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冲相寺石窟装饰纹样初探

2018-10-22陈思遥

艺术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装饰纹样

陈思遥

摘 要:隋唐风格的冲相寺摩崖石窟装饰纹样,由植物纹样、几何纹样、自然纹样等类型所流露的个性之美,构成了冲相寺石窟装饰纹样多样性与韵律美、节奏感与平衡美、写实与意象浑融的共性之美。

关键词:冲相寺摩崖石窟 装饰纹样 分布与特点

冲相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现属广安市肖溪镇。冲相寺摩崖造像,又称“定光崖石刻”。“冲相寺,距肖溪十里,本名药寺。地属梁州始安(今广安辖)县。隋开皇八年(588)流江郡守袁君等所立。唐初赐额曰‘冲相,为定光古佛道场。石刻佛像数千,石壁有唐碑五宗题名三十余处……”。作为川东北地区隋唐时期重要佛教造像遗址的冲相寺摩崖石窟,现存造像约五十余龛,四百余尊,虽然许多佛像已经残缺不全,亦或被风化侵蚀而面容模糊,但场景人物的生动形态、石窟装饰纹样的丰富细致,仍显示出富丽堂皇的隋唐气息。

冲相寺石窟崖刻分为四层,上层正中为定光佛;冲相寺石窟崖刻装饰纹样地域特色鲜明,大致可分为自然纹样、几何纹样、植物纹样三种。

一、自然主题装饰纹样

自然主题纹样是自然现象在平面艺术中的特殊反映,是人们对自然形态的深层认知、再现和升华。史前艺术的岩画、洞窟壁画及后来的青铜纹样中已有各种以自然为主题的纹样大量出现,如常见的火焰纹、雷纹、云气纹等。广安冲相寺的装饰纹样中,出现最频繁的装饰纹样是火焰纹。

火焰紋,是以火焰的形象来描绘的图案,通常是与联珠纹做装饰纹样同时出现。背光,在佛教艺术中象征佛身灵光。这种纹样在佛或者菩萨的背光和龛楣中运用的较多,如龛34的龛楣,就是由方形和联珠纹共同出现;还有与其他不同纹样相结合形成的新的单元的纹样:如龛9主尊的头光,以圆形构成的联珠纹与火焰纹、回纹、莲花纹相结合,外饰火焰纹,内饰回纹,在火焰纹与回纹中间的间隔部分做沿着背光一圈的联珠纹,而在这里的联珠纹主要是在火焰纹与回纹中起辅助和点缀的作用,修饰整个菩萨的背光。39龛的龛楣特征为拱桃尖形龛,它外方内圆,龛楣成桃尖形,火焰纹呈片状,形状饱满,向上延伸。上部由两个火苗状的尖形,侧面以波形,有序排列。另外还有外方内圆拱形龛,龛内佛或菩萨的背光主要装饰带为卷草纹,两侧向中、上延伸的火焰纹,形成拱桃尖状的带状分布,雕刻于外方内圆拱形龛楣边饰最外层,龛楣中的火焰纹有多处,但大体形态都基本一致;呈带状的火焰纹比起带状的卷草纹所占面积相对较多,是背光的主要装饰纹样。

冲相寺的火焰纹装饰中,有单独装饰龛楣的,也有与其他纹样组合作龛楣边饰或者是背光装饰的,最典型应数组合龛34龛第一个小龛的龛楣。在整个龛楣中,龛楣呈拱桃形,火焰纹占很大面积,两边向上延伸呈片状,修饰着下边的卷草纹。一个单元有简有繁,沿着龛楣或者桃尖形的背光呈带状的波浪形的火焰纹,向中上方延伸。组合龛第34中的第二个小龛,火焰纹雕刻形成的背景,出现在佛像、菩萨群像身后,共同营造出火焰与佛光缓缓上升的西方圣境。

云气纹,也称云纹或者祥云纹,是对云气这一自然现象的呈现,具有流动不息、变幻莫测的特点。云纹在装饰形象上有行云、杂云、团云、云海、层云、片云、运气等之分。云纹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中重要的装饰形象之一,不仅丰富生动,还具有意境美,采用石材雕凿虚无缥缈的流云,连续回转的弧线,既有腾云驾雾神幻之感,构成上又呈现出独特的形式韵律。广泛流行于战国及汉代的云气纹,浪漫神秘,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多与升仙及天宫生活密切相关,常见题材有仙人驾云、龙凤行云布雨、不死长生等,由此,云气纹也就成为瑞兆的吉祥象征。在考察中可以看到,云气纹常刻在冲相寺石窟外龛两侧上端,往往与飞天一起出现。

