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实结合加速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的国际化进程

2018-10-23王娟娟

关键词:国际化跨境一带

王娟娟

(兰州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经济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20)

作为全球面积最大的经济塌陷区,“一带一路”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近,且普遍不高,受制于需求相似论的引导,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和相似性极为显著的各经济体合作潜力大,贸易合作日益频繁,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经济基础[1,2]。在“一带一路”区域内,中国具有较强的相对比较优势,与其他经济体互联互通的历史根基深厚、潜力空间广阔,加之人民币已经具有SDR权利,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加速国际化的基础已经形成。在实践中,“一带一路”的很多经济体已经将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和国际清算手段。2015年10月8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期)上线,进一步提升了国际清算的便利性。

在学术领域,自中国提出入篮申请后,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成为焦点之一。李新功(2014)认为中国工业化和人民币国际化互为支撑,后者能够促进前者不断升级[3]。郭立甫(2015)认为跨境电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渠道[4]。王娟娟(2016)基于亚投行平台构建了能够提高人民币国际化“量”的模型[5]。李虹含(2016)认为跨境电商能够催生人民币国际计价新功能[6]。已有研究着重于从渠道、基础等角度探索扩大人民币国际化数量规模的方案,鲜有对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品质的战略探讨。然而,一国货币可持续性国际化的源泉在于国际经济视野下该货币的质量并进,而这是以一国经济质量为基础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品质和数量均不可忽视,在前提关于扩大人民币国际化量的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着力探索以中国制造为支撑、以跨境电子支付为纽带的虚实结合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品质的方案。在理论层面,这一尝试能够弥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相对空白;在实践层面,这是人民币可持续国际化的保障。为良好地完成理论和实践领域的创新研究,本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剖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第二部分多角度论证了中国制造是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加速国际化进程的突破口,第三部分提出跨境电子支付是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推进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器的观点,第四部分将跨境电子支付与中国制造有机结合视为虚实结合,且论证了这一结合是能够提升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的国际化品质,第五部分深入分析了在“一带一路”区域以虚实结合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品质所需要的介质。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日臻坚实

(一)人民币的综合指数向好

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在诸多领域的替代性大幅降低,是人民币获得特别提款权的坚实基础。在实际运行中,人民币已经成为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人民币在官方层面得到了更多的认可。

1.人民币国际话语权权重加大。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话语权权重不断加大。2014年7月15日,金砖五国在巴西福塔莱萨签署协议,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建立应急储备安排,这为金砖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平台,也提升了成员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话语权。同年,由中国发起倡导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等进一步提供了便利,这些均加大了人民币在国际经济领域中的话语权权重。

2.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提高。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协议总规模达3.1万亿人民币。截止2015年4月底,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持有人民币资产余额约6 667亿元。2015年,跨境人民币首付金额合计12.1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占同期本外币跨境首付总额的28.7%。据中国人民大学测算,2014年年底,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即从国际货币职能角度出发,综合人民币各项职能的全球占比,强调实体经济领域计价与交易功能,衡量和反映人民币国际化真实水平的指标,能够客观、动态、科学描述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取值区间为0~100,数值越大,货币的国际化程度越高。)达到2.47,较之2009年的0.02%,增长了120多倍,2017年第一季度达到3.04,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长14.1%[7]。

3.人民币获得SDR权利。特别提款权(即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分配,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获得SDR权利是对一国货币能力的认可,从本质上看,也是一国经济实力的彰显。目前,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权重分别为41.73%、30.93%、8.33%和8.09%[8]。基于人民币已经位列国际硬通货行列,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行了世界银行2016年第一期SDR计价债券,规模为5亿SDR,中国工商银行、汇丰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是债券的联席主承销商。首期SDR债券吸引了约50家银行、证券、保险等境内投资者和境外央行认购,认购倍数高达2.47[9]。人民币入篮有助于人民币在跨境交易、资产组合投资和债券发行等活动中更便捷地充当媒介和手段。

