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企业区位的福建省工业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研究

2018-10-22王翠平刘珊红陈月英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空间结构格局福建省

王翠平,刘珊红,陈月英

(集美大学理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或区域经济差异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是社会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相互作用及其所形成的空间集聚程度和集聚形态,是区域发展状态的重要指示器[1]。探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及其演化规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企业作为区域经济繁荣的关键因素[3-4],其在空间中相互作用及其所形成的空间集聚程度和集聚形态能较好地指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发展。

我国空间结构研究始于1984年陆大道提出的“点—轴系统”理论[1]。目前空间结构研究的基本地域多以行政区为研究对象,由省市区、地区级行政区到县级乃至乡镇级,从城市到城市内部分区等[5-6]。而空间结构研究的地域单元越小,所得出的空间结构越接近现实。企业区位作为更精细的研究单元,其所形成的空间结构能更真实反映经济空间结构。空间集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7]。由于企业数据的难得性,当前研究中企业空间集聚的研究视角主要是某一时间断面、某一类经济现象以及某一行业的空间结构[8-15]。基于企业反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的研究鲜见。

福建省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是福建经济发展的主体,工业的空间结构决定着福建省经济的基本空间格局及发展态势。300强企业是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龙头,是福建参与经济全球化、海峡两岸经济一体化的载体。同时,一方面,300强企业体量大,自身发展需要的生产要素较多;另一方面,300强企业通过产业关联,将与其产业关联密切的工业企业和服务业吸引到一定的地域集聚发展。300强企业在地域空间上的集聚与扩散,推动着福建省经济空间结构框架的形成与变化。300强企业是福建省工业空间结构形成与演化的主导力量。而对福建省空间结构的研究以产值、GDP或人均GDP为指标,以县市为地域单元研究福建省空间结构演化的较多[16-24],以企业区位为研究视角的少见[25-26]。本文通过300强企业的空间格局来研究福建省工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特征。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300强企业是福建省销售额前300家工业企业或主营业务收入前300家工业企业的简称。2002年至今,福建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与条件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了研究福建省工业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本文选择2002—2012年福建省300强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

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福建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2003—2010)以及福建统计年鉴(2011—2013),数据属性信息包括企业名称、地址等特征数据,本文将每个企业看作空间上的一个点,借助Google Earth软件,利用地址信息对每个企业进行空间化处理,得到福建省2002—2012年300强企业空间和属性数据库。

1.2 研究方法

点要素空间格局分析可以发现要素空间分布中心和分布的方向性以及要素聚集在空间的分布特征和相互关系。点格局探测方法包括样方分析、最近邻距离分析法、函数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等[27]。

1.2.1 核密度估计

核密度估计是应用点位数据的空间属性来分析点位的空间分布特征[28],该方法对研究区域内的点密度的空间变化进行研究,进而分析点的空间分布特征[29-30]。Kernel密度估算方法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特征方面具有较多的应用,它能够直观、简洁地反映出研究对象的空间集聚区域[31-32]。本文应用此方法对福建省300强工业企业的空间分布及集聚的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以等值线表示企业分布的空间变化趋势,核密度值越高就意味着企业空间上越集聚。

1.2.2 热点探测

空间自相关分析主要解决的是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相关性分析[33]。本文采用的是统计模型Getis’s G*,它通过分析区域中每个子区域研究对象的属性值,进而确定整个研究区域中研究对象属性值高度聚集区,即热点区域[34]。

2 福建省工业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

2.1 福建省工业空间格局的形态变化特征

选取2002年,2005年和2012年作为福建省300强企业空间演化特征分析的时间节点。依据核密度估计法,对福建省300强工业企业进行空间分析,得到其空间集聚分布图(图1)。

