律失常,49例血压昼夜波动较大,107例存在血压原因所致的失眠、头晕、头痛等症状,10例存在肾功能不全。该研究已被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均可积极配合该研究,2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即常规为患者实施硝苯地平、钙离子拮抗剂以及利尿剂等药物治疗,每1个月进行一次血压水平的监测,并根据监测的结果,对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行调整。

实验组则接受优化联合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药物反应、病情合理用药,其中30例患者接受利尿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CCB(钙离子拮抗剂)治疗,124例接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I+CCB治疗,34例接受噻嗪类利尿剂+CCB治疗,51例接受β受体阻滞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11例接受β受体阻滞剂+CCB治疗。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对其(重复了)血压水平进行24 h的动态监测,根据其血压监测的结果,适当对其用药的时间进行调整,在其高血压高峰前1~2 h接受药物治疗。若患者血压水平控制并不理想,则根据其血压监测的结果,为患者实施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I等长效降压药物以及硝苯地平等短效降压药物结合治疗,以此控制其血压水平在合理的范围内。2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均接受以上治疗时间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2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疗效评价:显效:老年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较治疗前降低,降低大于20 mmHg,且至正常的范围;有效:老年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较治疗前降低,降低范围为10~20 mmHg,未至正常的范围;无效:老年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降低范围在10 mmHg以内;以显效率+有效率作为总有效率。同时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的差异。

1.4 统计方法

数据通过SPSS 21.0统计学软件,作统计学处理,其中计数资料[n(%)]通过 χ2检验,而计量资料(±s)以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并发症情况对比

实验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的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 1。

表1 两组疗效、并发症情况对比[n(%)]

2.2 2组血压水平对比

2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 2。

表2 两组血压水平对比[(±s),mmHg]

表2 两组血压水平对比[(±s),mmHg]

组别 舒张压治疗前 治疗后收缩压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n=250)对照组(n=250)t值P值102.42±10.34 102.18±10.06 0.263 0 0.792 6 82.45±8.54 92.17±8.38 12.844 9 0.000 1 163.76±14.61 163.95±14.30 0.146 9 0.883 2 132.69±11.45 147.12±11.44 14.096 3 0.000 1

3 讨论

目前,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其主要的治疗策略是长期治疗来对血压水平控制。我国处于老龄化的社会,使得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3]。临床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实施治疗,强调优化、强化、个体化联合用药,其治疗的原则是对患者的靶器官进行保护、持续对其血压水平控制[4]。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多靶点、多机制的干预,不仅可更好对其血压水平进行控制,且可减少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5]。

老年患者,其各脏器功能、体质在不断的下降,使得其药效反应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为患者实施常规方案治疗,难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优化联合个体化治疗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中应用,可取得一定的价值,其可更加针对性的为患者实施药物干预,起到平稳降低血压水平的效果,更好保护患者的肾、脑、心等靶器官[6-7]。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优化联合个体化治疗的实验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95.6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87.20%),其并发症的几率(2.8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几率 (9.20%);2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优化联合个体化治疗,可更好控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以及并发症的几率,将疗效提高。周海鹏等[8]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个体化的治疗,可促进其血压水平、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水平的改善,即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水平 (136.3±7.4)mmHg、舒张压水平(84.4±5.5)mmHg、尿微量白蛋白(52.7±9.4)mg/24 h、血清胱抑素水平 (15.4±5.1)μ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该文研究与周海鹏等研究结果相比,一致性较高,但是该文未进行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水平的研究,后续应不断加大研究的力度,以此提高研究的价值。

综上所述,优化联合个体化治疗应用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对于其血压水平的控制,有着积极的意义,且可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阻滞剂病患者个体化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重磅试验 CLARIFY:稳定心绞痛β受体阻滞剂的长期获益收到质疑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体会
食管癌手术个体化输血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