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修辞艺术研究

2018-10-22杨苏伟

艺术研究 2018年2期

杨苏伟

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内容。互联网大量普及后人们能够观看的电视节目数量也变得更为庞大,各种各样的电视剧、电影、新闻等层出不穷。电视专题片也是电视节目的一种,一般多以纪实的风格为主,同时相对其他节目来说,电视专题片更追求历史、文化和社会的价值,有着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电视专题片往往有着更为精美内涵更为丰富的电视画面,同时配有音色舒缓典雅文字优美的解说词。因此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是电视专题片的重要组成部分,解说词中各种写作手法的运用都会影响到解说词的效果,进而对整个电视专题片的品质产生影响。本文主要对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中修辞手法的艺术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 解说词 节目效果 修辞艺术

电视专题片是一种带有显著“中国”特色的电视艺术形式,由于社會的进步和审美的发展,我国电视专题片的形式和内涵也都在不断的变化。以往我国的电视专题片更加追求恢宏大气的场面和宣教式的口吻,但近几年的电视专题片开始转而追求节目画面的美感,故事的推进,和情感的渗透{1}。因此除了对画面质感的不断追求之外,解说词也变得越发重要。优美合适的解说词能够提升电视专题片的品质,将观众更好地带入情景,提高专题片的节目效果。所以电视工作者慢慢开始在解说词中融入修辞手法,让平淡的解说词变得更加生动出彩。一般在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对偶等等,本文就对这些修辞方法在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探究。

一、比喻

比喻是修辞手法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利用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利用一个事物去描述另外一个事物从而使事物的描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也能够将一些距离人们生活较远,比较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加具体{2}。在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中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让解说词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帮助观众理解一些复杂抽象的事物,同时也能够增加表达的渲染力,为观众营造更优美的意境,提高解说词的文采,为观众带来更好地视听效果。

1.增强观众的情感体验

运用比喻的手法能够将事物与情感更好地联系起来,给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本草中华》第一集“相传”中的解说词提到,“这些朴实的牧民,就像是扎根土地的冬虫夏草,在安静的时光里,铿锵着生命的对答。”在这个宣传中华本草的专题片中,将本草与情感紧密的结合起来,年幼的孙儿希望能够采到冬虫夏草给大病初愈的爷爷调养身体,在经历了跋山涉水后,终于找到了心仪的本草,带回家中亲眼看着爷爷服下,一家人幸福的围绕在火炉旁,此时再配上这句采用比喻修辞的解说词,将这一家温暖幸福的牧民和冬虫夏草联系起来,既让观众加深了对冬虫夏草形成过程的理解,同时也生化了专题片要表达的情感,提升了专题片的表达效果。

2.引发观众想象

在比喻中分为本体和喻体,表现的对象叫“本体”,作比的事物叫“喻体”。在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结束词,实际上为正在观看电视画面的观众带来了更多的强化和刺激,让观众在观看画面聆听声音的同时展开更为丰富的想象。例如在《味道云南》专题片第一集中讲到“椿芽”这种食材时提到“椿芽是云南食材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正月一过,椿芽就开始萌发,它甚至就是云南春天到来的信使。”这句话中将“椿芽”比作云南春天到来的信使,旨在表达椿芽萌发是云南春天来临的一个信号,就好像看到信使就知道有信来了,而看到椿芽就知道春天的脚步更近了。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仅有生动形象的作用,还能引发观众的联想,在观众脑海中形成这样的画面,一粒粒小椿芽悄悄在树枝萌发,他们欢快的唱着歌,叫醒还在沉睡的春天。利用比喻给观众传递更丰富更美好的画面。

二、排比

排比是指将结构相同、语气相似、或表达含义相互关联的语句放置在一起,从而增加句子的气势,让语句在阅读中更加朗朗上口,也让句子变得更有节奏,在整体的结构上也给人一种整齐之感{3}。应用在解说词中则能够加深表达的含义,让解说词变得更加悦耳动听,同时也能让解说词的表达变得更加丰富,从而实现更好地艺术效果。例如在电视专题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一集中有一段解说词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成就时,就应用了一组排比句“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通过排比句增加了整个句子的气势,在整齐的结构和朗朗上口的韵律中让观众对这几句话记忆犹新,也让观众加深了对十八大以来党的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样在该集纪录片中,在2016年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的一段讲话也出现在解说词中。“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就是期盼中国成为世界上顶富强的国家,世界上顶安乐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世界上顶幸福的人民。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通过这段排比,既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对于国家建设和对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殷殷期盼,同时也体现了我国通过不断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和坚实的底气。通过两个排比句联用极大的增强了解说词的气势,也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深深为国家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

