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斯特《塔兰泰拉舞曲》初探

2018-10-22毕雪莲

艺术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演奏技巧李斯特

毕雪莲

摘 要: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作曲家及钢琴家之一,也是钢琴弹奏技术的创造者之一。他以自己高超的演奏天赋,开掘了钢琴这一乐器多样的音效和色彩,使其更具备类似交响乐队式的演奏效果,同时也给钢琴演奏者带来了演奏方面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李斯特《塔兰泰拉舞曲》的初探,试研究李斯特的各个钢琴演奏技巧,从而解决演奏者的技术难点,为广大钢琴音乐的从业者和爱好者服务。

关键词:李斯特 《塔兰泰拉舞曲》 演奏技巧

一、关于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是19世纪浪漫主义前期伟大的匈牙利作曲家及钢琴家,被誉为“钢琴之王”。在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他善于运用作品的主题和自己独特的钢琴演奏技巧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李斯特拥有着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例如:颤音技巧、八度技巧、琶音技巧以及神来之笔一样的华彩乐段的弹奏技巧。除此之外,李斯特是音乐历史上第一位用背奏的方式来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的音乐家,这也是他在钢琴演奏方面的一个过人之处。

《塔兰泰拉舞曲》是李斯特的得意之作,音乐作品本身涵盖了李斯特的很多钢琴技巧。這首作品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是因为它神话般的起源、独特的音乐形象、舞曲结构形式以及节奏特点。

二、关于塔兰泰拉的历史

在意大利东南部有一个城市,名字叫做“塔兰托”,这个沿海城市是意大利重要的港口之一。在当地有一种狼蛛,十分神秘,当地的人们命名这种狼蛛叫做“塔兰图拉”。这种塔兰图拉狼蛛一旦咬到人,那个人就会中毒而亡。尤其在炎热的夏季,被这种狼蛛伤害的几率更大。据说有一种方法可以解毒,那就是被狼蛛咬后要不断地跳舞。被咬到的人会竭嘶底里,同时还会产生幻觉,他们需要跳几小时、甚至几天的舞蹈,通过发汗来排除狼蛛的毒素。有些单身的年轻男女为了约会或者只是为了好玩,假装被狼蛛咬到,来加入到跳舞的行列。后来人们把被狼蛛咬到后跳的这种舞蹈称之为“跳舞病”(tarantism)。

1753年,在《绅士杂志》上出版了一封信,上面的内容可以证明这种“跳舞病”是真实存在的。这封信{1}的作者是英国作曲家Stephen Storaceh{2}的父亲。他宣称,在他走访家乡时曾经目睹了一个男子被狼蛛咬后,立刻重重地躺倒在地,看起来已经濒临死亡,而且他附近没有医生、牧师或者任何医院,情况非常的紧急。有人叫他弹奏一些曲子来治疗这个患者,但是弹奏后都没有效果。这时,一个老人走了过来,教会了他一些音乐作品。当他演奏了这几首新作品后,这名患者突然跳了起来,并且开始没有规律地活动起自己身上的所有关节。当他停止弹奏音乐,这名患者立刻跌落到了地上、尖叫着,并且四肢和面部都变得扭曲,甚至用手去刮地上的泥土。当他又开始演奏时,患者又开始了他“蹩脚”的舞蹈。根据Storaceh父亲的描述,这个患者的舞蹈看起来非常狂野、超乎常态。最后,这个人在沉沉地睡了几个钟头后醒来并且痊愈了。

在15到17世纪,人们被狼蛛咬到的现象非常普遍。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仅这种“跳舞病”消失了,而且当地的塔兰图拉狼蛛也消失了原来的毒性。人们把这种被狼蛛咬到后所跳的舞蹈称之为“Tarantella”,也就是塔兰泰拉舞。这个“跳舞病”的确存在了几个世纪,现在人们把这种用跳舞来宣泄的这个原理应用到了一些舞蹈治疗和音乐治疗之中。除了塔兰泰拉舞曲之外,有很多其他的民族舞蹈也应用在舞蹈治疗和音乐治疗当中。例如,起源于萨满的治疗仪式的土耳其巴克什舞蹈{3}就被应用在治疗孤独症、肿瘤疾病、免疫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焦虑症等领域。尼日利亚的音乐治疗师Aluede 和 Lyeh就曾经宣称,音乐和舞蹈是不可分割的,许多的音乐题材是为了舞蹈而创作的{4}。

