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闻纵览

2018-10-22

中国生殖健康 2018年9期
关键词:抗癌药早产生殖

中国生殖健康产业协会团体标准立项研讨会在京召开“延时喷剂”团体标准顺利通过立项审查

近日,中国生殖健康产业协会“延时喷剂”团体标准立项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生殖健康产业协会和团体标准委员会相关领导、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中国生殖健康产业协会会长陶庆军先生向大会致辞,对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团体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刘秋玲女士对团体标准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对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流程进行了说明。

研讨会上,企业家代表安太医品牌创始人梁志先生和爱侣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浩东先生分别汇报了拟立项标准“延时喷剂”的项目背景、必要性和可行性等内容。与会的各位专家、团体标准委员会委员、企业代表积极发言,从临床医学、检测和市场角度分析了“延时喷剂”的制订标准需要解决的检验方法、法规等问题。

会议期间,团体标准委员会全体委员就团体标准的立项问题进行了现场投票。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团体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吕凌女士宣读了投票结果和评审意见,同意“延时喷剂”团体标准立项,同时宣布成立工作小组,立即启动“延时喷剂”团体标准的起草工作。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发展年会在京召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的指示精神,进一步促进我国生殖健康事业有序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发展年会于近日在北京召开。

本次大会围绕医学生殖领域政、医、产、学、研五大方向,为非公立医疗生殖医学工作者搭建了高水平、国际化的交流平台,重点、高效地传播与交流生殖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理论。会上,各位专家委员就社会办医、慢性前列腺炎诊疗进展、不孕症诊疗路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等主题,进行了有深度、有广度的探讨。

中国生殖健康产业协会会长陶庆军先生应邀出席大会,同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先生进行了交流,双方表示,中国生殖健康产业协会和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将加强合作,优势互补,为推动中国生殖健康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国家集中采购试点、医保准入谈判启动用医保推动抗癌药降价

最近,国家医保局启动国家集中采购试点、医保准入谈判等多项工作,推动抗癌药降价。目前,国家集中采购试点工作正在抓紧完善方案。

对医保目录内的抗癌药,医保局推动省级抗癌药专项集中采购。据了解,目前一些企业已主动下调部分药品价格,在甘肃、湖北等地的药品采购平台上已可见部分挂网药品价格下调。同时,调研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按照质量、价格、数量相联动,招采、供应、结算、医保相衔接的原则,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对医保目录外的独家抗癌药,国家医保局已启动2018年准入专项谈判工作,将疗效明确、临床必需的新药、好药,通过谈判以合理价格及时纳入医保目录范围。目前已组织专家通过评审、遴选投票等程序确定了拟谈判药品范围,正在与企业确认谈判意愿。下一步将启动谈判材料准备、专家评估和具体谈判工作。专家提出的拟谈判药品均为治疗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所必需的药品,具有临床价值高、创新性高、患者获益高的特点,覆盖了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肾细胞癌、黑色素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多个癌种。

我国从2018年5月1日起将抗癌药等药品进口关税降为零,同时企业可选择依照简易办法按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部分进口抗癌药按3%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根据税收政策调整,前期国家谈判抗癌药涉及的12家企业,按照国家医保局要求对药品价格进行了重新测算。国家医保局组织财税专家对企业测算结果逐一进行了复核,并与企业就调整后的医保支付标准或挂网采购价格签署了补充协议。下一步,将督促企业按约定向各省招采部门提交调价申请,尽早实现抗癌药终端价格的降低。

贵州投800多亿元发展健康产业

日前印发的《贵州省健康医疗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3年共推进不低于283个健康医疗产业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839.65亿元。

《计划》提出,一是构建“智慧健康”体系,着力解决农村“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和城市“看病挤、住院难”等问题。二是启动《贵州省中医药发展条例》修订工作,制定《贵州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推进市、县级公立中医医院三级医院评审,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覆盖率达80%以上。三是推进健康老龄化和医养结合工作,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省级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单位。完成县乡公立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数字化医疗设备联调联通工作,推动远程医疗向重点学科、专科拓展,向村寨、农户延伸。加快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构建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促进卫生健康与旅游、养老等事业深度融合等。

《计划》明确提出,进一步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医疗卫生投入责任,把医疗卫生事业作为社会事业的重点和必保项目,确保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所需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新生儿先心病筛查项目启动

最近,我国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在京启动,将在上海、河北、山西等24个省(区、市)为出生后6~72小时的新生儿开展筛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司司长秦耕指出说,先天性心脏病等出生缺陷问题成为影响儿童健康和出生人口素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开展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是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儿童优先的具体体现,是提高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有力保障。

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级新生儿先心病筛查中心243家,实现新筛中心的省级全覆盖。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已达到较高水平,医保报销政策也相对比较完善,开展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时机和技术基本成熟。

“人工智能用于中国妇女大规模宫颈癌筛查高峰论坛”在武汉高科医疗器械园召开

日前,“人工智能用于中国妇女大规模宫颈癌筛查高峰论坛”在武汉高科医疗器械园举行,论坛由中国生殖健康产业协会会员企业武汉兰丁医学高科技有限公司举办。

论坛公布了湖北省2017~2018年37万贫困妇女免费宫颈癌筛查结果。这是国内迄今为止实施的最大规模人工智能宫颈癌筛查项目。武汉兰丁云医学检验所运用人工智能云平台技术,高效率、高准确率地完成了该项目,政府管理部门还能通过云追溯统计系统实时了解各地动态。

大气污染增加胎儿早产风险

近日,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大学医学部、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多领域专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孕期暴露于亚微米颗粒物(PM1)对早产发生的影响。这项研究为大气污染物相关标准及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论文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美国医学会小儿科学期刊》上以封面论文形式在线发表。

据介绍,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马旭研究员带领的联合研究团队基于2013~2014年中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妇幼健康大数据,建立约130万人的出生队列,并根据卫星遥感数据、地面监测站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气象数据推算每个孕妇暴露的PM1浓度。分析发现,孕早期、中期、晚期以及整个孕期的PM1暴露每增加每立方米10微克,分别导致早产的发生风险增加7%、10%、4%和9%;高污染地区(PM1浓度大于每立方米52微克)与低污染地区(PM1浓度小于每立方米34微克)相比,孕产妇发生早产的风险增加36%。

该研究发现,孕期PM1暴露对早产的影响在年龄较大(30~50岁)、农村户口、职业为农民、孕前超重或肥胖以及秋季怀孕的孕产妇人群中更强。

马旭指出,目前还没有国家或地区制定关于PM1的空气质量标准。这项研究首次为大气污染物相关标准及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空气污染对孕妇发生早产的风险也有实用价值。

此外,马旭研究团队还通过对近43万对育龄夫妇的妊娠结局队列数据的挖掘分析发现,孕妇在孕晚期的环境雾霾(PM2.5)暴露水平每升高每立方米10微米,发生早产的风险可增加6%;孕妇在整个孕期的环境PM2.5暴露水平每升高每立方米10微米,发生早产的风险同样可增加近6%。

猜你喜欢

抗癌药早产生殖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胎儿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医保抗癌药“消失”,亟须对症下药
早产“黄宝宝”的家庭看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714个抗癌药药品降价
早产宝宝的奶粉喂养,不是件小事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以爱相伴 与爱同行——记中国生殖健康产业协会“生殖健康爱心工程”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