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锻炼有效率中的应用
2018-10-22崔晴
崔 晴
(张家港广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神经内科,江苏 张家港 215600)
脑卒中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最常见症状是偏瘫。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已被证明能有效降低偏瘫患者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1]。但临床上常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功能锻炼有效率低下。品管圈是近年来新兴的管理模式之一,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2]。本次研究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脑卒早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就品管圈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锻炼有效率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活动前),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活动后)。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在52~81岁,平均年龄(65.1±1.2)岁。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53~80岁,平均年龄(66.3±1.2)岁。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其均属于脑卒中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经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肢体功能锻炼
两组均按计划给予功能锻炼:1-3天,良肢位摆放;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给予功能锻炼,肌力三级及以下的给予被动运动,四级及以上的督促主动运动。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利用品管圈对对照组进行分析,不断改进护理措施,寻求最佳功能锻炼效果。
1.3 品管圈
㈠组建品管圈康复护理小组,组员由全科护士组成,入组前给予必要培训,根据头脑风暴法,选定品管圈活动主题为提高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功能锻炼的有效率;㈡通过对对照组的分析及既往经验,找出功能锻炼有效率低的主要原因:①护士自身对功能锻炼重视度不够,功能锻炼技能掌握不到位;对患者功能锻炼的宣教、督促不到位;②患者或家属对功能锻炼的忽视,陪护家属更换频繁。③缺少有效的评价、督促工具,功能锻炼的动作、频次没有细化、量化;④以往常规宣传教育工作内容单一、形式老旧,患者及家属无法及时获取康复训练相关知识及信息。㈢针对原因,拟定对策:①组织科内护士重新学习《偏瘫的功能锻炼》及《偏瘫医疗体操》。对偏瘫病人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作进一步认识。②结合上述课件,制定《偏瘫患者功能锻炼记录表》,将动作具体化、频次量化。③护士按照《偏瘫患者功能锻炼记录表》中的锻炼内容,督促每位偏瘫患者及家属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并记录。④通过展板、视频、一对一宣教、集中讲座等多种形式对患者及家属宣传脑卒中康复护理相关内容;定期返聘既往康复效果良好的脑卒中患者来院进行座谈,通过同伴教育提高脑卒中患者对康复训练的信心。㈣每月举办一次品管圈小组研讨会,及时反馈本阶段品管圈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利用PDCA循环法,不断调整护理措施,最终将《偏瘫功能锻炼记录表》的使用标准化,推广运用。
表1 偏瘫功能锻炼记录表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功能锻炼的有效率及两组患者入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2周为一周期,任一肢体提高2级及以上肌力为显效;提高1级及以上肌力为有效;未提高肌力或肌力下降为无效。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关节畸形、肌肉挛缩等。
②巴氏指数(Barthel):利用Barthel评价2组患者功能锻炼前后生活自理能力,该量表得分范围0-100分,内容涉及行走、洗澡、穿衣、进食、排便、上下楼梯等日常行为,评价时间亦为入院第15日。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经SPSS.19统计学软件实施相应分析,计量资料经(±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经n(%)表示、x2检验,当数据对比结果P<0.05提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2 两组患者功能锻炼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分析分
3 讨 论
本次品管圈活动中,全体护士集思广益,找到了提高偏瘫患者功能锻炼有效率的工具:偏瘫功能锻炼记录表。其既是护士长督促责任护士落实功能锻炼的工具,也是责任护士督促患者或家属落实功能锻炼的工具。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神经内科护士的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得以提升,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3]以往单一、老旧的宣教模式得以改变,宣教内容得以规范,从而使患者及家属第一时间得到康复训练相关知识,得到及时正确的指导与督促。从表2、表3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恢复状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采用品管圈活动能促进早期功能锻炼等康复措施的落实,从而促进肌力的恢复,减少关节的畸形、肌肉的萎缩、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功能锻炼的有效率,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尽早回归社会[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