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方言声调声学分析
2018-10-23弓会杰李永宏
弓会杰,李永宏
(西北民族大学 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30)
一、研究现状
天水方言共有29个声母(包括零声母),11个单韵母,21个复韵母。国内有很多学者对天水方言声调进行了研究分析。例如。赵健的《天水方言的声调问题》(1992年)一文中总结了天水方言声调的一般规律,并对其声调中的特殊情况进行了分析。刘香琴在《试论秦州方言的声韵调及特点》(2012年)一文中从声、韵、调等3个方面探讨了天水方言秦州区的语音特点,但是研究主要侧重于声调方面,最后指出秦州方言有3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和去声,不包括轻声,平声不分阴阳。张文轩在《三声调方言天水话的两字组连读变调》一文中对天水方言的连读变调现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他指出,天水方言中单字调平声不分阴阳,但在两字组连读中平声分阴阳。另外,还对天水方言中“重重型”和“重轻型”两种变调模式、天水方言中的轻声现象、上声的变调等分别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声调是某些语言中每一个音节所固有的能区别意义的相对音高。”“声调是汉语语音的突出特征之一,是每一个音节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同声母、韵母一样,有着区别意义的作用。”[1]传统意义上,声调有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调值,是指声调的实际读法,能够体现声调高低、曲折以及声调长短的变化;调类是根据调值对声调进行的归类。目前,对于甘肃方言声调的研究主要是采用传统的“口耳相传”的方法,没有人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系统研究过天水方言的声调。本文将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研究天水方言的单字调和双字调,试图对天水方言声调有量化的分析和总结。
二、实验部分
(一)发音字表的建立及发音人选取
结合《广韵》以及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编写的《方言调查字表》来确定天水方言声调发音字表,选用天水方言口语中最常用的字,尽可能的涵盖所有声母。发音人的选择标准是:长期生活在天水市区、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能够准确的认识发音字表的所有单字和词语并且能够用天水话准确发音。本实验选取发音人有12名,男女各6人,年龄在20~40岁之间。
本研究的所有语音材料都是在西北民族大学录音室完成录制。录音时使用的仪器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设备分别是领夹式麦克风、调音台、外置声卡、笔记本电脑。软件主要用Praat和Audition3.0,用Audition3.0对语音信号进行噪音处理。采样频率为44100Hz,单声道录音,采样精度为16位,音频保存为wav格式。
单字调发音字表按照平、上、去、如4个声调选取发音例字,每个声调又分为全清、次清、次浊、全浊4部分,每部分选取4~5个例字(见表1)。
表1 天水方言单字调发音字表
双字调发音字选择天水当地日常交流中最常用的词组,不选择儿化或有轻声的双音节词语。根据对单字调进行的研究发现,天水方言共有3个单字调,在确定天水方言双音节发音字表时将3个单字调进行两两组合,共9组,T1、T2、T3分别是天水方言3个单字调,本部分的发音字表每一组合选取15个词语,共135个词语,笔者在这里只列出了每组比较有代表性的4个词语。“T1+T2表示前字为T1调后字为T2调的组合,其他的以此类推(见表2)。
表2 天水方言双字调发音字表
(二)语音标记
由于发音时音节中声母的发音时长非常短,所有声调只在韵母部分出现,因此标记时主要是对音节的韵母段打标记。将单字的声音文本在Praat中打开,去除韵母段的弯头降尾,只保留其调型段,标出韵母的开始和结束位置。弯头和降尾段会对声调的判断及分析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将其去除。首先,在选择调型段时要将其声母段去掉,只保留其韵母段;其次,基频曲线起点位置若有短暂的上升或下降,就要将其作为弯头去除,切点的位置为该声调调型段的起始位置;最后,通过观察语图上共振峰带宽对其降尾进行处理,将宽带语图上基频的规律间隔结束位置或者窄带语图上基频峰点位置的后面部分作为降尾,将其去掉。
(三)基频提取与处理
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本实验的所有基频均采用手动提取。在确定每一个音节的调型段之后,单字调每一个录音提取30个基频点的值,共得到430个基频值;双字调采用同样的方法,每个词语的前字和后字分别提取30个点的基频值,处理基频数据分为两步。
