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治疗过程中生长抑素对胃肠动力影响的临床观察
2018-10-23
677300临沧市双江自治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云南)
急性胰腺炎(AP)作为胰腺出血、坏死和水肿性疾患,主要由于长期饮酒、胆道梗阻等引起。AP多表现为恶心、呕吐、急性腹痛腹胀、发热及血淀粉酶增高,少数患者可见胃潴留、肠麻痹与十二指肠瘀滞等胃肠动力不足问题。而在此过程中,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融合生长抑素治疗,能够达到预期效果[1]。对此,将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AP患者50例纳入研究,分析AP治疗过程中生长抑素对胃肠动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AP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常规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32~54岁,平均(40.4±2.5)岁;病程20~72 h,平均(41.3±4.5)h。联合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30~57岁,平均(41.7±2.7)岁;病程22~70 h,平均(38.3±3.5)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常规组使用常规治疗,即禁食;维持机体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胃肠减压治疗、抗生素治疗和抑酸治疗;静脉输液,用于对机体血容量的补充;常规营养维持。②联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使用生长抑素治疗,即以静脉滴注的方式,将每小时药物滴注速率控制在25 μg,持续给药5 d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胃动力学指标予以评价[2,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常规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5 6,P=0.018 4,P<0.05),见表1。
两组患者胃动力学指标比较:联合组患者胃肠鸣音恢复、淀粉酶恢复、肛门排气等指标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胃肠引流量和常规组相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AP作为机体常见急腹症,居总急腹症的前5位,且>80%患者病情相对较轻,多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属于内科疾病,无须手术治疗即可痊愈。而10%的患者表现为重症胰腺炎(即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具有自限性、非可逆性的特点,往往需要借助手术治疗的方式,才可达到预期救治效果。同时,患者还存在以下症状,即腹痛,主要为上腹部剧烈性腹痛,水肿性胰腺炎患者可通过解痉药、针刺等方式,起到腹痛缓解的目的,而出血性胰腺炎患者则多伴有休克,使用常见止痛方式可达到镇痛的效果;恶心、呕吐,水肿性胰腺炎患者呕吐次数1~3次,出血性胰腺炎患者则为持续性干呕;全身症状,如发热、黄疸等,特别为出血性胰腺炎患者,若存在发热不退的现象,往往会出现胰腺脓肿等问题[4]。
生长抑素虽对机体胃动力学无任何作用,但却可在改善肠动力功能的同时,避免其对十二指肠的刺激,引起移动性运动波。简而言之,生长抑素可通过对血管活性肽的抑制,使其能够在减少其活性的同时,逐步锐减CO排出量。再者,针对AP患者来讲,生长抑素的使用可对患者肠腔内压施以有效控制,保证消化道系统的畅通,预防腹胀现象的出现;加快和恢复肠道血供,改善机体内循环,减少对肠黏膜的损害;保证肠道菌群的均衡,构建肠道微生态,可以在保证肠蠕动正常的情况下,加快IgA合成、S-IgA释放[5]。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胃肠鸣音恢复、淀粉酶恢复、肛门排气等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但胃肠引流量和常规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AP患者而言,常规治疗联合生长抑素能够显著提高其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机体胃肠动力学指标,值得推广。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表2 比较两组患者胃动力学指标(±s)
表2 比较两组患者胃动力学指标(±s)
组别 肠鸣音恢复(h) 淀粉酶恢复(d) 胃肠引流量(mL) 肛门排气(h)常规组 15.11±4.58 5.98±1.33 1149±82 50.23±15.98联合组 10.61±3.59 4.53±1.69 1120±72 40.15±17.20 t 3.866 4 3.371 1 1.328 7 2.146 7 P 0.000 3 0.001 5 0.190 2 0.03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