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分析

2018-10-21杨家宝武英俊

大科技·D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发展前景发展现状

杨家宝 武英俊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蓬勃发展,给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面对当前我国社会大众节能环保要求意识的不断提高、劳动人工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土地让出费用的不断增加,建筑行业不仅需要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市场竞争压力,同时在国际市场的形式也不容乐观。基于此背景下,预制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不仅成为了当前建筑行业的主流产业模式,而且也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就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开详细论述,望借此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的依据。

關键词: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0-0345-02

1 引 言

装配式建筑工业化一方面是世界性的大趋势,另一方面也是世界性的大潮流,更是我国发展与改革的基本需求。对于我国而言,建筑业与建材工业已经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以及基础产业。“十三五”期间,我国方方面面得到深化改革,建筑业亦是如此,传统建筑方式已然无法满足当前人们对于建筑外观与功能的需求。随着我国建筑市场发展深度与广度的不断增加,过去现浇结构体系存在的短板逐渐暴露出来。为了有效解决这类问题,在总结国外建筑工业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建筑行业逐渐进入了装配式建筑工业化时代。

2 装配式建筑概述

2.1 相关定义概述

(1)预制构件;其一般是指在施工现场或者在工厂预先制作完成的混凝土构件,其中包括:雨棚、楼梯、阳台、柱、墙、板以及梁等。

(2)预制装配率;其通常是指装配式建筑中,满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要求,同时可以使用预制构件的部分,使用的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所占部分内全部构件混凝土的比例。简单数学模型就是预制装配率=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全部构件混凝土体积。

(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其往往是指将预制构件当作是主要的受力构件,并通过装配或者连接的方式形成的混凝土结构。

2.2 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分析

传统房屋建造技术由于存在人工劳动强度大、原材料消耗多、施工周期长、施工速度慢以及生产效率低等诸多缺点,使其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住宅的刚性需求,逐渐被淘汰。而装配式建筑则能很好弥补传统住宅建造技术的不足,其主要优点有:①时间最优化;施工速度明显加快,施工周期大幅缩短。②施工装配化;劳动力投入大幅减少,同时避免原材料的不必要浪费。③功能现代化;能够使用各种各样的节能环保新型材料。④制造工厂化;能够让建筑构配件实现统一工厂化生产,施工效率大大加快。⑤设计多样化;能够结合住房要求落实设计工作。

除此之外,装配式建筑格外重视对自然资源以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其在进行实际施工的时候大大减少了建筑噪音、粉尘排放、有害气体以及建筑污水等污染,尽可能降低建筑施工给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大程度提高了建筑的劳动生产率,同时也促进了建筑与设计的精细化,切实增加了建筑的节能减排的效率以及整体施工质量,为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3 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发展的历程大致可以划分成三大阶段;

(1)20世纪50~80年代,属于建立与起步期。20世纪50年代我国向苏联学习工业化建设经验,学习设计模数化、工业化以及标准化的基本方针,在建筑业发展预制装配件以及预制构件方面开展了大量有关标准化以及工业化的实践与探究。到了20世纪60年代,逐渐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研究,由此建立了各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体系,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体系包括装配式大板建筑体系、装配式多层框架建筑体系以及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建筑体系等。进入20世纪70年代,针对我国国情,总结国外成功的经验,引入了南斯拉夫的预应力板柱体系,也就是后张预应力装配式结构体系,进一步完善了标准化方法,同时也大幅提高了施工速度以及施工技术。直至20世纪80年代,“三化一改”方针落实,也就是“墙体改造、施工机械化、构配件生产与工厂化以及设计标准化”,相继出现了大模板现浇、使用大型砌块装配式大板等房屋建造样式;但是因为当时存在部分关键技术问题无法解决、造价偏高以及产品单调等因素的限制,所以建筑工业化综合效益始终得不到有效提升。

(2)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此阶段属于探索期。20世纪80年代我国房屋建筑逐渐推行市场化的供给方式,房屋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此阶段,相关部门也向工业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例如加强了工业化与模数标准之间的联系,也出台了《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1986),进一步强化了模数的协调与统一。20世纪90年代后,房屋建筑领域中逐渐出现了集成化以及部品,对比同一时期主体的工业化,主体结构的局部工业化十分明显,不仅如此,随着住房体制改革活动深度与广度的不断增加,进一步加深了对住宅理论研究的力度,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研究小康住宅体系。此阶段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房地产建设与住宅产业化二者之间的发展进度严重脱节。

(3)21世纪初至今,此阶段属于快速发展期。此阶段,大量有关住宅工业化以及产业化措施与政策逐渐出台并落实到实际中。政策上,2006年原建设部出台了《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实施大纲》;2008年逐渐对“中日技术集成示范工程”以及SI住宅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索与研究。而在装修上,加快了全装修推行的速度。近些年来,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各种有关住宅工业化的政策方针,其中沈阳、深圳、上海以及北京等地区还对此制定了各种针对性的标准。与此同时,国内的大型预制构件生产企业、总承包企业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等都开始有所行动,逐渐增加了建筑工业化相关资金的投入力度。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浪潮。虽然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西方发到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4 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

4.1 建立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

借鉴日本的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开始阶段,在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以及高度社会化的基础上,只有通過建立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才可以逐渐完善现有的管理模式以及技术体系,才可以充分发挥大型龙头企业的模范带头作用,才可以进一步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

4.2 装配式建筑或许迎来爆发式增长

201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在未来的十年内,尽可能将我国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面积中占据的比例提高到30%。结合住建部颁发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来看,到2020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占据的比例将不低于20%,部分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直辖市等会超过30%,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使用装配式建筑的比例将超过40%。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占据的比例不低于30%。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直辖市保障性住房的全装修成品房面积所占比列甚至会超过50%。

以政策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为引领,加快推动装配式建筑,尤其是新型钢结构构件与混凝土结合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是建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建筑工业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装配式建筑有着诸多的优点,但也存在专业人才、资金以及技术等投入大等明显短板,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引入难度较大。基于此,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政府部门需要实行“政府引导,政策鼓励”的方式,让首先发展起来的企业带动未发展的企业,从而携手共进,共同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齐宝库,朱 娅,马 博,刘 帅.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分析方法研究[J].施工技术,2016,45(04):39~43.

[2]齐宝库,朱 娅,刘 帅,马 博.基于产业链的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建筑经济,2015,36(08):102~105.

[3]齐宝库,张 阳.装配式建筑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02):156~159.

收稿日期:2018-9-10

作者简介:杨家宝(1983-),男,工程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结构设计工作。

武英俊(1979-),男,工程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结构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发展前景发展现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运用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之我见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