1.基频归一化处理。提取出的声音样本的基频数据对于语言学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只有通过相对化和数据归一化处理,将外部因素的影响去掉之后才具有语言学意义。其原因有两点:一是人耳对声音高低的判断与声学实验得到的研究结果之间不是线性关系;二是声音具有多变性,即使是同一个人在同等条件下也不可能发出完全相同的声音。因此,不同发音人的同一个读音所得的原始数据不能进行比较,只有在排除了性别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之后才能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研究,这就需要对得到的基频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本实验的基频归一化采用的是石锋先生在天津话的声调实验研究中提出的T值基频标准化公式:
T=[(lgF0-lgmin)/(lgmax-lgmin)]*5
其中F0是观测点的平均基频值,min是调域下限基频值,max是调域上限基频值,即max和min分别取所有参与归一的点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T是归一结果。
2.五度值的转换。传统的研究方法得到的五度值体现的是人耳对声调的归一化,实验语音学方法得到的五度值强调的是对语音的量化分析。与传统语音学中用五个点来作为声调的区分标度不同,实验语音学中用段进行标度。因此T值的取值需要在0~5的数值之间,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是:T值在0~1区间内,对应的五度值是1;T值在1~2之间,对应的五度值是2;T值在2~3之间,对应的五度值是3;T值在3~4之间,对应的五度值是4;T值在4~5之间,对应的五度值是5。
(四)数据处理
提取出所有单字录音的基频数据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分别求出平、上、去、入4个声调中全清、次清、次浊、全浊各组的平均值,做出每一个声调全清、次清、次浊、全浊的基频曲线图,最终得出每个声调的音域。
三、天水方言单字调、双字调声学分析
(一)单字调
1.平声。在古音韵学中,大多数方言在演变的过程中都有“平分阴阳”的现象,即古清声母平声调变为阴平调,浊声母平声调变为阳平调。与传统音韵学“平分阴阳”不同,在天水方言中平声不分阴阳(见图1)。平声调的基频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26.1Hz和155.1Hz,其调域为71Hz。
图1 天水方言平声调基频均值曲线 图2 天水方言上声调基频均值曲线
2.上声。天水方言上声调分为两个声调(见图2)。清声母和次浊声母上声为降调,其基频最大值为246Hz,基频最小值为73.3Hz,调域为172.7Hz。全浊声母上声为平调,其基频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51.1Hz和228.3Hz,域宽为22.8Hz。
3.去声。天水方言中去声调为平调,其基频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77Hz和181.5Hz,调域为95.5Hz。可以看出去虽然去声调为平调,但其调域较宽(见图3)。
图3 天水方言去声调基频均值曲线图 图4 天水方言入声调基频均值曲线图
4.入声。天水方言中入声调为升调,其基频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40.6Hz和114.6Hz,域宽为126Hz。天水方言入声的演变情况与传统音韵学中的“入派三声”不同,其入声只有一个声调,并未发生分化(见图4)。
通过以上对平、上、去、入4个声调基频的分析可知:天水方言中平声不分阴阳且平声为升调;上声演变为两个声调,清声母和次浊声母上声变为降调,全浊声母上声字变为平调;去声为平调并且在基频上与全浊声母上声字比较接近;入声为升调,但其基频范围与平声调相差较大。全浊声母上声与去声、平声与入声能否合并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
图5 天水方言单字调T值曲线图
5.五度值计算。根据石锋先生提出的T值法,我们将本实验所提取的每个单字30个点的基频值分别代入F0,将计算后的数据放入Excel表中并画出天水方言平、上、去、入4个声调的T值曲线图,其中横坐标为声调点数,纵坐标为T值。通过五度值分析以及让发音人做听感测试等方法,我们可以确定天水方言中平声与入声可以合并为一个声调,全浊声母上声与去声可以合并为同一声调。最终得出结论:天水方言有3个单字调(见图5)。
通过对天水方言的单字调进行声学分析和实验数据统计与计算,本文得出结论:一是天水方言是一种三字调方言;二是平声不分阴阳,其调值为13;三是清声母和次浊声母上声仍为上声,调值为51;四是全浊声母上声与去声合并,调值为44;五是入声全部合并入平声。这一结论与之前语言学家对天水方言声调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同,只是上声字的调值略有不同(见表3)。
表3 天水方言单字调表
(二)双字调