三、对比

对比是一种将具有显著差异或矛盾对立的双方,放在一处进行比较从而进行突出的一种修辞手法。对比往往能够带来巨大的冲击效果,让人一下子了解创作者想要突出的重点。应用在解说词中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能帮助观众了解一些没接触过的概念或事物,更好地向观众传达创作者的意图。例如在电视专题片《讲究》第二季的第2集中,提到了“千锤百炼方成钢,而对于一把铜壶来讲则需要3万到5万次锤击方可成型”,这句话通过对比的修辞手法将打造铜壶和炼钢作为对比,通常意义上我们认为炼钢是一道非常繁琐和耗时的工艺过程,往往需要千锤百炼才能完成,但是铜壶的打磨需要的时间和次数却远远超过炼钢。利用对比让观众了解铜壶的打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制铜的匠人也需要耐得住更多的寂寞才能够形成这些精美的艺术品,从而引起观众对铜艺术品、制铜匠人以及中国铜文化的关注。再例如《茶界中国》的第一集中在介绍用来熏制正山小种红茶的木材时提到了一种非常特别的木材,解说词中提到“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普通松木,只有桐木村生长的油松,才能将茶叶熏制出独特的松脂香。”通过对比突出了油松对于正山小种茶叶口感的重要影响,并在后面的解说词中介绍了油松在保护区中禁止开采,从而凸显了正山小种茶叶的珍贵之处。

四、引用

引用是指在写文章时通过引用成语、古诗词、典籍等,通过引用来证明和引用部分相同或相反的一些观点和内容。因此引用也分为正面引用和反面引用两种。正面引用作者对饮用的内容表示支持相信和赞同的态度,用来引出自己的观点,增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反面引用则是作者对饮用内容持否定批判和不相信的态度,利用引用内容来反衬自己的观点。在电视专题片中使用引用的修辞手法,能够给观众一个更豐富的背景介绍,帮助观众了解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例如在《本草中华》第一集中作者在介绍“益安宁丸”时就引用了史料中的记载,证明了该配方前身“延寿丹”的配方来源于宫廷。解说词中这样描述“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42岁时心有暗疾(帝心气不足,胸闷气短,心慌体倦)。御医遍寻古籍,终于奉上延寿丹。它可补气活血,益肝健肾,养心安神,有助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后来乾隆皇帝将此秘方赐予漳州名相蔡新,并由蔡新宗亲何氏带到香港落地生根。”通过引用典籍记载证明了该药的出处和地位,让观众对“益安宁丸”的相关背景更加了解,也让电视专题片整体呈现得更加完整。

五、反复

反复是根据创作者的表达需要,让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一种修辞手法。反复的主要作用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个事物、某些含义或者某种情感。将反复应用在电视专题片中,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接受更加直观强烈的刺激,从而对创作者想要突出和强调的部分加深印象。例如在《辉煌中国》专题片第一集中谈到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时用了“这砥砺奋进的五年,这是真抓实干的五年,这也是取得历史性巨大成就的五年。”来强调这五年中所付出的辛苦努力和获得的巨大成就,突出了这五年对于整个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意义。

六、拟人

拟人的修辞手法是将并不具备人类情感和神态的事物进行人格化,从而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也让读者感到更加的亲切和具体化{4}。将拟人应用在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中能够提高解说词的表现力,让观众感到更加的亲切生动,活泼而又有趣。例如在《味道云南》专题片的第一集中,在介绍春天人们的味觉变化时就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解说词中说“人的嗅觉和味觉也会在春天发生变化,变得敏感、缠绵、多情”,味觉本身并不具备这样丰富的情感,但是作者在这里却将味觉拟人化,表现了味觉在春天这个季节变得更为敏感和丰富,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味觉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让观众在感到亲切的同时,增加对该纪录片的观看兴趣。

结语

电视专题片中解说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解说词能够增添电视专题片的美感,将画面想要传递出的深层含义用语言表达出来,甚至可以说解说词与拍摄画面是影响电视专题片观感的首要因素。因此如何撰写更优美的解说词一直是电视专题片创作者们关注的重要内容。在解说词中融入修辞手法,不仅能够使原本平实的解说词变得更加优美动听,还能够增加表达效果,增强观众的情感带入,提高电视专题片的表现力,为观众提供更加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

注释:

{1}程威.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修辞艺术及应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7(1):214.

{2}先巴才让.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修辞艺术及应用浅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7(4):113.

{3}陈小娟.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修辞艺术[J].文学教育(上),2013(4):114-115.

{4}蔡宁曦.如何撰写电视专题片解说词[J].传播力研究,2017(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