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演唱教学中肌能训练的重要性分析

2018-10-22王寒松

艺术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重要性分析

王寒松

摘 要:新时期背景下,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更注重精神方面的慰藉,看演唱会亦或是听音乐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放松压力的主要途径。长此以往,人们对于音乐与歌手的鉴赏能力明显提升,可以在歌手演唱过程中感受其演唱的能力。作为歌唱者,节奏、音高、旋律以及发声是必备的歌唱肌能。为此,在流行演唱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肌能训练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流行演唱教学 肌能训练 重要性 分析

在人体肌肉和神经正确协调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发出动听的声音,而要想始终保持这种协调的状态,最关键的就是正确认知歌唱肌能重要作用,以保证熟练地掌握并运用。积极开展科学化的肌能训练,能够使演唱者生理机能组织与生理器官运动功能得以增强,保证演唱者发声器官、神經组织与肌肉组织等实现协同发展,对肌肉和声带进行控制,在大脑对神经的支配之下使被动肌肉群得到灵活地应用。而歌唱属于发声器官,需要肌肉与韧带组织有效配合并协同运动,对主动肌肉和被动肌肉两种类型的肌肉群进行运用。由此可见,在流行演唱教学中深入研究并探讨肌能训练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 流行演唱教学中的声乐训练

1.声乐发声针对性分析

近年来,世界流行文化呈现出泛化趋势,而我国流行音乐风格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欧美与日韩流行音乐文化影响,多元化特征突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声乐教学的方式很难与现代流行音乐创新以及多变性的演唱技巧相适应。基于此,教师有必要展开深入研究{1}。对流行演唱唱法特点与歌唱者自身生理组织以及演唱风格特色等展开深度剖析,以肌能训练为切入点,通过反复训练,有效地发挥肌能记忆功能。

2.声乐练习的主要形式

在流行演唱教学的过程中,声乐基础发声训练十分重要。其中,发声热身最关键,具体指的就是基础发声练习,即嗓音热身。所谓的嗓音热身,具体指的就是针对整体发声器官、声带以及声乐肌进行提前地预热练习,使其形成运动感觉,促进血液循环速度的加快,以保证肌肉处于准备状态。在嗓音热身的过程中,主要是借助唇颤、口腔内部的运动以及舌颤等方式使得声带积极性得以调动,强化肌能。以唇颤发出嘟嘟声亦或是泡泡音能够使肌肉活动,满足声带颤动的需求。除此之外,在口腔内部运动的基础上,借助泡沫发声实现声带的开闭。

在此基础上,应当开展长音训练,对个人音阶感以及和声发声感进行锻炼,实现歌唱者声音以及气息控制能力的强化{2}。由此可见,长音热身最为常见的练习方式就是保证气息均衡且稳定,以保证发声器官的共鸣。这样一来,在缓慢节奏当中即可对呼吸张弛进行锻炼,确保呼吸韵律和节奏达到具体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流行演唱长音练习的形式相对自由,能够在各音区完成不同节奏长音练习,针对其呼吸控制以及力度变化的掌握都相对宽松,但是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其中,高音区长音练习对于歌唱者提出的要求就是要保证声带稳定,尽可能不抖动,确保长音质量的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强化声音和呼吸控制的能力。

二、 流行演唱教学中的嗓音肌能训练

1.声带的肌能训练方式

通常来讲,声线所指代的就是声带与肌肉群,而在声乐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在各音区联系声带肌群,以保证在演唱的过程中可以对声带肌群当中的肌肉进行灵活地运用,对声带肌能予以改善{3}。

人体声带也被称之为声襞,需要将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和杓状软骨声带突间存在的声韧带当做重要的基础,除此之外,由声带肌与表面黏膜共同组成。而声门裂所指的就是两侧声带与杓状软骨底裂隙,也是人体喉腔最为狭窄的位置。膜间部主要位于声门裂前部的两侧声襞三分之二位置,而软骨间部指的则是声门裂后部三分之一的位置,也就是两侧杓状软骨底部与声带突之间。声带与声门裂共同组成了声门。在实际发声的过程中,两侧的声带会拉紧,而声门裂则随之变窄或者是关闭,在器官与肺部冲出气流会对声带带来冲击,在出现振动的情况下发声。受到喉内肌肉的协调作用与支配,声门裂能够受到规律化地控制{4}。根据以上研究与分析发现,声带长短与松紧以及声门裂大小等因素,都会对声调的高低产生直接的影响。

基于此,歌唱发声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以上肌肉群共同作用,并且在气息的支持下发出不同的高音与音量。一般情况下,声带具有两种不同的肌能状态,即真声肌能与半声、假声肌能。前者也被称之为重肌能,能够保证声带全振动,而后者被称之为轻肌能,可以使得声带局部或者是边缘振动。不管是说话亦或是唱歌,对声带灵活运用的人都是能够有效配合两种肌能能力的人。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真假声的运用能力是关键。

对于流行演唱而言,歌曲难以程度对于声带肌群的轻重肌能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中,对于高难度的流行歌曲演唱,主要是对声带肌群调节能力的一种考验。声带的训练目的就是对声带肌群轻重调节能力的训练,以保证歌唱者能够在表演的过程中保证轻重肌能的有效平衡,在演唱高难度歌曲的时候声音稳定。在训练声带肌群时,要高度重视声乐演唱三个声区,特别是在对不同声区歌曲演唱的过程中,对人的声带肌能是一种考验,因而,三个声区衔接关系紧密而不是相互独立的{5}。如果歌唱者的声带肌能调控能力不强,在整个演唱过程中,很难实现各声区的统一协调,这同样也是声带肌能在不同声区转换能力薄弱的具体表现。其中,在歌曲达到高音域的时候,歌唱者的嗓子就会处于强度极高且加力的状态,甚至还会出现嘶喊的情况,最终引发破音,影响歌唱的美感,对声带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中声区和高声区之间,部分歌唱者音色的变化始终无法连贯,特别是下行旋律的演唱,很难实现由高声区向中低声区的有效过渡,很容易将音程跳过,欣赏者无法感受声音的变化,导致音色的特征丧失。