4.人民币计价结算不断发展。货币可兑换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自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在诸如个人其他经常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银行办理大宗商品衍生品柜台交易涉及的结售汇业务、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及变更登记下放银行办理等外汇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极大地降低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外汇管制约束。2014年9月18日,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成立,联通了国内外投资者,有效地推动了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市场发展。

5.人民币实现24小时全球清算。离岸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人民币离岸市场规模突飞猛进,市场结构不断完善。人民币清算支付体系涉及的领域已经由提供离岸人民币流通渠道、供给流动性、提高外汇交易效率等拓展至便利投融资活动、丰富风险管理工具等。截至2016年9月,人民币清算行已经遍布全球,在世界主要的国家和地区设立清算行达到21个[10],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人民币清算全球网络已初步建立,人民币国际化格局雏形形成。

(二)外汇储备充足

外汇储备承载着一国国际收支的重任,关系到该国货币汇率的维持和稳定,是衡量一国经济、金融和国际收支等实力的重要指标。对处于经济转型关键阶段的中国而言,充足的外汇储备能够调节短期国际收支,稳定本币汇率、提高融资能力及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等(见图1)。截止2018年3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达到3.14万亿美元,以绝对规模或其他各种充足性指标衡量均稳居世界第一[11]。因此,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的基础是坚固的。

图1 外汇储备的作用

(三)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不断完善

1.资本市场的影响扩大。自沪深两市运行以来,中国股市经历了股权分置等多项改革,资本市场成绩显著。“沪港通”“深港通”的相继开通更是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大突破。首先丰富了投资品种、优化了金融市场结构,夯实了“沪伦通”的基础。其次,为境外资金进入A股市场提供了便利,有效提高了跨境资本流动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再次,作为重要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之一,香港地位特殊,既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借此完全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是较为安全可行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

2.货币市场的市场化水平提高。货币市场是各类金融机构融通短期资金的金融市场,通常期限在一年以下,金融机构参与其中以满足流动性为主要目的。近年来,中国货币市场的市场化水平快速提升,第一,债券回购、拆借、商业票据贴现、同业存单等交易品种增多,初步形成多元化的货币市场体系,交易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前三季度,银行间债券回购、同业拆借及票据贴现的交易额高达417.9万亿元,是2006年交易规模的11.22倍,年均增长31.8%[8]。第二,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201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至1.3倍[9]。2015年10月24日,央行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这稳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内市场基础。

(四)人民币国际化规模扩大

随着人民币国际认可度的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4月,在国际结算支付货币中,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之后的第五大支付货币,比重高达2.07%,高于3月份的2.03%。在“一带一路”区域,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人民币支付量增加了3.27倍,成为支付规模权重最大的货币[10]。2015年5月末,中国人民银行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覆盖东南亚、西欧、中东、北美、南美和大洋洲等地,支持人民币成为区域计价结算货币[10]。

就境外机构持有额度看,2014年,人民币的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地区继续扩大,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分别获得500亿元额度,法国、韩国和德国分别获得800亿元额度,卡塔尔获得300亿元额度[12]。截止2016年11月底,RQFII试点已经拓展到18个境外国家和地区,可投资额度达到1.5万亿元[13]。就境外机构看,截至2014年末,共有211家境外机构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较2013年增加73家,其中180家已经入市交易,持有债券5 722.4亿元[15]。就发债看,2014年3月14日,戴姆勒公司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人民币债券。同时,“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RQFII和RQDII等为人民币在境内外顺畅流通拓展了渠道,有效助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量化进程。

二、中国制造是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推进国际化的突破口

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中具有显著的份额优势,在“一带一路”区域尤为明显。依据国际经济经验,硬通货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重和声望源于所属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经济弹性越小,产品的附加值越高、可持续竞争力越强,市场份额越稳固。较之其他硬通货,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开启国际化进程是占优选择,而中国制造在这一区域的市场基础和将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质量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人民币高品质国际化的突破口。

