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背景下物流业面临的困境与发展路径选择
2018-10-22刘海燕
刘海燕
内容摘要:“新零售”将会给物流行业带来一系列改变,包括更加注重对商流的匹配与支撑、更加注重配送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更加注重物流场景的重构以提高购物体验等。而以“新零售”对物流业的要求角度来看,当前的物流行业将移动信息技术应用在物流链条中的水平不足、適应“新零售”需求的物流模式创新能力不足、物流行业硬件设备水平还达不到“新零售”要求。未来的物流发展,将会表现出加快供应链整合打造全渠道物流、改革服务内容打造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干线物流要转变理念打造零库存物流、深耕市场打造更强大的城市配送物流体系等发展路径,以更好地适应“新零售”的要求。
关键词:“新零售” 物流行业 发展路径
研究背景
“新零售”这一概念是2016年10月13日马云提出的,在马云看来,所谓的新零售是阿里巴巴的一个发展方向,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从纯电商转向线上线下和物流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零售。这一说法,在业内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众多研究学者和零售业管理者都在思考新零售是什么,如何进行转型,以及“新零售”是否可以成为传统零售企业的救命草,是否可以补齐传统电商缺乏线下体验的短板,等等。从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本身来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过去五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同,培育了高达数亿的“剁手党”。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尤其是网购用户越来越注重购物的体验感受,并从单纯看重商品价格向看重商品质量并重转变,理性消费、体验式消费也在网购中日益成为潮流。如此一来,传统电子商务无法提供购物的实物体验以及无法保证买到的与看到的商品一致,而受到消费者越来越多的诟病。与此同时,传统零售业面对电商强大的竞争力和巨大的成本压力,也面临着转型发展。正因为如此,“新零售”虽然从电商行业产生,但却在电商与传统零售业中都得到了支持,承载着两个行业未来发展的期望。与传统电商不同,“新零售”提出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全渠道方式,需要有响应更加快速、配送能力更加突出以及成本控制更加有力的全新物流体系的支撑。对于已经习惯了从企业到物流,再到客户手中的传统物流企业,面对多批次、少批量的物流需求,以及必须要有服务与效率的供应链、交付系统的支撑,都对新时期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零售”给物流行业带来的改变
理解“新零售”背景下物流业的发展,必须要弄明白“新零售”给物流行业带来的变化。从根源上来说,新的消费特点催生了新零售,而新零售又催生了新流通,新的流通需要有新的物流作支撑。
(一)更加注重对商流的匹配与支撑
“新零售”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海量的消费者与海量的订单,在现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实现快速而高效的匹配。对于物流业来说,要支撑这样的一个零售模式,就必须保证互联网、人联网两网之间的物流互通,不仅是将商品快速高效地送到目的地,还要精准地送给消费者。“新零售”企业在面对和处理海量的商品、订单、消费者和信息时,必然要求物流更加注重对商流的匹配。一方面,可以满足多批次、小批量的城市配送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发货时间不定、发货地点不定、货品类型不定的多样化、多点配送需求。注重对商流的匹配与支撑,要求物流配送企业从单纯地为“新零售”企业提供运力,向提供解决方案转变,不仅实现更高的配送时效,更稳定的服务水平,同时还要通过物流领域的控制,解决好配送路径、运输方式不优造成的返仓等现象,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支出。
(二)更加注重配送平台的建设与运营
这是“新零售”行业发展中,解决面临的差异化需求与分散运力矛盾的必然需求。对于物流企业而言,不仅仅是以前那种接受零售商要求,把货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而是要真正为零售商考虑,根据整个消费供应链的发展与变化,构建最适合、最具支撑力的物流平台,从而达到对消费需求最快、最灵活的响应,为消费者提供更低成本、更高效率以及更好体验的物流服务。如此一来,“新零售”的发展,必然会要求物流企业更加注重配送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最好能够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就近下单、拣选、配送、仓储、配货等多位一体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实现对全链条的高效率运转。而且可以想象,越是能够提供高效整体方案的物流企业,越能受到“新零售”企业的青睐,也越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成为物流市场的赢家。
(三)更加注重物流场景的重构以提高购物体验