二、几何纹样

几何纹样是装饰纹样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原始社会出现的彩陶和岩画上,就出现了对自然界的事物进行观察,得出的视觉形象最基本要素——点、线和面。在此基础上运用各种曲线、直线以及菱形、圆形、方形、三角形等构成的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图案。由此说明几何纹样流传于各朝代,并在各领域广泛使用。

不管是圆形的联珠纹还是回纹,这些几何形状无不是传统装饰纹样中最普遍的一种造型形式,它是转化于自然形态,来源于生活的符号化语言,同样展现出时代的审美和文化特点。

几何纹样统一规整,相对于其他纹样来说,它又有空间变化的优势。冲相寺中的几何纹样常见的主要有三角形、圆形、菱形、回字纹等。几何纹样大可以做佛、菩萨头光或龛楣的主要装饰纹样,小可以做填补龛楣、头光等大面积装饰后剩余个别空缺部分的辅助填色,可塑性极强。几何纹样通常作为冲相寺主要装饰纹样出现,也有小部分做辅助纹样出现的典型龛。

联珠纹或宝珠纹形式通常体现出圆形纹样特质。这种圆形纹样也有由多个单元的宝珠纹相连,共同构成带状的联珠纹做辅助装饰的纹样,如龛38内右菩萨的背光,就是由方形和联珠纹构成;也与其他不同纹样相结合形成新的单元纹样:如龛9主尊头光,以圆形构成的联珠纹与火焰纹、回纹、莲花纹相结合,外饰火焰纹,内饰回纹,在火焰纹与回纹的间隔部分,沿着背光一圈出现联珠纹——这里的联珠纹主要是在火焰纹与回纹中起辅助和点缀的作用,修饰整个菩萨的背光。

“回”字纹样在冲相寺的佛龛中运用较多,最为典型的是第34龛,几种装饰纹样的组合形式,使得整体的视觉构成简洁又大气:整个龛里不管是佛或者菩萨的背光,还是龛楣都是用回字纹样连续成带状,纹样外边刻有带状的联珠纹,纹样内边刻有带状的火焰纹。此类组合纹样为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繁复多变,华美富丽的隋唐装饰纹样中增添了独特的一种表现方式。

三、植物主题的装饰纹样

冲相寺植物装饰纹样造型精美、种类繁多,在龛楣、背光、底座以及边饰中大量存在。特别是忍冬纹、莲花纹、卷草纹、缠枝纹等,在石窟中广泛出现。

莲花,在我国统称荷花,又称荷华、荷蕖、芙蓉,佛教中被视作圣洁、崇高、吉祥,在早期佛教中甚至是信仰的象征物,因此在佛教石窟中普遍用莲花来进行装饰。作为佛教的圣物,它也是礼佛、坐禅环境重要的装饰元素,是佛教装饰中最为频繁出现的装饰纹样。广安冲相寺摩崖造像群中,莲花纹广泛运用在龛楣和背光装饰纹样中,尤其在佛像、菩萨像背光的装饰纹样上,主要以莲花瓣、莲花花苞等形式存在。莲花瓣有圆瓣和尖瓣之分,单瓣与复瓣之别。莲花纹样有独立出现的,也见有与其他纹样一起组合出现:如莲花宝珠纹、莲花几何纹等,形式多变,如第50龛的龛楣。

平面化单体莲花装饰纹主要雕刻在门楣、龛楣;单个莲花形式,则经常用在龛楣、窟的边饰中,除此以外莲花装饰纹样的变化形式还有莲花瓣延长式装饰纹样及组合而成的莲花装饰图案带等。

忍冬,又名金银花。“药草名。藤生,凌冬不凋,故名忍冬。三四月开花,气甚芬芳。初开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又名金银花”。在典籍中有关忍冬的记载不少,如《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不过,就留存的图案特质来看,金银花与佛教装饰中常见的忍冬纹似乎并不是同一种植物。

