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聋教育综述

2018-10-21束丽菲姚登峰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美国

束丽菲 姚登峰

[摘要]美国是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聋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回顾美国聋教育的历史、教学语言的确立以及相关法律,分析其课程设置、服务支持

、先进的聋教育理论和完整的资源服务体系,我们看到,美国聋教育充分遵循了融合和包容理念,其历程、模式、特点和方法值得中国聋教育工作者借鉴。我国“十三五”期间的聋教育体系改革可以对其进行学习和经验总结,从而使每一位聋生能够享受高质量的聋教育,能够接受完整的医疗、教育和家庭支持,为社会创造价值、作出贡献。

[关键词]美国;聋教育;课程设置;服务支持

[中图分类号]G 769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310(2018)01007006

Review on the Deaf Education in America

Shu Lifei, Yao Dengfeng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075,China)

Abstract: The United States is currently the most economically developed country, and its deaf education is in the leading level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the teaching language, and the laws related with American deaf education. We mainly analyze its curriculum, support services,

advanced theories and its complete resource service system. The American deaf education fully follows the concept of integration and inclusion, and Chinese deaf education researchers can learn from its history, mode, feature and methods. This paper

provides experience for the reform of deaf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13th FiveYear Plan. As a result, every deaf student could enjoy high quality deaf education, and receive complete medical, educational and family support, so that they can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society.

Keywords: The United States; Deaf education; Curriculum; Support services

0引言

美国建国历史虽然不长,其聋教育却发展得较为完善。随着社会接纳理念的建立,美国的融合教育不断发展,聋人回归主流社会,进入普校学习,已经得到美国社会的普遍认可。美国既有国家制度、法律和政策的保障,又建立了支持保障体系,目前美国聋教育的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通过对美国聋教育发展历程、与聋教育相关的法律、聋校和普校的课程设置、对聋人提供的服务支持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美国先进的聋教育理念和多方位的资源服务,对我国聋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美国聋教育的发展历程

美国聋教育的历史开始于19世纪初,根植于法国的聋教育体系[1]。美国聋教育的建立并不是世界上最早的,起初是从欧洲,特别是从英国和法国引进建立聋人学校开始。19世纪以前,只有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为聋人办有专门的聋人学校。在美国建立聋人学校之前,也就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当时美国一些富裕的家庭会把聋哑儿童送到欧洲的学校上学,学费十分昂贵,教学方法也非常隐秘,只有少数聋人学校选择分享他们的教学方法。所以只有富裕人家的聋儿才有机会接受教育,更多的聋儿并没有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

11美国聋教育的建立

美国聋教育的建立离不开Thomas Hopkins Gallaudet和Edwards Mina Gallaudet这对父子,他们被人们称为美国聋人教育的开拓者。父亲Gallaudet因为偶然遇到了一个聋人小女孩,产生了在美国办聋人学校的愿望,并前往欧洲学习那里聋校的课堂教学方法。1817年,父亲Gallaudet成立了美国首个招收聋人学生的专门学校——美利坚聋人学校,最开始是学习欧洲的教学方法,以手语教学为主。1894年,美利坚聋人学校改名为加劳德特学院,也就是今天的加劳德特大学(Gallaudet University),该大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所聾人综合性大学。

12美国聋教育的发展

在美利坚聋人学校的带动下,美国的聋人教育机构和学校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并且慢慢地受到美国政府的关注。1822年美国肯塔基州政府主持成立了聋人指导中心,负责本州的聋人教育和训练,这是美国地方政府第一次正式介入聋教育[2]。此后在美国其他州也建立起了聋人学校,比如纽约聋人学校等,美国的聋人教育得到了发展[3]。