为此,在练习声带肌能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高音不吊、低音不掉的基本原则。具体指的就是确保三声区转化更加自然与平滑,而且高声区域不要使用过多的力量嘶喊,在中低声区也不应当对个人声带肌群造成过分地压制。通过这种练习方式,在能够实现三声区协调性和统一性,保证过渡的自如性,以免引发破音与裂音的问题{6}。

2.嗓音的肌能训练方式

嗓音和声带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在嗓音肌能训练的时候,将声带肌群作为重点。专业的歌唱者可以对嗓音发声进行自由控制,本身就是对于声线肌群的有效控制。在进行嗓音肌能训练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声带闭合柔韧度的强化,特别是在歌曲处于高音域的时候,声带肌群会随之紧张,但并不会过度紧张,正是在声带张弛柔韧度的作用下,声带肌群更加灵活,这样在高声区演唱的时候不会增加较大的难度。在歌曲从高声区向中低声区过渡的时候,演唱者应确保其嗓音肌能呈现出从弱至强再逐渐减弱的趋势,能够自主且有意識地对个人呼吸能力进行控制,确保发声腔体能够由大至小,实现音色和谐与统一。尤其是鼻咽腔哼鸣,一定要保证发声声线一般的金属音色,始终保证由高声区向中低声区的连贯效果。由此可见,嗓音肌能训练同样也是挖掘歌唱者高音潜力的一种过程,主要的目的就是强化歌唱者轻肌能和重肌能的有效转换,使得歌唱者对于歌曲作品表达的完整性以及情感张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7}。

三、 流行演唱教学中的呼吸肌能训练

气是声的根本,在流行演唱声乐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效地把握气,重视呼吸的作用。只有保证气息和呼吸使用合理,才能够获取更为可观的歌唱效果。为此,在呼吸肌能训练方面,应注重无声呼吸与有声呼吸的重要性。

1.无声呼吸

所谓的无声呼吸,同样也是缓慢呼吸的过程。在人处于睡眠状态的情况下,其呼吸方法最为正确。在其平躺在床上,全身的肌肉放松,呼吸主要依靠两肋、小腹以及横膈膜。在同时作用下,扩张自然且均匀,呼吸节奏也更具韵律性。在歌唱的过程中,同样要保证呼吸状态和感觉的放松性。这种呼吸的方式同样也是对呼吸肌能自然放松能力的一种考验,强调气息慢吸慢呼与快吸快呼等。但是,对呼吸肌群提出了极高的控制要求,要保证歌唱者对于呼吸肌群的有效协调。站在整体角度分析,重视呼吸自然和呼吸机群松弛,与醒来打哈欠的状态相同。然而,在歌唱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现提胸耸肩的情况,很容易对呼吸均匀性与平稳性产生影响,演唱的节奏也会被打乱{8}。

2.有声呼吸

所谓的有声呼吸,具体指的就是结合气和声的一种发声练习,一般包含了断音、连音以及连断结合的练习方式。其中,连音练习就是保证歌唱者呼吸肌群保持气息控制能力和连贯性。断音练习主要的目的就是对歌唱者呼吸机群柔韧性以及灵活性进行考验。对于连断练习而言,则是考察综合能力。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如果歌唱者的声音过于靠后亦或是沉闷,需要重点对i、e母音进行练习,注重气息连贯性,保证呼吸的积极性。对于断音当中的a、o、u母音的练习,能够时刻提醒歌唱者喉头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强化呼吸力度,确保发声更加有力。若每天能够坚持超过20分钟的练习,即可实现呼吸机群柔韧性以及运动协调性,使得演唱呼吸节奏性与韵律性更为明显,保证自如发挥。

结语

综上所述,流行演唱教学的目标就是保障歌唱者音乐生理功能的平衡协调,确保灵活地运用声乐肌群并发出动听的声音。为此,在流行演唱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人体肌能训练,保证发声练习的正确性。相对于演唱者而言,肌能训练的意义十分特殊,特别是在接触流行演唱专业时间不长的人群,在练习初期,应高度重视肌能训练的基础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演唱者后期的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帮助其专业素养与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声乐修养水平较高的歌唱者。

注释:

{1}尚艳霞,沈阳.流行演唱教学中肌能训练的重要性[J].艺术研究,2015(4):114-115.

{2}于米纳.流行演唱教学中肌能训练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6,36(19):65.

{3}周威.肌能训练是快速提高歌唱技能的有效途径[J].民族音乐,2010(3):119-120.

{4}陆媛媛.古筝教学中拇指的技巧与肌能训练[J].艺术百家,2011(5):242-244.

{5}熊慧.探析美声唱法中肌能训练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6(5):102.

{6}梁发雅,杨金珊,蔡谦等.嗓音训练前后对女性肌紧张性发声障碍患者发声空气动力学结果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22(4):371-374.

{7}蔡扬.钢琴技巧训练中手部的肌能损伤的避免[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1):181-186.

{8}秦赢.试论“微笑”在歌唱训练中的重要性[J].大舞台,2012(1):49-50.

猜你喜欢

重要性分析
“0”的重要性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