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Meta分析❋

2018-10-23刘一然张艳佶周仲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疗法

王 丽,韦 丹,刘一然,李 佳,余 乐,黄 伟,张艳佶,周仲瑜△

(1.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430065; 2.湖北省中医院,武汉 430061; 3.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武汉 430074)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椎间失稳或局部炎性反应,刺激椎动脉周围神经丛收缩或痉挛导致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以颈性眩晕症状为主的临床综合征[1-2]。随着快节奏生活的到来及工作方式的改变,颈椎病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病[3],近年来其发病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流行病学资料表明[4-5],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3.8%~17.6%, CSA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20%~30%,约70%颈椎病患者伴椎动脉受累。由于CSA发病机理复杂,临床多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而针灸联合推拿治疗CSA颇具特色且应用广泛[6]。

目前关于针灸联合推拿治疗CSA的临床文献较多,但普遍缺乏多中心、样本量大的随机对照试验。为深入研究针灸联合推拿治疗CSA的临床疗效,笔者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收集了2006年1月至2017年2月发表的关于针灸联合推拿疗法治疗CSA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严格质量评级,将针推并用疗法与单纯针灸或西药治疗进行对比和Meta分析,以期为临床针灸联合推拿治疗CSA提供循证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检索收录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VIP)和PubMed数据库中针灸联合推拿治疗CSA的临床研究文献,检索年限为2006年1月至2017年2月。

1.2 方法

1.2.1 检索策略 自由词和主题词结合检索,检索针灸联合推拿治疗CSA相关RCT。英文检索词包括cervicalspondylosisofvertebralarterytypeOR CSA ANDacupuncture-moxibustionOR acupuncture therapy ORelectroacupunctureOR massage OR manipulation OR acupuncture and massage。中文检索为“椎动脉型颈椎病OR CSA AND针灸OR针刺OR电针OR推拿OR 手法OR针推”,检索上述数据库。

1.2.2 文献纳入标准 针灸联合推拿疗法为主要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或西药等;以CSA为研究对象,有明确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治疗措施包括针灸、电针、针刺、推拿、手法或针灸联合推拿等;针灸治疗CSA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具体交代随机方法。

1.2.3 文献排除标准 重复发表的文献;以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病患者;个案报道、综述、专家经验、毕业论文及动物实验研究;针灸联合推拿疗法作为辅助治疗的文献;非随机对照试验;脑源性、耳源性、眼源性、外伤性、神经官能性及颅内肿瘤等引起的眩晕疾病者;合并有原发性及其他严重性疾病者;原始文献报道不全者。

1.2.4 结局指标 主要结局指标:总有效率;次要指标:经颅多普勒测得血流动力学指标;颈部眩晕症状评分。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筛查和提取 2位文献提取者剔除重复文献,按要求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逐篇阅读全文后进行相关数据提取并交叉核对结果,分歧处请第三方协助判断。其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 篇名、作者、年份、发表期刊、病例来源、样本含量、诊断及疗效标准;干预方法及对照措施;评价风险偏倚的主要因素;主要结局指标、次要指标、随访及脱落等。

1.3.2 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Cochrane中心的文献质量评价Jadad评分标准[7]对文献质量进行评级,RCT总分为7分,1~3分为低质量,4~7分为高质量。主要从以下4方面评价:随机(描述随机为1分,具体叙述随机分配方法+1分);隐藏(交代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或其他随机分配方案为1分,具体描述保密和生成随机序列+1分);双盲(叙述双盲为1分,描述具体的双盲方法+1分);撤出与退出(描述撤出与退出的原因及数目为1分)。出现分歧时双方共同协商,无法达成共识时由第3位评价者裁决。

1.3.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Meta分析采用RevMan5.3和Stata12.0统计软件。对纳入研究采用异质性检验,选用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以P<0.05为检验标准。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R),其效应量采用95%可信区间(CI)表示。使用RevMan5.3软件绘制森林图、漏斗图并对其进行分析,运用漏斗图分析潜在的发表偏倚[8]。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图1显示,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初筛获得552篇相关文献,其中英文文献为0篇,阅读标题、摘要及全文后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共有11篇。共纳入CSA患者1086例,其中治疗组543例,对照组543例。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表1显示,样本来源:患者为来自门诊的文献有3篇[9,12-13],8篇[10-11,14-19]来自医院收治的患者;纳排标准及诊断标准:5篇文献[9-10,12-13,17]含有纳入标准,6篇文献[9-10,12-13,16-17]含有排除标准,4篇文献[9,12-13,16]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其余文献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但未对诊断标准做具体说明;疗效评价标准:4篇文献[9-10,13,16]的疗效标准均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6篇[11-12,14-15,17-18]自拟,1篇[19]未提及;干预措施:治疗组均以针灸联合推拿疗法为主,以针灸为对照组的8篇[9,11,13-16,18-19],以西药为对照组的3篇[10,12,17];结局指标:以有效率惟一结局指标有6篇文献[10-11,14,16-17,19],其余5篇[9,12-13,15,18]文献还使用了次要结局指标,其中2篇文献[12-13]为颈部眩晕症状评分,2篇文献[13,15]为经颅多普勒测出的血流速度。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图2、3显示, 基线均衡性:2篇文献[15,19]未提及基线水平具有可比性;Jadad评分:4篇[9,12,13,18]为4分,其余均为3分;随机化方法、隐藏、盲法的实施:纳入文献均为RCT,且均未提及盲法;随访:文献中均未提到随访;不良反应:纳入文献均未提及相关不良反应。