(一)中国制造在“一带一路”区域市场份额大

在“一带一路”区域,中国是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国,诸多产品优势明显、市场份额大。在交通运输设备方面,中国高铁制造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成本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目前,已经与20多个沿线经济体进行高铁建设合作[11]。就贸易规模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产品中,家具、服装、鞋靴、陶瓷制品等占83%[12]。近年来,伴随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中国向“一带一路”经济体出口的新兴产业产品比重迅速增加。以LED产品为例,2014年,中国出口到“一带一路”经济体的LED产品达到67.44亿元,同比增长211.84%[12]。2016年,中国LED产品在东南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7%[11]。2015年,中国出口至马来西亚的LED产品总额达1.4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64.5%,部分品牌的增长甚至超1000%[14]。马来西亚成为继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之后的中国LED产品第五大出口国。

(二)中国制造具备降低产品替代性的现实基础

中国制造在“一带一路”区域拥有广阔的市场,是增加人民币国际化数量的实体支撑,进一步降低中国产品的替代性,稳固并扩大市场份额,是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品质的充要条件。立足现状,部分中国制造已经具备在“一带一路”区域降低替代性的条件。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国的车载能源系统技术、电驱动系统技术、整车控制技术等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运用低摩擦化、轻量紧凑技术研发的K14B发动机具有低油耗、大功率、重量轻、体积小的特点,并大幅度降低噪音。2005年至2014年中国汽车制造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15%[12]。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中,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已基本实现浅水油气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部分海洋工程船舶形成品牌,深海装备制造基础雄厚。2014年上半年签约各类海洋工程装备81艘(座),合同金额达79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2%,居世界第一。同时,轨道交通装备业务量居世界第一,中国高铁坐拥30%的国际市场份额[12]。

(三)运用现代技术升级中国制造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日益融入中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协助企业捕获消费者需求信息,个性化、柔性化供给对接多样化需求。在服装行业,一些企业推出全信息化的个性化生产线,C2B(消费者到企业)之后又成功推行C2M(消费者对接制造商)。在运用先进技术方面,中国制造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尤其在常规制造和建造领域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这是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力争与沿线国家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的现实基础。

(四)中国制造为“一带一路”区域的能源合作完善基础设施

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体的重要事项之一,而中国制造能够提供高品质的运送设施。在油气管道设备方面,中哈原油进口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吉木乃口岸液化天然气项目陆续运行投产,巴基斯坦石油管线、中土原油管线、俄罗斯油气输送管线正在建设。在电力设备和工程领域,中国发电设备年产量、各类发电装机容量、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等居世界第一,以大型火电和水电成套装备、特高压输交电成套设备为代表的重大技术装备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跨境电子支付是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推进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器

(一)“一带一路”区域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规模扩大

随着“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体合作的频繁,中国境内的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渐开展跨境支付业务,目前,能够开展跨境电子支付业务的第三方机构已达22家[17],包括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就业务范围来看,已经从网上购物支付拓展至货物贸易、留学教育、航空机票、酒店住宿和软件服务等领域。如支付宝支持海外退税业务;海购丰运为海淘客户提供转运服务;首信易支付为美国亚马逊、苹果线上商店境外电商平台提供支付服务。2014年,中国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完成跨境电子支付6 789.74万笔,金额149.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9.5%和96.56%[17]。

(二)跨境电子支付有助于合作方共赢

在“一带一路”区域,各经济体以跨境电子支付处理金融事项会促进各方进入共赢格局。以中国为例,“一带一路”区域内的经济体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首先,中国有能力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其次,若使用人民币为清算货币,按照货币互换协议和离岸人民币清算行的制度安排,中国能够提供低价安全的支付清算服务,同时,依据境内经济主体的实力为合作方提供一定额度的一般贸易便利。再次,与中国进行产品贸易时,在中国按照国际标准建立的产品质量溯源和预警机制作用下,通过对通关、检验检疫等环节的严格监管,能够强化这一区域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赖度。

