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中计算机网络程序开发类课程教学改革

2018-10-22刘志远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导向应用型

刘志远

(长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22)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扩大,却存在大学生就业难而许多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的现象。就业是民生之本,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学校的教育水平。高等教育包括学术和职业两方面的内容[1]。转变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成功之关键,引导普通高校向职业教育方向发展是促进学生就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信息化进程发展迅速,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基础之一,它已经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行业和非计算机行业的企事业单位需要大量熟悉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工程师。然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培养计算机行业应用型人才是当务之急,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相结合、面向系统、侧重应用的宽口径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主要专业课程有四条主线,即计算机基础课程、编程思想及理论、网络应用程序开发和嵌入式/物联网。其中,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类专业课程是现阶段应用最广泛、最流行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课程。本文以网络应用程序开发方向课程为例,探索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中计算机网络层次类开发课程的教学改革。

1 职业需求是确定职业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

1.1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职业,从个人的角度指个人毕生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从社会的角度指不同的社会角色,体现专业分工。职业需求是一个人对职业的渴求和欲望。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不应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对立分开,而应实现整合,主张“在做中学”[2]。“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进一步细化,它不是具体的教育方法,而是一种职教的指导思想和理念。本着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原则,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是培养从事应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

1.2 确定职业课程目标

在确定职业课程目标前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3],根据企业岗位的职业需求确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以及职业课程目标,强化新兴产业群体的影响,为地方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在网络应用程序开发这个方向,围绕JAVA语言开设相关课程。将职业所需能力分解,确定职业课程目标。以“JavaEE系统应用开发课程设计”为例,着重培养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使用JavaEE的主要应用开发技术进行项目开发的能力,涉及Jsp、Servlet、Struts、Spring、Hibernate等综合内容;培养Java Web应用系统构建和开发的能力,主要涉及项目开发过程、环境和SSH整合等综合性内容;初步培养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

2 职业性质分析是确定技术课程内容的主要方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工作岗位需要的是具有软硬件系统开发能力和利用专业技能进行良好沟通并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教育、金融等行业从事计算机软硬件设计开发与营销运维、工程应用研究、计算机知识教学培训及利用计算机技术创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以“JavaEE系统应用开发课程设计”为例,通过本门课程,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JavaEE框架技术进行项目开发,并能按照系统工程化的方法开发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

3 课程内容设计是实现职业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3.1 课程内容的总体设计

教学内容以职业技术知识和工作过程为主体,强调实习导向。应确保传授的知识属于应用前沿的知识,同时调整部分课程的比例,增加创新实验项目内容。课程在大学的前期趋同,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养和能力;后期趋异,增强就业的针对性。此外,寻找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之间的空白点开设课程,完成相应的课程开发,使专业技能和行业技能的训练相结合。能力本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是“技术理论体系”而非“学科理论体系”,所以删去学术性、理论化过强的内容[4]。还需要重视设置选修课程,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

3.2 职业导向教育

实现职业导向教育必须通过四个环节的教育实践来实现,即职业认知、职业能力培养、职业情景模拟、职业体验[2]。职业认知、职业能力培养在前导课中实现,职业情景模拟通过校内实训完成,职业体验通过校外实践实现。

以程序应用开发方向的课程为例(图1),图1中1.1表示课程开设学期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以此类推。

图1 程序应用开发方向的专业课程设置

大学期间的课程设置使理论课、实验课、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每门理论课都配有相应的实验课。前导课和后续课的顺序安排得合理而且连贯。同时,注意与本课程有关的其它方向课程的进度。

例如,JavaEE系统应用开发课程设计在“Java EE系统应用开发”课程结束后开设两周。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为WEB前端设计基础、Java程序设计、JSP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WEB前端程序设计、JavaEE系统应用开发,并且该实践环节在移动互联网嵌入式方向的所有课程之后开设。

3.3 重视技能型课程的开发

重视技能型课程的开发,通过实践性学习使学生懂得规律并且反复实践,充分体现了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这一课程开发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技能型课程的教学需要兼顾探究式教法、自主学习法、范例教学模式、现象分析法等多种方法。

3.4 提高实践性教学课时数

通过建立学校与职业社会的合作联盟关系、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科技竞赛、争取更多的机会到工作岗位实习等方式提高实践性教学课时数。采取与企业联合办学模式,如“订单式培养”。

4 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资源建设是开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4.1 教学方法的设计

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比如“JavaEE系统应用开发”,理论课采用实验室授课的方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课堂上,讲解和演示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后及时进行实践练习,“教”与“学”之间无延时,使从“听中学”变成在“做中学”。

对于“JavaEE系统应用开发”这样的专业理论课,采用教师讲授与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布置难度系数不大的任务,师生互动开展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知,发展能力。项目驱动式教学法(Project Based Teaching)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公认的、高效的教学法。“JavaEE系统应用开发课程设计”教学为期两周,可以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的方法,要求将每个项目或案例分解成若干个必要的环节。学生2~4人一组,分工明确。按照软件工程思想,运用JavaEE相关知识和技术,结合Eclipse等辅助设计工具,进行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最终提交源程序和设计报告书,并展开开放探究式的互动讨论,讨论包括课前小组研讨与课堂集体讨论两个阶段。项目源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或工程案例,并可经工程师与校内老师共同提炼,注重项目的实时性,尽量包括更多的知识点,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实施难度比任务驱动教学法更高。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活动包括分工负责、小组讨论、查阅资料、实践、自评、互评,教师起到引导、答疑、点评、总结的作用。项目的不同阶段,组长由组内不同同学担任,避免只由组长一人完成工作的情况,并调动所有成员的积极性。

在所有专业课程之后开设的为期四周的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实施难度较高,也可以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每个项目组有1位负责人和4~6位项目成员。由业界大公司的资深工程师或地方IT企业中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主讲教师,校内教师作为辅导教师。

4.2 教学资源建设

搜集素材,构建教学网站动态数据库,内容包括就业方向介绍、专业技能标准和课程的目标和要求、试题库、课件与视频、BBS论坛等。

5 重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

以“JavaEE系统应用开发课程设计”为例,教授学生移动互联网嵌入式方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移动互联网嵌入式方向基本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国际化交流与合作能力(通过本课程提供的双语教材和外文资料)、信息获取能力等,并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讲求实效的职业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

同时,在课程中重视学生的感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创业就业观念,在实践环境中实现转变和提高,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思想。此外,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努力、学习、提升的观念。

6 职业目标是否实现是职业技术课程评价的主要标准

由学生、教师、用人单位共同评价课程的教学效果,以便将信息反馈给教师,用于教学改革。

在“JavaEE系统应用开发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提交源程序和设计报告书。设计报告书应以软件工程思想为指导进行书写,包含目录、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测试及效果和总结等内容。项目小组研讨并制作PPT,由每个项目小组的报告人汇报,由教师、企业工程师点评,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讨论。

总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网络程序开发类课程改革包括确定职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并合理安排课程开设时间、改革教学方法、营造教学资源环境、确立课程评价方法、重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培养等,为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导向应用型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偏向”不是好导向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