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支持度和相似度挖掘《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的使用规律❋
2018-10-23穆超超赵志恒崔俊波
穆超超,赵志恒,崔俊波
(1.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2.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天津 301700)
《医学衷中参西录》为清末民初著名医家张锡纯所撰,其用方之精义、用药之要着,化裁通变于《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以及张仲景以后诸名医巨作,同时兼通西方医学及化学之理,并将其应用于方药之中,故该书所载实为阐发前人之未发、融会中西为一致。全书约合115.5万字,自1918至1934年总分7期陆续刊行于世[1],其撰书时间跨度较大,故至今已有诸多校订且版本不一。本文择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医学衷中参西录》[2]为主要对象,对数据的支持度和相似度进行挖掘,初步归纳出《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药物的使用规律,进一步总结张锡纯的治病思想。其具体数据收集、处理、分析过程以及药物规则处理结果总结如下。
1 数据收集和标准化处理
1.1 数据收集
《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除诸草药解、诸西药解、诸病门、诸病治法、诸答人问以外,载方主要集中于由原一二三期合编而成的第一卷至第八卷,共计34类,每类又详载方药数首,本文以此为数据源。
34类方中含3首汤解和3种治病法,治黄疸方为审定《金匮要略》黄疸门消石矾石散方,此7者所用药物不纳入《医学衷中参西录》的数据收集范围;后载部分如羚羊角辨掺录甘露消毒饮、详论咽喉证治法缀录加减八味地黄汤、敛阴泻肝汤、消肿利咽汤等,共计17首方药未被列入前34类治病方,且存在如保元清降汤、保元寒降汤等与治病方中重复者,故不纳入数据收集范围。表1显示,《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药物使用情况的数据纳入。
1.2 数据标准化处理
表2显示,中药的名称因炮制不同、地域或风俗文化差异、个人书写习惯等而异,而西药音译又会存在不同的译文版本,所以为保证数据挖掘的高效,必须对药物的名称进行标准化处理。以2015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为校正标准,药物名称以《药典》目录为准,参考《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方解规范中草药的药物名称,西药则以目前临床通用名称为准。
表1 《医学衷中参西录》挖掘数据纳入表
表2 《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标准化处理结果
注:有丈菊子和骨湃波2味药物查询《药典》未见,因二者频次均为1,对数据挖掘用药规律造成的影响较小,故二者不纳入标准化处理范围;龙骨于《药典》未见,但其临床应用较多且亦属于频繁项药物,故纳入考虑范畴,以《中药大辞典》[4]为规范标准;本文主要分析对象为支持度和相似度较高的药物,为高效分析数据和排除干扰因素,并在确保不会影响数据挖掘结果的前提下,将生地黄、熟地黄标准化处理为地黄,生甘草、炙甘草标准化处理为甘草
2 规则设置与结果
2.1 规则设置
为保证数据挖掘的高效性与可信度,避免对低频率药物的无用分析,减少对整体用药规律的影响,本文主要以高频药物为数据分析对象,并设置5项参考规则。一是以支持度(S)衡量药物的普遍性,设置频次大于18次(即S>10%)的药物为频繁项;二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标准,对频繁项药物的性味归经进行描述,完善药物的规则属性;三是选取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药对,计算使用情况近似的药对置信度(C),以衡量药物之间联系性的强弱;四是计算高置信度药对的提升度(L),衡量药对规则价值的大小;五是计算频繁药物的Euclidean距离,以辅助并完善置信度和提升度的度量标准。
2.2 数据初步处理结果
2.2.1 频繁药物的使用情况 表3显示,根据前文设置的规则,从《医学衷中参西录》所使用的药物中择取频繁项药物15味,药物规则由频次、支持度、药性、药味和药物归经等5项属性构架而成。
2.2.2 药对置信度 表4显示,在频繁药物规则的基础上择取较高置信度的药对,可以更高效地帮助总结《医学衷中参西录》的用药规律,因为置信度忽略了后件规则的支持度大小,即使较高置信度的规则同样有可能出现对整体结果的误导,所以本文通过计算提升度帮助判断操作是否具有价值。