美国聋人基础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美国政府的关注,也依赖于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和哲学思想体系高度发展,作为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延续的高等教育的需求也不断增加。1965年成立了美国国家聋人工学院(National Technological Institute of the Deaf),这与加劳德特大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加劳德特大学偏重于文科,而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聋人对工科高等院校的需求加大,社会需要的人才也不仅仅是文科性质的人员。因为美国国家聋人工学院位于罗彻斯特市,柯达、博士伦等公司的总部就位于该市,有对应的就业市场,打破了聋生只学习纯粹的文科知识、从事文员等简单工作的状况;并且美国国家聋人工学院挂靠在罗彻斯特理工学院,依托着雄厚的资源,聋生可以有机会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劳德特大学目前已成为一所文理综合性的大学,美国国家聋人工学院和加劳德特大学这两所针对聋生开办的高等院校,使聋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接受文科或者工科的高等教育,扩展了美国聋教育中高等教育的办学类别[4]。

13美国聋教育的改革

20世纪60年代,全球风疹肆虐,美国出生的聋儿数量激增。美国聋人高等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办学层次不全、就业难、教学和硬件资源的分布差异大。针对美国聋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为了解决风疹带来的影响,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美国联邦政府极力推动聋童在普通学校就读。美国联邦政府在1975年出台了《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PL94—142),提出回归主流、环境上最少受限制和教学上个别化教学计划(IEP)等概念[5],联邦政府后来又对该法案进行了多次的修订,颁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使法律更加完善,更加关注聋人平等受教育的权利[6]。政府通过推出改革措施和出台相关法案,使美国聋生能够享受到融合教育,和健听生一起平等地享受到教育的权利。

同时,美国政府对聋人高等教育也进行了改革,先后制定了《增加聋人的就业机会》改革项目书、颁布《国家聋人高等技术法案》,重点加强对聋生的职业教育、扩展了学科体系、配套了支持资源,并为此增加政府拨款等。这次改革非常成功,使更多的聋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就业地位也有所提高。

聋人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基本的保障以后,越来越多的聋人树立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关注聋人特别是聋校中聋人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比如加劳德特大学的学生在1988年进行“现在就要聋人校长(Deaf President Now)”的运动,拒绝健听人当校长,认为聋人也有能力做校长,这次运动产生出了美国聋人高校的第一位聋人校长。学校里的聋人专家在学校里的地位和参与性也得到极大提高,此次运动是之前所没有出现过的,聋人为自己争取权利,而不是聋人的家长或者其他健全人为他们争取权利,

极大地提升了聋人的自我认识、自我定位和自我期待。聋人为自己不断争取权利,由教育中的被动参与者转变成为教育的主动推进者,并引发了“来自于聋人”“为了聋人”“经由聋人”的聋教育改革[7],使美国社会以及聋人自己,对聋人的价值有了重新的认定和判断。

14美国聋教育的现状

聋教育经过两百年来的发展,无论从法律政策方面,还是社会服务支持方面,美国社会和政府普遍重视聋人的群体需要,回归主流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在教育安置方面:融合教育成为聋教育的主流,这种融合教育的类型多元化,它可以是独立的聋校(数量逐渐减少),也可以是聋生与健听生一起就读的混合班(普通学校设立资源教室、职业培训中心和家长咨询辅导等)。

在不同教育阶段:在基础教育中,学校联合家庭和社区及其他有关专业人员,为聋生提供全方位的个別化教育计划,鼓励聋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高等教育中,聋人大学体系完整,高等教育办学层次高,可以满足不同层次聋生的需要。

在教育理念方面:目前美国聋教育已承认手语是一门独立的语言,因而实施了双语教育,同时充分尊重聋人的文化,积极认可和发扬聋人群体中的文化,但又关注健听文化,这是所谓的双文化教育。

另外,美国采用多种新颖、合适的教育项目来促进聋生的发展。比如寄宿计划(Residential programs):聋生平时住在聋人学校,周末和节假日回家,不必每天往返于学校和家庭之中。聋生既可以融入聋人文化里,又可以不脱离公共文化。再比如磁石学校(Magnetic school programs)是在普校开设的聋教育项目,聋生不必长途奔波,就可以从专家处获得帮助[1]。