三、关于塔兰泰拉舞曲

经过人们的艺术加工,原先的这种“跳舞病”如今演变成了一种民族舞蹈“塔兰泰拉”。

在音乐结构方面,塔兰泰拉舞曲包含了很多对比因素,大多数的塔兰泰拉舞曲可以归纳为回旋曲式。在速度方面,大多数塔兰泰拉舞曲的速度非常快,许多作曲家标注的速度标记是“快速有生气地”、“急板”或者“最急板”,并且通常在乐曲快要结束的时候速度会更快。在节奏方面,塔兰泰拉舞曲的特点最为明显,节奏通常为6/8拍,节奏中的空拍造成了旋律的跳跃感。在旋律方面,塔兰泰拉舞曲通常被作曲家们用小调来创作,旋律素材中有很多的重复音,给人一种很强烈的欢快情绪。图表1中所示的就是典型的塔兰泰拉风格的旋律。

塔兰泰拉舞曲不只限于意大利,世界各地还有很多塔兰泰拉舞曲的“变种”。伊朗的塔兰泰拉舞曲,意大利南部的塔兰泰拉舞曲等都有很多相似之处。维也纳的佛拉纳舞曲也跟塔兰泰拉舞曲很相似,但佛拉纳舞曲拥有更加不规整的结构。当然,最广为流传的塔兰泰拉舞曲还是来自意大利的南部,其中还可分为拿波里塔兰泰拉舞曲、索伦托塔兰泰拉舞曲和卡拉布里亚塔兰泰拉舞曲。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有这么多种的塔兰泰拉舞曲,但是他们主要可以归纳成两种,因为这两种塔兰图拉有着截然不同的音乐情绪。就像塔兰泰拉舞曲的起源一样,其中一种是最传统的塔兰泰拉舞曲,被应用在音乐治疗中,是一种单人舞蹈,用来模仿被塔兰图拉狼蛛咬到后病人的状态。而第二种塔兰泰拉舞曲是非常优美典雅并且充满热情的,它通常由一对或多对情侣来表演,舞曲的持续时间不是很长。拿坡里的塔兰泰拉舞曲就是这种舞蹈,所以李斯特在走访拿坡里时所写下的塔兰泰拉舞曲描述的是情侣间约会时所跳的舞蹈,并不是最传统的被狼蛛咬到后所跳的塔兰泰拉舞曲。

四、关于李斯特的《塔兰泰拉舞曲》

{5}李斯特创作《岁月之旅》大概用了差不多四十年的时间,该作品共分为四个部分,它在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演绎着重要的角色。你可以从其当中听到李斯特的人生情感和对事物的认识变化。《岁月之旅》包含了26首作品。正如它的名字一样,这些作品都是李斯特在旅行中的所感所悟,他运用音乐的语言来抒发自己的情感。1837年,李斯特带着他的情人玛丽和他们的女儿到意大利去旅行,迷人的风景深深地吸引着李斯特,《威尼斯与拿波里》便是那个时候创作的,它作为《意大利游记》的增订本出现,《塔兰泰拉舞曲》就是《威尼斯与拿波里》其中的一首作品。《维也纳与拿波里》的第一个版本曾预备在1840年出版,在其中包含了四首作品。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出版的计划夭折了。后来,李斯特对这四首作品进行了修改,只保留了原来的第三首和第四首,并且新创作了一首作品《坎佐那》。1859年,《塔兰泰拉舞曲》被李斯特进行了很多细微的修改,不论是从技术上还是音乐表达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1861年,全新的《维也纳与拿波里》被“Schott”出版社出版,如今大多数演奏者所演奏的《塔兰泰拉舞曲》就是1861年的这个版本。

图表2.中所示的就是1840年最初版本的《塔兰泰拉舞曲》的前奏,而图表3.所示的是1861年再版的版本的前奏。从图表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在速度上由“Allegro Viivace”活泼的快板修改成了“Presto”急板,而且前奏也发生特别大的变化,音乐情绪上截然不同。全新版本的前奏中低音区连续地快速弹奏,音响效果非常浑厚,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图表4.中所示的就是1840年最初版本的《塔兰泰拉舞曲》的第一主题,而图表5.所示的是1861年再版版本的第一主题,从中可以看出李斯特在轮指钢琴技巧上的运用。虽然这两个版本拥有相同的旋律线条,但是演奏的方法各不相同,最新版本的音响效果略多了一些轻快凸显出更加热情奔放的音乐形象。李斯特的轮指技术也是他音乐语言的一部分,例如在《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作品中的快板开始处的第三十六小节、《梅菲斯特圆舞曲》、《钟》这些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中都有很大篇幅的展示。李斯特继承了车尔尼的轮指技法,并且没有循规蹈矩,而是用自己的智慧打破常规进行了创新。