石锋先生在《论语音格局》中指出:“广义的声调格局应该包括两字组以及多字组连读的声调表现,那就成为声调的动态分析。”[2]连读变调不仅受语音影响,还受语义、语法影响,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可以将音变分为“语音音变”“词汇音变”“语法音变”三种。[3]本文只从语音方面研究天水方言的双字调。变调分为两种类型:全读变调和非全读变调。全读变调指一个字在连读时调值和调型都会发生变化,如平调变为升调;非全读变调指一个单字在连读组合中调型不变,只改变调值。
1.T1+Tx
图6 天水方言双字调T1+T1、T1+T2、T1+T3的T值曲线图
T1指天水方言单字调的平调。图6是平调做前字、后字分别为平、上、去3个调的双字调的T指曲线图。
T1+T1表示“平声+平声”的声调组合形式,其原始调值是24+24,但是当前后两个字都是平调时,共有4种变调形式。第一种变调形式是32+41。前字和后字都由升调变为降调。第二种变调形式是31+14。前字由升调变为降调,后字调型不变调值降低并且调域变宽。第三种变调形式是24+31。发音时,前字调型和调值都没有发生变化,后字由升调变为降调。第四种变调形式是14+14。这种情况下前字和后字的调型都没有发生变化,仍为升调,只是调值发生变化。调域变宽。在这4种变调形式中,31+14是最主要的变调形式。
T1+T2表示“平声+上声”的声调组合形式,其原始调值是24+51,发音时有两种变调方式。第一种变调形式是24+51,前字和后字的调型和调值都没有发生变化,并且发生类型的双字组合中其前字均为平声母浊音字。第二种变调形式是32+51。发音时,前字由升调变为降调,后字未发生变化。这种变调形式只出现在前字为入声字或次浊声母平声字的组合中。
T1+T3表示“平声+去声”的声调组合形式,其原始调值是24+55,发音时有三种变形式。第一种变调形式是24+31,发音时前字没有发生变化,后字由平调变为降调。第二种变调形式是32+51。在这种组合中前字和后字的调型和调值都发生了变化。前字由升调变为降调,后字由平调变为高降调。第三种变调形式是31+55,发音时前字由升调变为降调,后字没有发生变化,仍保持原来的调值(见图6)。
2.T2+Tx
T2指天水方言单字调的平调。图7是上声字做前字、后字分别为平、上、去3个调的双字调的T指曲线图。
T2+T1表示“上声+平声”的声调组合形式,其原始调值是51+24,发音时有两种变调形式。第一种变调形式是53+31。发音时,前字的调型没有变化,仍为降调,但其调域变窄;后字由升调变为降调,调型和调值都发生变化。第二种变调形式为55+31。发音时,前字由高降调变为高平调;后字由升调变为降调,其调型和调值都发生了变化。
T2+T2表示“上声+上声”的声调组合形式,其原始调值是51+51,发音时只有一种变调形式。天水方言中,前后两个字均为上声调时,其变调形式为31+51。发音时,前字调型不变,只是调值降低,调域变窄;后字声调不变,仍为高降调。
T2+T3表示“上声+去声”的声调组合形式,其原始调值是51+55,发音时有两种变调形式。第一种变调形式是51+44。发音时,前字不变调,后字调型不变仍为平调,调值降低一度。第二种变调形式为53+31。发音时,前字调型不变仍为降调,调值变化,调域变窄;后字由高平调变为降调,其调值和调型都发生变化(见图7)。
图7 天水方言双字调T2+T1、T2+T2、T2+T3的T值曲线图
3.T3+Tx
T3指天水方言单字调中的去调。图8是去声字做前字、后字分别为平、上、去三个调的双字调的T指曲线图。
T3+T1表示“去声+平声”的声调组合形式,其原始调值是55+24,发音时有两种变调形式。第一种变调形式是55+41。发音时,前字不变调,仍为高平调;后字由升调变为降调,其调型和调值都发生变化。第二种变调形式为44+14。发音时,前字调型不变,调值降低,调域变窄;后字调型不变,调值降低,调域变宽。
图8 天水方言双字调T3+T1、T3+T2、T3+T3的T值曲线图
T3+T2表示“去声+上声”的声调组合形式,其原始调值是55+51,发音时只有一种变调形式。天水方言的两字组中,前字为去声、后字为上声时,发音时其调值变为44+51。在这种变调形式中,前字调型不变,调值降低,调域变窄;后字调型和调值都不变,仍为高降调。
T3+T3表示“去声+去声”的声调组合形式,其原始调值为55+55,发音时共有两种变调形式。第一种变调形式为33+33。发音时,前字和后字的变化相同,都是调型不变调值降低,调域变窄。第二种变调形式为44+31。发音时,前字调值降低,调域变窄,但调型不变,仍为平调;后字由高平调变为降调,其调型和调值都发生变化(见图8)。
通过本实验,我们结合田野调查和声学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天水方言双字调连读变调的类型和变调模式。通过对天水方言双字调进行声学分析和数据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一是当平声字作为前字时,前字共有3种变调形式,分别是32、14和31,有时其调值不变,仍为24。当平声字作为后字时共有3种变调形式,分别是14、41和31。因此,无论平声字做前字还是做后字,其变调形式共有4种。二是当上声字作为前字时,其变调形式有3种,分别是53、55和31。当上声字作为后字时,在任何组合中其声调都不变。三是当去声字作为前字时,其变调形式有33和44两种,有时调值不变,仍为55。当去声字作为后字时,其变调形式共有4种,分别是33、44、31和51。
表4 天水方言双字组连读变调
通过对天水方言单字调和双字调进行声学分析,总结出天水方言只有3个单字调,平声不分阴阳,入声调全部归并入平声调中。天水方言中双字调共有17种变调类型(见表4),其变调情况比较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