(三)跨境电子支付操作便捷

跨境电子支付使支付真正便捷。以人民币结算为例,跨境电子支付将10多天的支付周期缩短为T+3(T表示境外买家交易成功的时间)日内,良好地规避了传统支付引发的汇差损失。传统跨境支付包括入账(贷款进入海外账户)、清算回国(从海外银行清算回国内银行)、转移(从国内银行转移至商家账户)等三个环节(见图2)。而跨境电子支付的流程(见图3)为境外用户开设人民币账户,通过支付机构与境内商户直接以人民币进行交易。截至2017年5月底,中国已经与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13]。2015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上线,首批参与者有星展银行、德意志银行、新西兰银行等19家银行,同步上线的间接参与者包括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区的38家境内银行和138家境外银行[13]。

图2 传统跨境支付流程图 图3 跨境电子支付资金入境时的流程图

(四)跨境电子支付保障境外投资收益

“一带一路”区域内的经济体在各个领域合作密切,相互投资规模扩大是必然趋势,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已经成为“一带一路”的内生需求,为此,跨境电子支付是供求匹配维度下的产物。跨境电子支付可以保障企业境外投资资金的安全快速到位,缩短转账时间,降低融资成本,帮助企业及时抓住商机。同时,由于跨境电子支付是跨境电子商务的重要构件,前者可以为电商平台上的经济主体搜集境内外需求信息、把握市场发展趋势,为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提供市场依据,从源头上降低企业投资风险,这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相匹配。

四、虚实结合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重大意义

人民币获得SDR权利,是对中国经济实力的肯定。若人民币要实现可持续的国际化发展,则必须打造高品质的中国经济。面对已有硬通货打造的国际金融格局,中国唯有将提升中国制造品质与便利的网络金融服务有机结合,才能加速有人民币参与的国际金融新格局形成。

(一)虚实结合能够提升产品附加值

纵观国际制造格局,中国制造位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成为当务之急,也是中国制造的锁定选项。在实践中,部分中国制造已经具备这样的能力,如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等。借助跨境电子支付平台,一方面改善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对外贸易结构,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将高铁延伸至欧亚高铁、中亚高铁、泛亚高铁和中俄加美高铁,扩大高铁销售半径,提升品牌效益。另一方面,凭借在技术层面的相对优势和在“一带一路”区域的综合实力,中国高铁有能力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融入高铁建设,建造专属于“一带一路”的绿色、智能的高铁线路。

(二)虚实结合能够拓展贸易空间

跨境电子商务为中国制造开拓了商务渠道,跨境电子支付为企业缩短资金流动时间[17]。在“一带一路”区域,中国在这些领域均有显著优势,各经济体在缩减贸易成本的同时,确保资金安全。以中国的LED产业为例,借助相对比较优势,LED产业可以着力提升产业链上游的外延材料、芯片制造,中游的LED器件和封装,及下游的应用产品等的品质,稳固产业链,提升整体价值,将产业链延伸至东南亚、中亚、西亚等地,扩大贸易半径。

(三)虚实结合倒逼双安全体系建设

中国制造与跨境电子支付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石和加速器,但两者均处于发展阶段,打造涵盖产品与金融的双安全体系是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中品质保证的基础。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等完善跨境电子支付的监管体系,提升安全性。为此,首先加强对经济主体的身份核实和管理,建立信用体系。其次加强网络维护,及时研发和应用信息安全新技术,防范跨境支付的金融风险,确保支付系统稳定运行。另一方面,高效对接跨境商务与电子支付平台,联合工商、海关、央行等部门,构建跨境电子信息平台,将产品信息和金融状态及时发布在共享平台,使客户能够直视产品和金融的安全状态,从而提高对中国制造的认可度,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品质。

五、保障虚实结合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措施

(一)规范跨境电子支付的发展

1.完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鼓励境内银行、支付机构依法开展跨境电子支付业务,满足境内外企业及个人跨境电子支付的需要。支持境内银行卡清算机构拓展境外业务,加强在线交易监测,完善收款、结汇、购汇、报关等业务规则,防范金融风险。加强跨境支付监管的国际合作,建立合作监管和信息共享机制。