2美国聋教育中的手语和口语之争

自聋教育产生之日起,手语教学和口语教学之争就一直存在,主要在听觉、口语交际和视觉、口语交际之间存在争论。

美国内战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手语在聋人人群中是非常流行和被支持的。手语教学方法一直在不断发展,一些聋生毕业后走上了聋教育的工作岗位。但是由于聋生和普通人群交流存在障碍,聋生当时基本上都是住宿在学校中,学校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开展教学。在这种寄宿制聋人学校里,聋生接受的主要还是为今后职业发展做准备的教育,使用美国的手语进行授课。这种环境导致聋人学习和生活的圈子范围狭窄,使得聋人隔绝于主流社会,与美国社会普通人群的公共生活相脱离,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了聋人融入公共生活。

美国克拉克聋人学校(Clarke school for the Deaf)是1867年建立的第一所口语学校,这所学校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口语授课。不过当时手语仍然是大多数聋校中的语言,这种状况直到1880年国际聋人大会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确定全世界的聋教育都通过口语展开教学,这样使得美国聋教育开始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否定了美国手语的价值,极力提倡口语教学。学校授课转变为采用口语教学法,聋人教师被调离,并且限制手语的使用。纯口语课堂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对聋教育研究的深入,聋教育开始从口语主义的传统中解放出来,转向双语教学。美国手语的价值得到了肯定,并且成为教学包括英语教学中所运用的主要语言[1]。

后来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聋人的生活,也改变了聋生的教育,双语教学在美国的聋教育中逐渐盛行,双语教学是将美国自然手语作为教学和沟通的语言,与美国英语在教育上具有同等的价值。两者互相促进且建立在彼此的基础之上,一种并不影响另一种的重要性[8]。双语课程主张向聋生教授自然手语,并将其作为聋生的第一语言,因为美国手语具有可视性的特点,聋人可以容易地掌握自然手语,并且不必大量的重复练习,就能进行日常沟通,对聋生而言具有一定优势,英语则是作为第二语言。双语教学强调英语和手语的平等,并且能够减轻语言剥夺的风险。这种双语教学方法集成了美国手语、语音、听觉训练、阅读、写作和辅助设备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沟通素养,为聋人成为终身学习者提供基础技能[9]。

3美国聋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法律

美国从1918年开始,所有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不过很多聋儿仍被拒绝于学校外,无法享受到相应的教育权利。聋生不被社会接纳,很多人包括聋生本人对自己都没有足够的认知和认可,特别是聋生基础教育还没有普及,工作生活更是不便。随着人们意识的提高以及相关法律的颁布和制定,聋人的基础教育得到了重视,这从法律层面进行了强制性的保障和约束,虽然有些法律的制定并不完善,但在后来不断的修订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相关法律的颁布和实施,促进了聋教育的发展,从经费、师资、教育机会及就业等方面扩展了对聋人权利的法律保证。在师资经费方面,1958年颁布《残碍儿童教育补助法》,美国政府第一次开始大规模加大对教育工作者经费的投入,培养为聋儿急需的师资力量。在受教育机会方面,1965年通过的《1965年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案》(PL89—10)试图解决聋儿享受受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美国聋教育中影响最大的《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以下简称EAHCA或EHA,又称94—142公法),在美国聋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该法案强调了零拒绝、IEP的制定、家长参与等主要精神,保障了聋生受教育的基本权利[10]。此后进行了多次修订,比如2004年的《残疾人教育促进法》作了进一步修订,主要关注聋儿的早期教育。这几次的修订扩大了受教育者的年限,增加了资金和师资的投入,重视家长的参与等,确保了聋儿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21世纪以来,美国对聋儿影响较大的一部法律是2002年时任总统布什签署并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 NCLB),重视对处境不利学生学业水平能力的提高,重视包括聋生在内的残疾学生的学业成绩。虽饱受争议,但其影响不可忽视[11]。

美国聋教育在有关法律修正发展的推动下,设立相关法律文件,为聋教育提供保障,为聋人创造更好更适宜的教育,消除社会对聋人的歧视,促进他们融入主流社会。这些相关法律的颁布,维护了美国聋人的基本权利,推动和保障了美国聋教育的快速发展。

