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蚕桑产业园的环境控制及其影响

2018-10-21周琴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综合利用

周琴

摘要:通过对比传统的蚕桑生产方式与蚕桑产业园生产方式的环境控制能力,阐述了完整有效的对蚕桑产业园环境的控制对于整个蚕桑资源的综合多元化开发利用以及整个蚕桑企业的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蚕桑产业园;环境控制;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S8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8.10.056

0 引言

作为中国传统的农业产业的蚕桑企业,虽然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却依旧沿袭着较为传统的生产模式,即一家一户式的小规模运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生产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效率低,无企业化经营的缺点逐渐暴露,严重制约了整个蚕桑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速度越来越快,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桑田蚕室的周边环境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大量的病虫害事件以及化学农药的滥用引发了大面积的蚕桑生产中毒事件,这也严重的制约了蚕桑产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一家一户式的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由于其自身分散、规模量较小、产销脱节、生产方式落后、劳动效率低下、产品种类较少、效益过低等缺点,也严重影响了蚕桑企业的快速、全面的发展。综上,一家一户式的生产经营模式需要进行转型产业升级[1]。

1 传统蚕桑生产模式的环境弊端

传统的蚕桑养殖生产经营模式就是一家一户型的小规模运作,其个体规模小、生产不集中、生产产品品种单一、易损等缺点暴露无遗。环境问题就是其中的重要弊端之一。桑园可以说是整个产业链里最基础的部分,所以对桑园的管理以及对环境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桑蚕生产主要是采用自家的田地进行栽桑、自家的房室进行养殖,导致出现了粮桑混栽的现象。同时桑田与粮田会不可避免的感染病虫害,以及滋生杂草,所以农户会利用农药进行防治处理,如果处理的较为随意也极易引起环境污染的一系列问题。使用的农药对于蚕宝宝来说具有剧毒,如果喷洒不当,特别是使用机动喷雾器,极易污染桑叶,使蚕中毒。同时,桑园本身也存在污染病虫害以及杂草等问题,农户依旧以采用农药喷洒治理的方式为主,由于市面上还没有针对于桑园病虫害防治的药物,少数生产农药的企业由于追求更大的利益会在普通农药中添加高毒份农药进行出售,同时有些农户为了减少处理次数,会采用高毒、效期更长的农药对桑园进行病虫害处理。

由于是散户型养蚕,喷洒农药对病虫害进行处理的时间也难以统一。使用的农药的品种十分随意,大部分农户认为浓度越高,剂量越大的处理方式更有效,也使得农药的残留量不断增加,最终致使蚕中毒,不结茧,甚至是死亡。同时桑树的正常生长也受到了来自于外界的水气污染。在桑蚕的养殖过程中,经常会產生大量蚕沙以及一些病死的蚕,传统的农户经常将蚕沙不做过多处理随意倾泻,直接后果就是病原交叉性污染,大量的蚕会相继生病直至死亡,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普通蚕室对于气象环境的调控能力十分有限,例如对温湿度、空气和光线的需求,这些因素都是蚕正常生长、获得更好经济效益不可或缺的。

2 蚕桑产业园的环境控制

蚕桑产业园采用了系统工程的方案进行建设,实现了全面的规划以及合理的组织等要求,这种方式加强了对蚕桑产业园的生态系统建设[2],实现了快捷、高效的生产方式,促进了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良好运转以及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因此对环境进行优化控制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1 做好蚕桑产业园的正确选址

首先是要进行蚕桑产业园的正确选址,这是对蚕桑产业园进行建设的重要基础。适宜的土壤以及适合桑树种植、蚕的养殖的气候条件,附近没有废弃的污染源、化工企业以及大型农场,都是选址需要考虑的问题。通过正确的选址,蚕桑产业园可以避免外来的污染,为后续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2 做好蚕桑产业园病虫害、杂草等的无污染防治