表3 《医学衷中参西录》频繁项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注:龙骨一味《药典》未见,故其药性、药味、药物归经以《中药大辞典》为准
表4 《医学衷中参西录》频繁药对规则置信度与提升度比较
2.2.3 频繁药物的Euclidean距离 表5显示,Euclidean距离作为衡量药物规则相似程度的一种辅助指标,距离越小说明相似程度越高。由下表可知,使用程度相似性最高的为乳香和没药,次之为龙骨和牡蛎,通过SPSS统计学软件计算Euclidean距离,可以丰富对上表频繁药对置信度的了解。
表5 《医学衷中参西录》频繁药物之间Euclidean距离比较
3 讨论
《医学衷中参西录》共计34类治病方174首药方3首汤解和3种治法,用药共计174味,合计使用近1000频次,药物使用虽然繁冗但却有规律可循。本文从支持度和相似度两方面,以数据挖掘的方法初步探讨张锡纯的药物使用,望窥其一二点用药规律。
3.1 支持度—白芍
挖掘结果所示,张锡纯遣药组方以白芍最频繁,次甘草,再山药,而目前临床关于张锡纯用药的论述以山药[5-9]居多,专论芍药者甚少,冀此挖掘结果能得到重视。《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白芍之用首见治阴虚劳热方之参麦汤,张锡纯言其能“敛戢肝火”,与甘草同用甘苦化合味近人参,故取其功近人参,是为补肺之用;既济汤之白芍佐以附子,取其苦降,能引浮越之元阳下归其宅,则为固结阴阳之功。崔连有[10]认为,白芍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七端功效,如配石膏清热凉肝疗痢疾,配赭石镇冲降胃止吐衄,配熟地滋阴利水通癃闭,配黄芪益气养血疗疮疡,配山药滋阴退热通淋浊,配甘草补肺益阴平咳喘,配干姜温阳利水祛寒饮。可见,诸方白芍之用精妙之处在于配他药以发挥特殊的治疗作用。正如《药鉴》所说:“(芍药)白者补虚……与白术同用,则能补脾;与川芎同用,则能泻肝;与人参、白术同用,则补益元气。[11]”在遣药组方治病之时,辨证的基础上稍佐白芍堪为点睛之举。白芍可配伍多种不同的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关于此点书中同样有药物固定搭配并频繁出现。
3.2 相似度—龙骨、牡蛎、乳香、没药
龙骨和牡蛎、牡蛎和乳香、乳香和龙骨、乳香和没药为使用相似度最高的药对,意为遣龙骨入方时,张锡纯有95%的可能性同时入药牡蛎,以牡蛎入药时有95%的可能性使用乳香,使用乳香时则有95%的可能性同时使用龙骨或没药;Euclidean距离的使用辅助于置信度,以明确的数值排序相似程度的大小,置信度最高的4对药物中,Euclidean距离最小的为乳香和没药,次之为龙骨和牡蛎,继之牡蛎和乳香,最后为乳香和龙骨。
使用程度相似性最高的2味药物为乳香与没药,性皆微温,前者善透窍以理气,后者善化瘀以理血,合用则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张锡纯言二者合用“虽为开通之品却不至耗伤气血”,用于疮痈肿痛,取其解毒生肌止痛之效;用于萎废痹痛,取其舒筋通络止痛之效;用于脏腑瘀滞,取其宣通活血行滞之效;用于动风抽摘,取其活血搜络祛风之效[12],功用不一却可大奏奇功。龙骨一味书中言其“质最黏涩,具有翕收之力,故能收敛元气,镇安精神,固涩滑脱”。徐灵胎说其“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可见龙骨于固敛正气方面有无可替代的地位。笔者认为一年之计始于春,春应肝且天人相感,故可言人身之气从肝始,而肝之取象为青龙,亦与龙骨同气,故以龙骨之性既可入气海固元气,更可入肝经防其疏泄元气,因而肝风内动致脉甚弦硬者,恒用龙骨同牡蛎加于所服药物中以敛戢肝火,可致脉象柔和其病自愈。与此同时二者相配不仅可用于肝火过盛引起的诸多病证,同样也可用于治疗由痰证引起的诸多病证。陈修园曾说:“痰,水也,随火而上升。龙属阳而潜于海,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下归其宅。”牡蛎具有软坚化痰之性,龙骨与牡蛎同用更为治痰之神品,故以其入方,在诸多怪病、奇病面前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 结语
《医学衷中参西录》有言:“临床用药,药性之补、破、寒、热,虽有一定,同样视服药者之资禀为转移。”故临床治病之时因人而异、辨证用药是为根本。本文仅从支持度和相似度两个角度进行数据挖掘,所得实为以管窥天,以锥指地。张锡纯用药规律绝非如此寥寥数语堪能概括,所得结果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惟期抛砖引玉,亟待补充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