图1 2002年、2005年、2012年福建省300强工业企业空间核密度分析

2.1.1 由点—轴“Π”空间格局向以一轴为主的“点—轴”空间格局转变

由图1可知,总体上看,福建省300强工业企业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企业主要分布于福建省九地市辖区内以及东部沿海一带,但东西部存在较明显差异,西部内陆地区企业主要是呈点状分布于各城市中心,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则是团带状沿海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集聚特征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转移趋势,企业的集聚特征由明显的多中心集聚分布向以东部沿海带状分布为主,中心集聚分布为辅的集聚特征转变。2002年300强工业企业呈现西部点状分布,东部呈团状分布,主要分布在九地市的市辖区以及长乐市、福清市、晋江市和石狮市内;2005年300强工业企业多中心集聚分布特征有所下降,主要分布区域除九地市的市辖区、长乐市、福清市、晋江市和石狮市外,增加了龙海市、南安市、惠安县和莆田县,东部沿海的带状集聚特征已初显;2012年300强工业企业多中心集聚分布特征继续下降,西部呈零星点状分布,主要分布区域为东部沿海一带,东部沿海一带与2005年相比企业集聚区域增加了罗源县,在东部沿海形成了北起罗源县,南至龙海市的明显的带状集聚特征。由此可知,2002年福建省经济空间结构“点—轴”空间格局已初显,东西部呈现较显著的“Π”形空间格局;2005年,随着东部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沿海带状经济空间集聚特征的进一步加剧,“点—轴”空间格局进一步显现,东西部仍呈“Π”形空间格局;2012年,东部沿海带状经济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以一轴为主的“点—轴”空间格局凸显,东西部“Π”形空间格局渐消。

2.1.2 总体集聚强度渐弱,由九地市中心集聚强度高向沿海一轴集聚强度普遍较高演变

2002—2012年,福建省300强工业企业集聚强度逐渐减弱,全省最高集聚强度由3050降至1345。2002年300强工业企业集聚强度较强,福建省除宁德市辖区外,其他8个地市市辖区企业中心集聚强度均超过500,其中厦门市的思明区和湖里区以及福州市辖区的集聚强度最强,集聚强度超过1000;2005年300强工业企业中心集聚强度明显降低,仅福州、厦门和泉州市辖区以及长乐市、福清市和晋江市集聚强度超过500,其中集聚强度超过1000的区域增加了晋江市;2012年300强工业企业的集聚强度仍呈下降趋势,南平、三明和龙岩市辖区企业中心集聚强度不超过500,呈现弱集聚状态,特别是三明市企业集聚强度不足200,仅厦门市湖里区企业集聚强度超过1000。由此可知,福建省经济空间结构由强集中于9地市中心区域,逐渐向东部沿海扩散,该特征与均衡—极化指数分析结果相吻合;东部沿海为福建省经济最集中的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集聚特征越来越显著;厦门和福州一直是福建经济发展的龙头,随着泉州经济的崛起,厦门、福州和泉州在东部沿海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经济龙头地位的空间格局。

2.2 制造业由单中心产业集群转变为双中心产业集群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依据福建省300强工业企业的主要产品将企业进行行业划分,2002年和2012年制造业企业数量占300强工业企业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86.3%和90.3%,表明福建省300强企业以制造业为主。本文采用热点探测技术分析了福建省300强工业企业中制造业的集群特征。由图2可知,2002年,福建省300强工业企业中制造业企业热点区域为厦门市、南安市、晋江市、龙海市以及制造业较为集聚的长乐市和长泰县,除长乐市外,其他热点区域呈现较为显著的集群特征,表明2002年福建省制造业企业在东南部形成以厦门为中心的产业集群;2012年福建省300强工业企业中制造业企业热点区域为厦门市、南安市、晋江市、龙海市、长乐市和长泰县以及制造业较为集聚的福州市辖区、泉州市辖区、福清市、石狮市、连江县和惠安县,所有热点区域呈现了较为显著的两大集群特征,表明2012年福建省制造业形成了以厦门市和长乐市为中心的两大产业集群,并在福建省东部沿海呈南北对峙格局。

图2 2000年和2012年福建省300强工业企业中制造业热点探测分析结果图

3 结论

本研究通过建立福建省2002—2012年300强工业企业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探究了福建省工业空间结构及演化特征。从空间集聚特征演化来看,2002—2012年福建省300强工业的空间格局经历了由“点—轴”格局初显,且东西部呈“Π”形空间格局,到“点—轴”格局显著,东西部仍呈“Π”形空间格局,最后至以东部沿海一轴为主,“点—轴”格局为辅,“Π”形空间格局渐消的演变历程;从空间集聚强度来看,2002—2012年福建省300强工业企业由强集中于9地市中心区域,逐渐向东部沿海扩散,东部沿海为福建省经济最集中的区域,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集聚特征越来越显著;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龙头由厦门和福州南北对峙格局转变成为厦门、福州和泉州三足鼎立的空间格局;2002—2012年福建省300强企业以制造业为主,由热点探测分析结构可知其已呈现了产业集群特征,并由2002年以厦门为中心的东南部单产业集群空间格局转变为2012年以厦门和长乐为中心东部沿海双产业集群南北对峙的空间格局。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格局福建省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徐州安美固建筑空间结构有限公司
基于社会空间结构流变的统战工作组织策略研究
小人物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