蚕桑产业园[3]对于桑园的病虫害以及滋生杂草的现象均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体现了治理的可行性与规范性。蚕桑产业园能够做到化学治理的科学无污染以及短期残留或无残留,也可以进行非化学防治预防中毒事件的出现。桑蚕产业园的良好特性使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能够协调统一的进行。首先,需要对桑园的病虫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及时做好防治的准备工作。然后做到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防治药剂,合理用药、科学防治,实现物理、化学以及生物防治方式的有机结合,尽量采用物理或生物的防治方式,尽量避免使用化学防治。由于化学防治方法主要采用的是低毒性、低残留的桑园专用防治农药,所以需要对农药的质量严格要求,实现配药的浓度合理化,喷洒农药的方式规范化。物理方法则是利用诱虫灯进行诱杀和臭氧水喷洒。诱虫灯采用的是频震式,诱杀效果显著,并且是太阳能供电,节约能源。臭氧水则是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够杀灭依附在表面的细菌病毒,还能去除残留的化学农药,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生物防治则是采用生态型的鸡鸭鹅生物治虫或野外昆虫天敌防治为主,不仅可以去除杂草,增加桑园内的有机肥料,还能减少化肥与除草剂的使用。在桑园管理过程中,应注重施肥排水和桑树树体的管理,促进桑树的茁壮成长,提高自身免疫力。

2.3 做好蚕桑产业园蚕沙病死蚕的无害化处理

由于蚕桑产业同内的养蚕比较集中,所以对蚕沙以及病死蚕进行统一的处理比较方便。首先用科学的方式统一收集到离蚕室较远的地方,然后采取发酵的方式杀死病菌,防止病菌交叉感染,或者交由其他产业进行无害处理。

2.4 做好蚕桑产业园蚕室气候环境的科学调控

蚕桑产业园的蚕室的建设必须遵循严格的标准,操作应该遵循高度机械化的原则,蚕室类的环境调控性应该较强。根据蚕在不同养殖阶段对温湿度、光和空气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保证蚕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最终结出优质的茧。

2.5 做好蚕桑产业园科学统一管理

蚕桑产业园对环境的控制不仅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也要进行科学的安排统筹工作。加强对人才的培养,统一管理,强化管理意识,做好计划,加强监管,健全体制,落实责任承担制,保证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科学性,真正实现环境控制。

3 成功的蚕桑产业园环境控制对蚕桑产业的影响

对蚕桑产业园的环境进行控制,可以实现产业的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统一。随着资源多元化,开发技术不断成熟,蚕桑资源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同时要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所以环境控制始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4]。

(1)限制农药的使用,降低了蚕中毒的概率,也降低了土壤、桑叶和蚕蛹里的重金属含量,使得蚕桑的资源开发方式愈来愈广泛,例如蚕蛹可直接使用或制成蛹虫草,桑枝用来培养食用菌,桑叶还可以用来合成食品添加剂。

(2)桑园内不仅种植桑树,还可以发展桑园养殖业,生态方式的治理方式中提到的有机式的鸡鸭鹅养殖方式可以为蚕桑产业提供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3)将蚕沙堆肥发酵,进行无害处理,可以转变为有机肥重新利用,减少了化肥的使用,更加環保和经济。

(4)蚕桑企业园同时还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低碳、高效的循环模式,资源开发利用的手段越来越多,与之结合将为蚕桑产业的建设添砖加瓦。

4 结束语

蚕桑产业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建设生态农业不仅需要对环境进行优化控制,还要聚焦于对人才的培养,对管理模式进一步挖掘,以及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及时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处理,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蚕桑企业的快速、优质的发展,促进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以及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5]。

参考文献

[1]丁寿朋.论养蚕环境[J]蚕桑茶叶通讯,2016 (6):7-8.

[2]沈金良,养蚕环污染严重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5):291+294.

[3]陈吉兵,普秀珍.养蚕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控制[J].云南农业科技,2014( S1):43-44.

[4]吴建民,李志阳,姚雯.加强桑园管理确保蚕作安全[J].中国蚕业,2017,28(2):143-144.

[5]宿树兰,郭盛,白永亮,等.桑蚕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4,32 (7):38-43

猜你喜欢

综合利用
金沙江下游溪洛渡库区通航资源的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水库调度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
环境标准样品在环境监/检测中的综合利用
西安洁姆环保公司餐厨废弃物生态处理调研报告
提高驰放气综合利用的效益
钢铁企业煤气在非冶金行业的综合利用
畜禽废弃物治理和综合利用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及生态环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