在“新零售”的运营环境中,商流、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将会真正实现一体化运作,相应地,对于物流企业而言,供应链全流程、价值链全流程的重新构建与再次提升,已成为不可避免地趋势。从“新零售”行业的领军企业动作来看,使用无人化、智能化、末端化越来越普遍,智能物流几乎成为共同选择。这种情况下的物流支撑企业,需要通过线上的大数据对线下的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借助从发货到收货再到调度和仓管等环节的高效协同,真正打通商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三者汇通。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车辆满载率不足、配送时效性控制力差以及交付的完整性不够等问题,也可以更好地满足小批量、多批次的碎片式新零售物流需求。比如,京东在其物流领域大量使用无人机、无人仓、无人车等设施,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化的京东物流。云鸟推出的“订单封装”模式,实际上就是对物流场景的重构,结算方式极为灵活、轻便,为消费者提供的购物物流体验都与传统物流有着很大的区别。
“新零售”背景下物流业面临的困境
(一)将移动信息技术应用在物流链条中的水平不足
“新零售”发展,强调的海量消费者、商品以及信息的处理,发展到后来会要求物流业成为高度敏感的末梢。从目前来看,移动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还较少,现有的物流技术也是粗放与浅显的。从这样的情况转变成为合格的神经末梢,在每一件商品生产出来之前,就能够精确指导商品要去的地方与时间,要达到这样的要求,物流行业需要提高对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一方面,解决物流供应链条中差异化的组成人员,使一个个分散的神经元真正形成完整的神经系统,将会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事情。特别是通过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解决传统物流中的痛点问题(见表1),还存在严重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移动信息技术即时的解读消费者信息,进而成为指导物流进程的重要指标,也会非常困难。比如,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留下地址信息,如何第一时间转成数字信息,引领物流配送人员将货物配送到客户手中。但很显然,物流业在移动信息技术应用上,还远远未达到即时准确感知信息的地步,与“新零售”的物流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适应“新零售”需求的物流模式创新能力不足
无论外界环境怎么变化,物流的终极目标都是用最低的成本、最短的距离、最快的时间完成配送。而“新零售”不同于以往的特征,说明要实现这个终极目标需要有更加科学有效的运作模式。但从目前来看,物流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缺乏对“新零售”的全面理解。“新零售”是个新理念,专家学者、业内人士专家以及企业管理者都在探究,而我国物流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本身缺乏创新能力,对“新零售”的关注以及研究较少,对于如何理解、对待“新零售”给物流企业带来的改变,还缺乏正确而充分的理解,阻碍了物流业适应“新零售”要求的创新。另一方面,在创新的操作层面上,还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新零售”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整个购物环境与流程,以前是消费者去超市里找货,现在则更多的表现为海量的货物去找海量的消费者,而且不局限于在超市等固定场所里找,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全网络中找人。相当于是将全球视为一个大仓库,各类实体店也只是其中一个点,要根据消费者所处的地点,及时将最短距离的货物配送到位。但很显然,物流企业还缺乏这种能够体现最短距离的物流支撑,无法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三)物流行业硬件设备水平还达不到“新零售”要求
一方面,物流行业的设备自动化水平还不高。虽然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巨头企业已经在物流的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但这类的企业还太少。从整个行业来看,物流行业更多的企业还只是刚刚开始达到初步机械化的水平,而且能够称得上流程机械化的物流企业仅有30%左右,全行业的智能化还有相当长的努力过程。面对“新零售”要求物流行业更加及时的对上游感知产品的生产过程,对下感知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以物流行业现有的技术设备水平根本无法实现。另一方面,物流技术设备的研发、制造与“新零售”需求还存在偏差。现在人们所提到的应用在物流行业的智能化设备,还只是在传统物流理解范围内的智能化设备,更应该结合“新零售”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研发更加智能的物流技术设备,不仅更要智能,也要力求灵巧,以应对“新零售”多批次、小批量的物流配送需求。
“新零售”背景下物流业发展路径选择
(一)加快供应链整合打造全渠道物流
