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监护病房护理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效果分析
2018-10-22张治萍翟飞飞李青玲
张治萍,王 丹,翟飞飞,李青玲
(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62)
选择我院接诊治疗的50例急诊监护病房的患者,分析急诊监护病房护理量化评估式交接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诊治疗的50例急诊监护病房的患者,将50例患者通过抽签法平均分为25例实验组与25例参照组。
参照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评分为13~28分,平均(21.3±0.2)分;最大年龄84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年龄(46.3±0.3)岁;护理人员工作年限分布为:5年8名、6~15年11名、>16年2名。
实验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评分为13~27分,平均(20.3±0.2)分;最大年龄83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年龄(45.3±0.3)岁;护理人员工作年限分布为:5年9名、6~15年10名、>16年2名。
实验组与参照组在APACHE评分等一般资料中未出现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比。
1.2 方法
1.2.1 常规交接班模式
25例患者接受常规交接班模式,具体方法为:交班护士需将患者待延续护理内容、特殊检查内容、危重程度及病情变化程度告知交接班护士。
1.2.2 护理量化评估式交接班
25例患者接受护理量化评估式交接班,具体方法为:交班护理需首先将危重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异常化验及特殊检查结果进行告知,之后依次介绍患者病程危重程度;交接班护士共同完成床旁交班活动,并由接班护理完成患者风险评估,对评估结果逐项认定,将设置的设备参数读出,将其加入评估表中;评估内容主要分为:通过MEWS(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患者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利用本院自制标准,对患者静脉外渗、导管相关感染、导管滑脱、坠床、跌倒、压疮等护理安全风险事件进行评估。
1.3 评定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通过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本文50例急诊监护病房患者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卡方检验,以%形式展开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展开。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00%,参照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0.00%,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例(%)}
2.2 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交接班后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0%,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2.00%,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交接班后护理满意度{例(%)}
3 讨 论
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就是交接班,交接班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及有效性,因此,为了防止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应开展科学、有效、全面的交接班流程。传统的护理交接班模式为:在患者床旁交界,待交接完成后由接班护士对患者缺乏的信息进行分析及归纳,之后予以患者预见性护理方案,使得护理风险、差错时间发生率增多。护理量化评估交接班模式是指通过预警评分系统、本院自制评估标准等内容对患者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风险评估,使得接班护理可在患者床旁获得潜在风险信息,提高对患者病情的了解程度,并根据危重程度做好对应的抢救工作,当突发事件来临时,可以做到快速、有序的进行抢救工作,根据相关医学报告研究结果显示,急诊监护病房护理应用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可以使得交班内容更清晰,进而提高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欢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1-5]。通过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0%、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00%,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2.00%、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0.00%,由此可见,本组研究结果与金艳艳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急诊监护病房护理应用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使用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