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患者局部皮肤雄激素受体、性激素水平同中医证型 的相关性研究
2018-10-22姜华辉
姜华辉
【摘 要】目的:了解痤疮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以及雄激素受体与其疾病的中医证型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将58例确诊为面部痤疮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并以5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中医证型辩证分类,并对患者的AR(雄激素受体)以及性激素水平进行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患病部位与非患病部位在AR阳性百分率存在的差异较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中医证型患者AR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不同性别的患者虽然E2与FSH及LH水平差异较小(p>0.05),但T水平差异明显(p<0.05)。结论:痤疮患者机体的雄激素受体以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其病症的中医分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痤疮;雄性激素受体;性激素;中医证型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7-03--01
痤疮是一类在青春期人群中具有较高发病率的疾病类型,男性患者较多,女性患者发病时期较早,若患者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可能产生瘢痕,从而对其生活质量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医理论认为痤疮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患者脏腑的变化具有密切关系[1]。本研究以58例痤疮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痤疮证候进行总结,并对雄激素受体以及性激素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探讨上述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具有的相关性。现将相关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58例符合现行“痤疮”标准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患者均排除在近一个月内服用过相关治疗药物或一周内使用过外用治疗药物、存在心脑血管以及重要脏器与造血系统类疾病、具有精神病、由化学物质或药物造成的痤疮等相关情况。同时利用中医手法对疾病进行辩证分型,即利用阈值法以及要素积分等方式对病位进行确认,确认证型以及相关病性证素。上述患者中包括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22.3±4.8岁。同时以同期58例健康人士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为22.4岁±4.7岁。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p>0.05,即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空腹状态下于8:00-10:00取3ml肘静脉血,女性患者则需要在行经前或者月经结束3-8d时取血样。而后利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对患者的E2(雌二醇)、FSH(卵泡刺激素)以及LH(黄体生成素)和T(睾酮)四种性激素水平进行检测。而对于AR(雄激素受体)的检测,则需要取患者的患病以及非患病区域的毛囊上皮细胞涂片后,即每位患者均涂片2片,再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对AR进行检测。若细胞核中存在棕黄色颗粒,则判定为阳性。所有涂片均需对4-10高倍视野下同类细胞超过200的进行详细计数,从而确定阳性细胞所占有的百分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数据结果進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行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若p<0.05,则表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AR阳性率概况分析
对AR阳性率进行调查发现,患病部位(58例)AR阳性率为28.84±9.12,而非患病部位(58例)为18.69±4.9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不同中医症型患者进行调查发现,18例为肺经风热,AR阳性率为28.31±7.40;14例为心火亢盛,AR阳性率为28.94±8.85;肝郁化火与湿热蕴脾各10例,AR阳性率分别为24.48±9.47与27.52±8.33;肾虚火旺6例,AR阳性率为35.92±5.21。
2.2 不同组患者中男性以及女性的性激素水平概况分析
对不同性激素种类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两组中不同性别患者在E2与FSH及LH水平差异较小,而在T水平上差异较大。详见表1。
3 痤疮是一类由多重因素影响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与发展与机体的激素水平、感染以及局部角化增生等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相关研究调查指出[3],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与痤疮病情的发生以及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其通过诱导毛囊导管出现过度角化,从而堵塞毛孔,使皮脂的排泄受到影响,进而产生粉刺。性激素中的雌激素可通过与某些受体的结合作用对皮脂腺的功能产生影响,致使皮脂出现异常增加。而在机体内以结合以及游离状形式存在的睾酮,则仅仅在游离状态时方能成功进入靶细胞同时发挥效用。本研究中男性与女性患者T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而其他激素则差异较小[3]。由此可知男性较女性更易发生痤疮,而女性患者则可能存在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中医学将痤疮称之为“肺风粉刺”,并认为其发病主要归因于阴虚、湿热与风热以及痰湿等,而对于其治疗则主要通过划分湿热蕴结和肺经风热以及痰湿凝结等不同证型进行辩证施治。在本研究中,辩证分型主要为肺经风热、心火亢盛、肝郁化火与湿热蕴脾以及肾虚火旺五类,均属于“热”的范畴。其中,肾虚火旺类患者患处AR阳性百分率为35.92±5.21,相对较高,而肝郁化火的患者为24.48±9.47,表明不同证候的患者进行辩证施治后,痤疮病理反应的整体性与局部性相对较好。不同症型痤疮患者AR阳性率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但其表明了痤疮具有较为复杂的形成机制。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针对性或调节性药物的使用,更需要在以证为基础的前提下,予以综合性调治。同时结合拮抗激素受体的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总之,痤疮患者其中医证型与激素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雄激素受体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是疾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内分泌基础与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朱霞,谢民栋,梁剑凌.中医辨证治疗痤疮100例临床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21):42-43.
于中蛟,陆洁,段昕所.痤疮与雄激素关系的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5(04):72-74.
弓娟琴.痤疮与雄激素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7(02):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