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笼草温室扦插繁殖技术
2018-10-22候维斌
文/候维斌
猪笼草别名雷公壶、水罐子、猴水瓶、猴子埕、猪仔笼,为猪笼草科猪笼草属植物。猪笼草姿态美观、奇特,碧绿的叶片自中脉延长为卷须,末端形成一个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器,捕虫器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笼口上具有盖子,因为形状像猪笼,故称猪笼草。其叶笼清新别致,赏心悦目,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故成为花草市场中的畅销品种。
猪笼草原生在东南亚等热带地区的山林或小溪旁,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不耐寒,怕干燥和强光照。其生长适宜温度为25℃至30℃,如果温度低于15℃,植株就会停止生长,温度在10℃以下,植株叶片边缘就会出现冻害。另外,猪笼草宜生长在偏酸性且低营养的土壤中,通常为泥炭、砂岩、水苔、木炭、木屑等,并常采用扦插繁殖或压条方法繁殖。
基质准备。猪笼草喜疏松、透气性好的基质,扦插时可采用pH值为5.5至6.5的泥炭,与3毫米至7毫米的园艺膨胀珍珠岩按3:1的比例搅拌均匀,并喷洒50%多菌灵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搅拌均匀后密闭堆放三四个小时即可使用。
穗条准备。采集接穗时,先将采穗用的剪刀在75%酒精溶液或0.3%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消毒15分钟以上。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剪取一叶带一段茎节或顶芽作为插穗,叶片剪去2/3,基部剪成45度的斜面,在植株茎秆顶端垂直方向切取8厘米至10厘米长、带有两三个芽点、一两片叶子的枝条。为了减少水分损失,可将枝条上2/3的叶片以与叶脉垂直方向剪去。将剪切好的穗条码放整齐,放在3000倍生根粉溶液中浸泡3分钟至5分钟备用。
设施准备。在温室中选择适当面积,用竹片或其他柔韧性好的树枝搭建小拱棚,上面覆盖塑料薄膜,上方搭遮光率为65%的遮阳网,用于摆放扦插好的穴盘。摆放之前,棚内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消毒。
扦插过程。扦插时将准备好的基质装在消过毒的穴盘内,抹平,装实后将准备好的枝条斜插在基质中,对带有两三个芽点的枝条以下面一个芽点插在基质中为宜;另将扦插好的枝条置放于小拱棚中;再用800至1500倍多菌灵液喷施,以冲洗叶面和消毒杀菌;最后用pH值为5.5至6.5、EC值在0.5以下的纯净水浇透基质然后覆盖。
注意事项。扦插完成后,要在拱棚中不同位置悬挂干湿温度计,并做好环境观测记录,使拱棚内温度保持在25℃至30℃,湿度在80%至95%,光照控制在6000勒克斯至 8000勒克斯,拱棚要注意通风降湿或增湿。一个月后,枝条顶端的芽点便会产生一个小突起,随着时间推移,小突起会逐渐膨大而形成新芽,等到两三个月后,新芽会产生两三片新叶,生出新根,这时可逐渐降低湿度,加强光照,慢慢撤去遮阴网和薄膜,此时才算扦插成功,其后便可转入常规管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