2.建立信用体系。为了提升跨境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必须建立信用体系,推进跨境电子支付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进程。对相关经济体进行信用评级,对交易和征信等活动提供一体化信用服务。运用现代技术监管各种实体和虚拟交易,保障支付安全。

(二)从供给端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

中国制造大而不强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制订的现实依据,也是解读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不强的关键,从供给端发力对中国制造品质实行源头控制方案是占优选择。首先,增强创新力。中国制造在“一带一路”区域发展优势明显,要长期稳固市场份额,就需要企业真正深入“一带一路”市场,明确产品市场定位,以精准对接消费者需求为原则改良、创新产品,降低可替代性。其次,发展绿色制造。绿色制造是世界制造的方向之一,也是中国制造的重要构件。中国制造应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利用力度,提高传统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设备的更新改造力度,提高单一设备的利用率,将循环经济技术渗入中国制造链。以装备制造业为例,企业应加大新型技术利用力度,实现少废或无废生产,使用节能设备降低能耗,采用绿色设计减轻环境负荷,运用回收再生和复用技术构建装备制造循环经济链等,加速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绿色化进程。

(三)制订人民币通行标准

跨境电子支付是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新渠道,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节点。整合、清理与人民币结算有关的政策法规,规范人民币通行标准等维护相关主体利益极为必需。首先,合理筛选试点。例如,在中亚,哈萨克斯坦是占优选择,因为其在中亚地区经济实力强,是中国在中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哈萨克斯坦与新疆已经启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人民币可直接兑换。其次,放宽人民币门槛。以哈萨克斯坦为轴心,扩大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作用半径。同时,利用中国人民银行的CIPS支付清算系统,放宽人民币流出限制,允许“一带一路”区域的企业和个人在中国境内银行直接开设人民币账户。另一方面,与区域内其他经济体建立区域金融市场,鼓励中国境内银行向境外银行、合格企业或项目提供人民币贷款。再次,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在资金流入方面,可逐渐实行FDI自由兑换,逐步放松外国直接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规模管制。在资本流出方面,调整和简化审批程序,鼓励境内金融机构以及企业用人民币直接进行境外投资。

(四)增强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1.强化人民币投融资的渠道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渠道是多元化的,而风险也是多样化的,强化跨境人民币投融资渠道支撑有利于降低人民币国际化风险。首先,保险机构应当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债券、丝路债券等提供信用保险产品,下调结构性费率。其次,商业银行应当与新兴多边机构、政策性银行等在海外机构设置、内部流程优化、产品服务创新等方面广泛合作,与保险机构共同开发保险管理工具。为中国制造主体提供人民币贸易融资和支付结算工具,降低企业财务成本;融合集团现金管理、跨境支付等优势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跨境支付、人民币双向资金池、集中收付汇、资金调拨等提供金融服务。

2.健全和完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健全和完善金融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之一。首先,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提升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形成竞争有序的存款利率定价格局,同步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其次,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拓宽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提高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实现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再次,培育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加快发展直接融资、鼓励间接融资、推进股权融资,规范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壮大保险市场,促进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

(五)推行支付币种自由选择制

依据“一带一路”的实际情况,跨境电子支付机构筛选可用于支付的币种,征求币种所属国意见,若同意加入支付币种行列,则按汇率换算表明以本币计价的单价,同时,币种所属国综合各种指标给出优惠浮动区间[4]。由于预期收益存在差异,通过比较不同币种计价的同一产品单价,买方可以自由选择交易币种。例如,在高铁贸易中,买方如果选择人民币为计价和结算币种,中国可以给予比其他币种更大的优惠力度给客户,因为中国在高铁领域具有较为显著的技术和成本等优势,以此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品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国际化跨境一带
聚焦港口国际化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