三叶状忍冬纹的端倪,早在埃及莲花装饰的变化形式中已隐约可见;在古希腊美术发展的东方样式时期,流传到希腊的埃及莲花纹及其变化形式,经希腊图案艺术家们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定型为后来常见的忍冬纹样式。罗马人继承了这一艺术传统,并與罗马帝国一起将其文化传播到被征服的每一个角落。印度早期的犍陀罗佛教艺术中,存在着包括忍冬纹在内的许多含有希腊、罗马文化元素,以装饰为目的的装饰纹样;最后这些装饰纹样又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并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一同被中国文化所改造。冲相寺石窟中第38龛龛楣的装饰纹样中就雕刻着忍冬纹,它主要的特点为:将一个个基本单元一正一反的连续排列,从而出现的是波线型忍冬纹。从这一忍冬纹我们似乎很容易找到它由西向东,一路不断发展变化的影子。所以,在佛教文献中难以找出有关忍冬包含特别寓意的记载——将这种外来的植物纹样命名为忍冬,也许是一种不够确切的附会。

卷草纹是一种在忍冬纹和缠枝纹的基础上,结合先秦以来的云气纹,以体现符合中国传统审美定式的纹样。这一类型的纹样在冲相寺石窟中比较多见,如龛1的主尊、菩萨和胁侍弟子头光的装饰纹样上都属于这种卷草纹。另外龛45的左菩萨头光的边饰也属于这一类型。以第1龛的左菩萨头光的卷草纹装饰可以看出冲相寺卷草纹样的特点:以连绵的S波浪藤蔓为主脉,每个波谷内由主藤分别向左右分支出一组忍冬叶,或装饰着莲花纹和其他几何形,这些纹样多以自由的形式,翻转自如;枝与叶融为一体的相互转换,流畅欢快,给人以典雅华丽、生机勃勃的心理感受。

冲相寺的摩崖石窟造像中,有直接雕刻云气纹和飞天组合装饰龛楣的情况,如第1龛龛楣。由于风化侵蚀的原因,龛楣下半部分的装饰纹样已经模糊不清,但是雕刻在龛楣上方的云纹和飞天清晰生动。云纹雕刻的线条连续回转,流畅柔和,围绕着飞天周围,营造出浓厚的云遮雾绕的仙境景象,和谐优美。

“和谐之美”向来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追求典范。将自然、山川看作有生命的有机体,强调人对于天道尊重与顺从的“天人之和”审美思想,按照自然形态去变化与表现,以自然丰富自然,体现在装饰纹样的表现上,其创作理念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由此而生的形式美感法则,有着其自身独立的审美价值,并决定着表现对象的整体风格面貌。冲相寺装饰图案,根据佛教造像的内容题材、崖体的方向、结构、高低变化,与石窟造像的大小比例变化相适应,穿插错落有致,在遵从佛教造像仪轨的基础上,丰满、扩充造像的说服与影响力,在对比与微差的秩序变化中,纹样组合呈现出形式节奏美感,在统一与变化之间纹样整体布局与佛法教义的传播找到了适度的契合点。

冲相寺龛窟装饰纹样,遵从均衡与稳定、重复与秩序、韵律与节奏等形式美感规律。广安冲相寺犹如一扇艺术之窗,展现出中国化佛教艺术在雕刻、雕塑、工艺、平面装饰上的成就。透过这扇窗,人们将亲见万德庄严的华藏世界,般若性海。

参考文献:

[1]刘敏.广安冲相寺摩崖造像及石刻调查纪要[J].四川文物,1997(3):45.

[2]祁志祥.中国古代美学精神[D].复旦大学,2002.

注:本文系 2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石窟寺宋代菩萨造像研究》(项目批准号:17YJA760030)。

猜你喜欢

装饰纹样
明代官民窑青花瓷装饰纹样刻画表现对比分析
浅析哈萨克族民族服饰装饰纹样的形式特征
以纹样观西南民间蜡染艺术之审美
梅山传统民居装饰纹样的审美及文化内涵
中国万字纹的艺术美
清代后妃氅衣植物装饰纹样探微
中国明清家具装饰纹样的研究
彝族“耶玛”的形式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