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8-10-22潘洪志
潘洪志
[摘 要]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老”、高龄人口增长过快等基本特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増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适龄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生产率水平降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受阻以及物质和人力资本投资效率降低等,应当大力发展老龄产业、提高劳动力效率和质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和加快劳动力资源流动等,以此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劳动力
[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8-0132-02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现状
(一)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7年)》数据显示,2016年末我国人口总量高达138271万人,稳居世界第一,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随着经济的稳定和快速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2016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高达1500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高达10.8%,较2010年分别高出3109万人和1.9个百分点,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且预计未来10年将更加迅速。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世界第一,人口老龄化速度也仅次于全球最快的日本(24年),高于英国(45年)、瑞士(50年)、美国(65年)和法国(115年)等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位居第一。
(二)“未富先老”状态明显
在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人口进入老龄化时其经济已经处于较发达水平,而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时期,但是与其它国家相比,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仍处于较低水平,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老龄化呈现“未富先老”的状态。以日本为例,当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分别为7%、10%、14%时,其对应的人均GDP却高达1967.64美元、11335.32美元和38555.49美元,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GDP却远远落后于日本。早在2000年,我国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进入老龄化分界线7%时,其相应的人均GDP仅为956美元,与日本相比差距较大。
(三)高龄人口发展速度较快
本文所界定的高龄老人是指年龄80岁及其以上人群。随着医学治疗和护理水平的显著提升,人类平均预期寿命增长,我国目前不仅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较大,而且其中80岁及其以上高龄老人的占比不断上升。据中国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年末,我国80岁及其以上老人总数高达2475.435万人,占同期老年人口比重高达16.5%,表明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増长的主要影响
(一)适龄劳动力供给减少
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劳动力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我国劳动力人口较充足。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进行支撑,为了能够尽早的实现扩大再生产,劳动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劳动力数量越多越能促进目标的实现,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出现则意味着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劳动力则越来越少,这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发展。正是因为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适龄劳动力人口下降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会使经济增长减缓,这在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验证。相关数据表明,人口老龄化会使得我国劳动力人口逐年下降,2030年将下降到57%,为了把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影响降到最低,我国要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
(二)劳动生产率水平降低
我国人口老年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严重,随着老年人数量的不断增多,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会越来越少,社会平均生产力会有所降低,甚至影响社会平均劳动质量。郑君君(2014)在分析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将劳动人口分成三个部分,分别为青年劳动力、中年劳动力以及老年劳动力,当一个国家的老年劳动力较多时,那么老年劳动人口的占总劳动力比值就会上升,众所周知,老年人的工作状态和效率会受到身体情况的影响,无法和青壮年比较,所以社会平均生产效率将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经济增长情况。
(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受阻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关键的经济转型期,需要产业结构不断的升级改造。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多,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经济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要协调好经济和人口结构的平衡。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对产业机构升级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产业布局,从长远角度看将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产业机构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都需要大量劳动力的配合,老年劳动人口思想比较守旧,不太能接受新鲜事物,更不愿意接受区域上的转移,将不利于产业升级更新以及新兴产业转移。
(四)物质和人力资本投资效率降低
资本投资的两大方向是物质资本投资以及人力资本投资,这也是投资的主要流向,能够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说明老年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在总劳动人口中,老年劳动力占比越来越高。因为老年劳动力的身体机能在下降,学习能力和工作效率都不能和青壮年相提并论,所以会出现老年劳动力掌握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稍差,不利于新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另一方面,老年劳动力对于新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较慢,降低了公司对员工培训预期。这些情况都会影响社会平均生产效率,从而影响经济稳定增长。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我国大力发展老龄产业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不断引进民间资本。政府应从政策上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流向老龄产业,从贷款、补贴、减税等方面给予老龄产业金融、财政和税收政策等支持,并規范使用民间资本;二是培育和研发老年产品市场。除了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等简单的生活必需品商品需求外,还应当大力培育和研发老年养老、健康护理、休闲娱乐、医疗卫生、教育咨询等能够体现智能化和人性化的老年产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开发老年产品市场,不断增加老年产品供给,从而推动需求增长,促进经济增长;三是大力发展老年现代服务业。设立遍布全国各城市的老年人口服务中心,并且保持全面联通,与老年人口相关的行业发展服务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增加适合老年人口的安全的人性化服务。
(二)提高劳动力效率和质量
提高劳动力效率和质量最重要的是应当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充分引入资本大力培养人才,逐步提高全民劳动者素质,扩充劳动者的知识储量,改善人力资本积累,通过提高群众基础教育水平来提升单位劳动力生产效率,从而扩大再投资,促进生产循环发展;二是开发和充分利用老年人口资源。不断扩大原有劳动力的数量,可以适当将身强力壮的老年人口向高质量劳动力转移,例如企业可以选择对优秀的退休干部或工人进行返聘,并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这样可以使得人力资本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降低,更为重要的是还会让老年人实现其社会价值,不断增加老年人对工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三)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经济增长仅指量上的增长,而广义的经济增长还表现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面前,能提供的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在不断下降,要想保持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必须合理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依赖廉价劳动力数量,带动经济转型升级。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慢慢消失,劳动力供给以及不占有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也逐渐适应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节约型产业正在不断壮大,经济可持续发展依靠劳动生产要素投入的同时更多依赖于科技和技术,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能够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四)加快劳动力资源流动
我国经济发展较不平衡,这不仅仅体现在东西部差异上,还体现在城乡差异上,我国的户籍制度拉大了城乡间的差距,农村人口所享受到的福利远不及城市人口,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方面都没有获得同等的机会,这些都影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没有对资源进行统筹和优化配置,降低了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负面的影响。我国的重要经济目标就是保持经济增长,但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也使得社会平均生产效率有所下降,影响了经济的稳定增长。事物都有两面性,人口老龄化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可趁机发展夕阳红产业,积极开拓老年产品市场,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多在老年经济上做文章,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Marjetka Troha Akanni,igaepar. Impact of Population Ageing on Un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the Case of Slovenia[J]. Organizacija,2015,48(4).
[2]朱勤,魏涛远.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对未来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J].人口研究,2016,40(6):62-75.
[3]龚文龙.产业集聚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商业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8(8):175-178.
[4]汪伟.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调整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17,16(1):67-96.
[5]耿志祥,孙祁祥.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与二次人口红利[J].金融研究,2017(1):52-68.
[6]周祝平,刘海斌.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J].人口研究,2016,40(3):58-70.
[7]杨玲,張新平.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迁移与东北经济增长[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9):28-35.
[8]耿志祥,孙祁祥,郑伟.人口老龄化、资产价格与资本积累[J].经济研究,2016,51(9):29-43.
[责任编辑:史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