图表6.中所示的就是1840年最初版本的《塔蘭泰拉舞曲》的第二主题,而图表7.所示的是1861年再版版本的第二主题。第二主题的旋律来自于科特劳(Guillame Louis Cottrau,1797—1847)的歌曲旋律。这个主题的演奏力度从“mf”调整到了“p”。但是,最突出的不同点是节奏,最初版本还是原来的6/8拍,而最新的版本却变成了2/4拍。不仅如此,旋律的节奏也有很大的变化,改进过后的版本旋律更具有民族特点,给人一种若近若远的感觉,非常美丽。除此之外,在伴奏音型方面也是不同的,从最初圆舞曲似地伴奏音型转变成非常细致的分解和弦音型。分解和弦演奏技术也是李斯特的钢琴特色之一,多半作为一种伴奏织体来烘托主要的旋律。如在《爱之梦》第三首和超级音乐会练习曲《叹息》中,分解和弦音型的运用非常突出。在《塔兰泰拉舞曲》中,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梦幻般的色彩。

通过对1840年《塔兰泰拉舞曲》的最初版本和1850年的第二版本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在第二版本中,李斯特的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技巧都变得更加娴熟且有了质的飞跃。

曲式分析

下表是第二版本《塔兰泰拉舞曲》的曲式分析:

本曲在结构上属于单二部曲式结构,由A和B两段组成,再加上前奏以及尾声。这种曲式结构在舞曲中很常见,A段是运用主题重复的处理手法,B段则是李斯特常用的变奏手法来进行叙述和展开的。

五、关于《塔兰泰拉舞曲》的变奏手法

全曲的B段一共经过了九次变奏,其中可以分为四类变奏手法。

1.轮指重复音变奏手法:分别在第二变奏和第六变奏中运用了轮指变奏法。

在弹奏这两个变奏主题时,右手旋律声部要沉稳、弹清楚,背景部分弹奏重复音时指尖触键一定要非常敏捷、轻巧,两个声部才能层次分明。

2.分解和弦变奏手法:分别在第三变奏和第五变奏中运用了这种变奏手法。

在弹奏这两个主题变奏时,首先要清楚地、均匀地弹奏出在左右手的大指上的旋律音,双手要连接好,交替弹奏出旋律线条。左右手大指所弹奏的旋律要“光感”强一些,明亮一些。除此之外,弹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时要均匀平稳,音色要自然优美,声音应控制在极弱。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左右手的音符时值长度是不同的,应仔细弹奏准确。

3.快速琶音变奏手法:本曲的第四主题变奏运用了这个手法。

在弹奏这个主题变奏时旋律在左手的低音声部,要突出弹奏,并且去想象竖琴的音响效果,用钢琴去模仿竖琴的音色,声音要清晰并且轻巧。

4.密集和弦变奏手法:第七主题变奏至和九主题变奏中运用了这种变奏手法。

在弹奏这三个主题变奏时,手指要坚定有力,手位要稳定,手腕应放松且灵活,保持弹性。右手强调并弹奏出高声部旋律进行。另外还要注意弹奏更强和弦时,运用好手臂的力量,才能演奏出结实、浑厚的音响效果。

结语

李斯特凭借自己独特的钢琴演奏技巧进行音乐创作和钢琴演奏,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在研究和演奏李斯特钢琴作品时,要着重着眼于他的各种钢琴演奏技巧技法的学习与表现,从而来表达作者的用意和内心的情感。这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塔兰泰拉舞曲》是李斯特钢琴音乐中的经典之作,作品本身涵盖了李斯特的多种钢琴演奏技巧。因此李斯特的《塔兰泰拉舞曲》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演奏价值。

注释:

{1}1 Stephen Storace, A Genuine Letter from an Italian Gentleman Concerning the Bite of the Tarantula, in The Gentleman's Magazine, September 1753, pp. 433-4.

{2}"Baker's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twentieth-century classical musicians".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1997.

{3}Guvenc,Voices: A World Forum for Music Therapy, Vol 6, No 2 (2006)

{4}Ip-Winfield, Vannie; Grocke, Denise. 2011 Group music therapy methods in cross-cultural aged care practice in Australia The Free Library (January, 1)

{5}Lucie Renaud, Lucie, translated by Peter Christensen, Notes for the Analekta album Années de pèlerinage - Suisse (Years of Pilgrimage - Switzerland), André Laplante, accessed Sept. 8, 2010

参考文献:

[1]约瑟夫·马克利斯.西方音乐欣赏[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2]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童道锦,孙明珠.钢琴艺术研究:外国钢琴作品的分析与演奏[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演奏技巧李斯特
对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版本演变的思考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河南派唢呐演奏中气息运用技巧探讨
浅析肖邦《革命练习曲》的演奏技法与情感特色
保持肃静
即食凉拌菜中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