4美国聋校教育的课程设置

美国对聋人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聋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没有作单独规定,聋校的核心科目与普通教育一样。不过由于具有自身的特性,学校针对聋生提供个别化教育计划以及各种职业教育课程服务。聋校并没有与普通教育截然分开,而是从各种大纲之中可以发现让聋生融入普通社会的思想。聋校学生和普通学生相比,特别是在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方面,并不具有很大的差距;聋生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风格,学校通过某些方面的特殊课程安排施教,来进行特殊的训练,从而使聋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课程设置方面,小学阶段侧重于聋生语言的发展,所以设置的课程是服务聋生和听力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的差异和特点,开设不同的课程和活动支持,尤其是言语听觉康复课程。中学除开设和普通学校一样的核心课程之外,还开设具有特色的各层各类课程:首先,非核心课程具有学校特色,力求满足聋生的需要。其次,为了方便聋生毕业后寻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学校设有就业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以就业支持和准备为主,注重实际操作,进行实践和理论并重的教育方式,目的在于使得聋生在实践中学得技能;学校也提供各种个别化和专业化的服务,如听力康复、心理咨询、言语训练以及手语翻译等服务。最后,在中学教育中,依据不同能力和听力损失程度的聋生开设不同课程,包括聋生以后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学习所需要的课程、直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课程等[12]。

教学内容关注培养聋生的实用能力,贴近日常生活,实用价值非常高,如“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聋生如何查找电话号码、填写单子、办理信用卡,如何过节,办理结婚、殡葬事宜等各种生活问题[13]。其他科目的讲解也是如此,即注重实际应用,知识点由浅入深。美国社会经济发达,学校的物质条件优越,聋生有机会在硬件设施良好的环境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相关工具,完成自己的作业,进行学习和实践。

此外,美国聋校从小学到大学均开设有各种各样的課外课程,会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注重聋生的全面发展。

5美国聋教育的服务支持

美国的聋教育非常强调聋人融入主流社会,提倡全社会的接纳和包容,形成了专业的支持服务体系,该体系既有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保障,也有当地政府财政的支持,更有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辅助技术的完善。美国聋教育的发展由最初的仅是资金和物质的援助,拓展到为聋人的教育、就业、日常生活、经济等各个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美国聋校由专业人员提供支持服务:为聋生提供专业的教育评估与测试、心理辅导、社会工作培训及学习障碍等方面的培训和支持;提供辅助技术、设备以及服务的支持;开展由语言专家提供的听力学和言语训练、物理治疗及音乐治疗等;拥有高水平的、高学历的经过认证并取得相应资格的教师团队。具体针对聋生提供的服务和支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51进行课堂和课外辅导

为了对聋生语言能力的开发进行直接的指导,教师进行语言教育,通过各种语言形式协助聋生获取课堂字幕、教学内容等信息,

并进行演讲和交流技巧的训练;培训专职手语翻译人员和课堂笔记志愿者为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生活服务,其中课堂笔记志愿者学习优秀、字迹整齐、能合理安排时间,经过培训获得资格后,在课堂、学业活动、实验室和外出考察时记笔记,完成后交给协调员上传至网上,供聋生使用[14]。

在课堂外,学校组织教师建立课外辅助团队,在聋生学习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或者遇到学业上的问题时,及时为聋生安排预备课程或课后辅导课程,提供针对性的面对面咨询和辅导;同时,学校安排专业教师为家长和学区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52对聋生及其家庭提供综合计划和相关服务

很多聋生来自健听家庭,由于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都是健听人,他们之前没有接触过聋人的经历,所以面对聋生的教育、生活等方面会有些不知所措。即使来自聋人家庭,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和教学内容的变化,聋生的父母也需要更好的服务来支持。对聋生提供支持服务的前提是先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层面的评估,形成团队制定适合其发展的个性化的教育计划,进行个性化培养,要求教学目的、手段、内容等符合聋生的具体情况,以满足他们及其家庭的个性化需求,促进聋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每个聋生家庭进行全面的评估,给他们提供一份个人的家庭服务计划;为聋生家庭提供手语教学、口语康复训练技巧等听力学方面的支持,定期进行家访等;组织多种活动协助聋生家庭,促进学生发展,如家长开放日活动、共享阅读体验等。