进入“新零售”时代,提升客户体验水平是所有零售商的核心任务,物流企业也应该围绕这一诉求,实现快速高效的物流响应。要加快供应链整合,满足少批量、多批次的迅捷物流需求。根据“新零售”逐步从以前依赖各个城市渠道商进行分销,转而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来确定各个区域销量的做法,物流企业应尽可能地完善供应链,实现由工厂到城市云仓的物流模式。将重点放在物流干线以及末端云仓门店的建设,打造从工厂到消费手中的全部环节。基于这个目标,物流企业要突破企业、区域的限制,着力打造全渠道物流。或者是自己投资建设全程的全渠道物流,或者是与其它供应链伙伴通过构建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全渠道物流。如此一来,每个物流企业都只是物流渠道的一环,无论消费者有多么个性化的消費与物流需求,无论是海量的产品信息还是购物需求信息,以及海量的品牌信息,都可以在全渠道物流体系中得到最为迅速的响应,并实现最低成本最为高效的物流配送。
(二)改革服务内容打造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
面对“新零售”下无论是商品、商家还是消费者海量的信息,以及消费者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少批量、多批次物流需求,物流企业固守传统的快递网络服务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而拥有上联企业、下联消费者的具有开放性,或者是能够形成物流生态体系的运营模式才是王者。事实上,最近一年,京东与淘宝的物流体系明显在朝着这些方面努力。比如,京东的“整体仓储配送+系统平台+全程智能物流”的开放式物流体系,淘宝旗下菜鸟系的“工业园区+运力平台+城市配送中心+快递+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联盟生态体系,都是这种从单一服务到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转变的探索。因此,物流企业要加快企业定位,改革物流服务内容,加速打造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一方面,对于大型物流企业而言,应该致力于成为供应链综合物流服务商,融入更多的资源,提升各个环节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中小型物流企业要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源情况,确定企业定位,主要是从大而全的发展定位向行业的细分领域发展,转型成为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比如,专攻最后一公里物流、县域物流等。
(三)干线物流要转变理念打造零库存物流
“新零售”的出现,必然会把对用户体验的重视提高到极致。这其中不仅包括了给消费者最好的商品,最快的物流,最全面的服务,也包括了更多地让利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能够用更低的成本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如此一来,传统的干线物流必须改变以前依赖压货来提升服务满意度的做法,因为这将带来企业库存成本和消费者的消费成本。应摒弃这种做法,转而建立渠道有效用户订单驱动模式,可以是直发模式,也可以是原产地直销模式,通过实现产品从工厂直接配送到消费者所在的城市物流,杜绝了渠道压货的可能,最大可能地降低物流过程中产生的成本。针对那些消费者使用频繁且具有消费规律的快速消费品,则可以采取在末端建立仓库,直接从库存中进行补货的模式,减少物流的压力。这些快速消费品在“新零售”模式下,完全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消费者的消费时间、消费量进行准确地预测,进而使用零担和大包裹的方式进行货源补充。如此一来,既实现了对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响应,又极大地降低物流成本。
(四)深耕市场打造更强大的城市配送物流体系
在“新零售”模式下,城市作为消费者最为集中,数量最多的区域,会产生海量的消费需求,也会成为海量信息的主要来源地与交汇地。而且从海量信息和商品信息的走向来看,城市不仅会是海量的接收地,也会成为海量信息的发出地。也就是说,在未来物流中城市的地位将会进一步提高。而且对于专注于城市配送的企业而言,在与干线物流的集散进行结合后,会有越来越多的物流从生产厂商直接配送到城市物流,这无疑将会大量压缩快递企业的业务量。因此,物流企业应该提高对城市配送市场的重视,深耕城市,打造更具有效率的城市配送物流体系。一方面,集中资源打造从集散中心到各类实体店的物流网络,其中向专门店和各个商圈门店配送业务的提升方向是在现有基础上提高配送效率,尤其是针对城市日益拥堵的现状,提高配送路线的及时调整功能,降低能耗。关键是要顺应“新零售”模式下社区店的配送需求,加快建立集散中心到社区店的配送网络。另一方面,优化集散中心到消费者的配送网络,重点在配送的有效性与及时性上下功夫,加快引进智能化手段,满足消费者一个位置信息就可以立刻分析客户所在地,进而高效完成配送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逍遥子.新零售“热”背后的若干思考[J].中国连锁,2016(12)
2.陈伟斌.浅析“新零售”发展现状及趋势[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3)
3.赵树梅,徐晓红.“新零售”的含义、模式及发展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5)
4.何岩松.“新零售”商业模式下物流配送发展新趋势[J].商场现代化,2017(10)
5.王先庆,彭雷清.物流革命与物流创新的方向、路径及策略[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7)
6.刘宇豪.除了聪明大脑,智慧物流还需要一副灵活躯干[J].中国连锁,2017(9)
7.范丽君.论全渠道零售对电商物流的影响[J].物流技术,2014,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