表1 纳入11篇文献的一般特征

图4 针推组与其他方法组有效率比较森林图

图2 纳入研究的偏倚所占比例

图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总有效率比较 图4显示,研究纳入文献中针灸联合推拿与其他方法的有效率,采用亚组分为针灸组和西药组,8篇[9-11,13-16,18-19]文献比较针灸联合推拿与单纯针灸的有效率,2篇[10,17]文献对比针推组与西药组的有效率,并采用异质性检验,2组P值依次为(0.98、0.88,2组I2=0%),表明从统计学意义角度纳入的研究同质性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纳入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合并OR值分别为(5.12,95%CI[3.18,8.23];8.37,95%CI[2.29,30.52])。整体合并OR值为(5.45,95%CI[3.50,8.51]),整体效果检验(Z=7.48,P<0.0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CSA起到协同作用,且效果明显优于针灸和西药。

2.4.2 发表偏倚 图5显示,“倒漏斗图”不对称,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

2.4.3 眩晕症状评分比较 图6显示,2项研究[12-13]对比针灸联合推拿疗法和其他疗法的颈部眩晕症状评分,异质性检验(P=0.001,I2=91%),异质性较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OR=1.57,95%CI[-0.69,3.82],Z=1.36,P=0.17),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针灸联合推拿与其他疗法在改善眩晕症状上无明显差异。

图5 针推组与其他方法组有效率比较漏斗图

2.4.4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图7显示,2项研究[13-15]对比观察针灸联合推拿和单纯针刺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异质性检验(P=0.41,I2=0%)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效应量OR值=4.11,95%CI[2.97,5.25],Z=7.07,P<0.00001。针推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较单纯针刺,针推合用治疗CSA在改善基底动脉血流方面效果更佳。

图6 针推组与其他方法组眩晕症状评分比较森林图

图7 针推组与针刺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森林图

3 讨论

CSA属于中医“眩晕”“项痹”“头痛”范畴,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恶心、猝倒,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以针灸联合推拿疗法治疗CSA。现代研究表明,针灸治疗CSA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缓解颈肌紧张及改善眩晕等[21];而推拿可缓解局部压迫,改善生理曲度,消除炎症并改善关节活动度[22],二者合用可达到优势互补进而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循证医学的评价方法,收集了近10年来临床关于针灸联合推拿治疗CSA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数据统计和Meta分析,客观评价针灸联合推拿治疗CSA的临床疗效。笔者从总有效率、眩晕症状评分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角度,对针灸联合推拿疗法与其他疗法进行系统评价,并与单纯针灸、西药比较,10项研究显示[9-11,13-19],针推联合疗法治疗CSA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疗法,且疗效显著;在改善眩晕症状方面,2项研究显示[12-13],针推合用与其他疗法效果均不太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文献可知,程少丹[12]等观察200例患者,参考相关文献及前期研究中采用的计分法制定CSA症状评分标准,并采用眩晕障碍量表[23]作为参考标准;而段希栋[13]等观察60例患者,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作为症状与功能评估。由于2项研究参考的眩晕评分标准不一,且样本例数差距悬殊,最终影响了本次系统评价的结果。与单纯针刺比较,2项研究表明[13-15]针推合用在改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

通过对纳入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笔者发现目前针推合用治疗CSA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多数临床文献质量偏低,忽视随机方法、分配隐藏及盲法的实施,诸多文献未交代具体的随机分配隐藏以及盲法的使用,对证据评级造成一定困扰;二是多数研究样本量较小,可信度偏低且缺乏估算;三是多数文献缺乏对纳排标准及诊断标准的具体描述;四是多数文献自拟标准,缺乏统一规范的评定标准;五是多数文献以有效率为惟一结局指标,疗效评价指标较陈旧,未考虑到患者关心的指标;六是纳入文献均未对CSA进行辨证分型,缺乏中医辨证施治特色;七是纳入文献均较少提及脱落、随访及不良反应,影响了文献质量。

本次Meta分析存在一定局限,一是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量较少,缺乏英文等外文文献,普遍质量不高;二是多数纳入文献未交待随机分配隐藏及盲法,易产生偏倚;三是本研究重点关注CSA的有效率,系统评价近期疗效,缺乏随访及未对远期疗效进行有效评估。

本研究针对针灸联合推拿治疗CSA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针灸联合推拿疗法治疗CSA较其他方法疗效更佳。但由于纳入文献的质量偏低,降低了结论的可靠性。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应更加注重方法学质量,借鉴循证医学思想,规范临床操作,重视随访,开展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便客观评价针灸联合推拿治疗CSA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客观的循证依据。

猜你喜欢

颈椎病针灸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
钛项圈治颈椎病有科学依据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