53建立学习辅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及就业指导部等服务团队

国家聋人工学院的学习辅导中心,安排专门的老师为聋生提供学业辅导和先进的辅助技术,聋生可利用该中心的技术支持进行资料查询、上网学习。心理咨询中心为聋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咨询和辅导,建立心理档案。就业指导部帮助学生寻找实习和实训单位,并对学生在实习、实训单位的工作情况跟踪调查;组织就业招聘会,培训就业技巧。与此同时,美国还拥有各种专业的政府组织、民间组织及协会为聋生提供各类资源以及相关服务,如美国听力学学会、美国人工耳蜗联盟、美国聋人儿童协会、美国语言听力协会(ASHA)、加劳德特大学-劳伦特克拉克全美国聋教育中心、美国聋人协会(NAD)以及生命之桥社区服务等等,为聋人提供便利条件以及资源信息的共享,保证聋人更全面地融入健听人的生活、融入社会。

54为聋生开展就业辅导和职业生涯规划

聋生在接受适当的教育之后,进入社会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并不比正常学生差,这离不开政府和聋校对聋生就业、辅导与职业规划的重视:从国家层面上来看,与残疾人就业相关的机构包括专门的国家委员会、总统小組、劳工部办公室、学校和社区的就业指导中心等,负责政策的制定、创新、监督及预算的投入;从上到下设立专门机构和部门,对包括聋人在内的残疾人进行全方位地就业指导;从中等、高等教育层面上来看,在开设基础学科的同时,开设计算机等职业教育课程以及工作生涯规划等选修课程,针对聋人开展高等教育培训项目;重视聋生基础文化内容的掌握,注重开设以聋生就业为主的课程,培养聋生就业本领和在企业生存的能力[15]。

6结束语

美国聋教育发展迅速,培养的学生大多数能够正常融入社会,在不同的岗位上和健听人一样工作、生活,聋人也可以从事医生、律师、教师、演员等各种职业,而且也可以十分优秀。这就充分说明,只要在合适的时机,提供恰当的、全面的教育,并且在生活中给予多方位的支持,聋生和重听学生完全有能力和健听学生一样上学,甚至获取硕士、博士等更高的学位;聋人和重听人群也完全可以从事许许多多的工作,具有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为社会创造价值、为社会作出贡献。这就是现代社会所提倡的融合和包容理念,非常值得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特别是聋教育事业借鉴。让每一位聋生能够及时接受相应的医疗、教育和家庭支持,提高对聋生的学业成就期望,建立专业化的团队和协会,投入和提供先进的辅助技术和辅助服务支持——未来的聋人教育,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

[参考文献]

[1]雷茉莉.浅谈美国的聋教育[J]. 上海特教,2007(4):343-346.

[2]朱宗顺.特殊教育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熊琪.美国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 绥化学院学报,2015(10):11-14.

[4]鲍国东.美国聋人高等教育给我们的启发[J].美中教育评论,2008(8):5-7.

[5]Mclntosh R A. “Youre Not There Yet”: the coming of deaf education reform through the

DPN social movement[C]//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Western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Portland,1995:5-6.

[6]赵江红,黄丽娇. 紧跟普教步伐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美国聋教育课程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J]. 现代特殊教育,2003(7):88-90.

[7]刘胜林. 欧美国家近年来聋教育发展的几个新动向[J]. 中国特殊教育, 2009(1):45-51.

[8]Moores D F. Educating the deaf: psycholog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M]. Boston:Houghton Mifflin, 1978.

[9]杨军辉. 国际双语聋教育产生的背景、现状与前瞻[J]. 中国特殊教育,2009(6):44-50.

[10]周静,张伟锋,肖永涛. 美国《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的精神及启示[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6): 180-181.

[11]邹光鑫. 美国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立法保护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12]马静静. 美国聋校课程概览[J]. 现代特殊教育,2009(2):39-40.

[13]顾定倩. 美国聋校的课程设置[J]. 特殊儿童与师资研究,1995(3):39-41.

[14]鲁毅光. 美国聋人高等教育支持与服务体系[J].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 1490-1492+1507.

[15]刘颖. 二十世纪中后期美国聋人高等教育改革及其启示[J]. 中国特殊教育,2011(8):36-40.

(责任编辑白丽媛)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美国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