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作用探究
2018-10-21尹训志王俊亮张杰
尹训志 王俊亮 张杰
摘 要: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地形情况不尽相同,在平原地区往往会由于石油超采、地下水开采等因素导致地面出现沉降,对区域经济发展与居民正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对此,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多样化的测绘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识别,以此来保障居民的安全与社会稳定。本文将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例,采用大地水准测量技术对该地地质灾害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来突显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测绘技术;地质灾害;作用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0-0221-02
引 言
地质灾害在发生之前往往伴随着不同的征兆,以往由于人类对大自然存在认知缺陷,在地质灾害发生时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识别。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地质灾害的认识程度提高,能够借助科技手段对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勘测,充分掌握地质变化,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预防。其中,大地水准测量技术便是十分行之有效的一种。
1 现代地质测绘技术
地质灾害的爆发对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人们借助现代测绘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预防与监测,对某一地区灾前、灾后的测绘数据进行收集,力求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其中,较为常用的几种现代地质测绘技术如下所示:
1.1 控制测量技术
地质测绘中的主要控制测量目标是对局部地区进行控制点加密,根据地形与地质勘查工程中的需求建立工程控制网。现阶段,控制测量技术主要发展趋势是推广电磁波高程测量,对空中三角测量技术进行解析。从发展趋势上看,逐渐与GPS、卫星源射电干涉技术、ISS系统相结合,力求实现控制测量技术的更新换代。
1.2 地形测量技术
地形测绘技术能够加速投影测量与遥感的结合,深入发展摄影测量,使遥感手段更加多样,数据信息处理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但在小面积地形测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还为电子测量绘图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标准。
1.3 地质勘查技术
地质勘查技术主要应用领域为现代数据处理工作当中,能够使地勘工程的测量精度与速度得到显著提升,并且吸收和借鉴了GPS、卫星源射电干涉技术、ISS系统等多个现代定位测量技术中的优势,使电子速测仪与电磁波测距仪在地质勘查中得到广泛应用。
1.4 大地水准测量技术
水准测量技术主要是利用水准尺与水准仪对地面上两点之间的高差进行测量的方式。首先,在地面的两点之间设置水准仪,观察两点间的水准标尺,根据尺上的数据推算两点间的高差。一般情况下,由水准原点或者任意一个已知的高程点为基准,沿着规定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个点的高程,主要应用于地质勘查与地质灾害预防当中[1]。
2 测绘技术在平原地质灾害中的作用
测绘技术在平原地质灾害的预测与监控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平原地区中,通常会由于矿山开采、石油超采、地下水开采等原因导致地质灾害发生。
2.1 提高矿山开采质量
在矿山开采中,巷道的走向、弯道设置、储量估算、井下回采等多个方面都离不开测绘技术的支持,尤其对于巷道来说,如若不经过测绘直接开挖,很容易使巷道作废,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在实际工程中巷道开挖失败、偏离矿体导致大量浪费的情况比比皆是,成为了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导火索。由此可见,测绘技术的应用为工程质量提供极大保障,使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2.2 提高石油开采科学性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测绘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其安全生产提供切实保障,有效防止石油超采问题发生。安全生产的前提是科学合理的开采,而准确的测量则能够为石油科学开采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尤其是在开采深度的把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测绘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帮助开采单位解决石油开采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地质问题,在有效预防石油超采的同时,也极大的避免了平原地质灾害的发生。
2.3 为地下水开采提供数据支持
测绘技术在地下水开采预案制定、工作人员定位与监控等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地下水的科学良性开采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能够针对各个区域中不同的地质情况,以测绘数据为依据,采取针对性的开采措施。在开采过程中,也以测绘数据为参考,有效避免地下水超采问题导致的地面下沉等问题,避免为开采企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2]。
3 水准测量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3.1 区内自然地理情况
本文所研究的地质灾害测量区域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该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良好,公路网发达,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范围2~15m;区内水系众多,有黄河、小清河、灌渠等交错分布,增加了水准测量难度;作业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2.4℃左右,平均降水量559.3mm左右,且集中在6~9月份。
3.2 水准测量技术的应用
3.2.1 水准路线构成
在水准测量工作正式实施之前,对原点组进行监测,对高差与原高差的一致性进行观测,本次研究的起算数据为118.631m,水准路线经过广饶县城、博兴县城南、滨州市城区等地,形成“+”字路线,总长度为265.2km;再经由东营区、东营河口区,形成“+”字路线,总路线长度为424.2km。
3.2.2 水准观测
本次水准测量技术主要应用了DiNi 12数字水准仪条码式2m铟钢水准标尺,在正式观测之前根据相关规定对仪器与标尺质量进行检测,保障观测工具性能良好,充分满足国家相关规定;在观测开始以后,每日儀器的i角进行检校,保障其不存在较大变化。在该区域的水准测量中,大部分为柏油路,每公里的测站数大约为11.3站。对于一般土路的测量使用尺桩,而水泥路、柏油路的测量采用尺台;在观测完毕后,数据被自动存储于仪器内存当中,通过相应软件传输到计算机当中进行整理和打印后,便可为后续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参考[3]。
3.2.3 水准测量平差计算
针对区域内所有水准测量过的路线进行整体平差计算,在计算之前,针对水准路线往返测量中的误差进行再次验算,使测量误差能够处于合理范围内,满足黄河三角洲地区地质环境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水准测量平差计算精度如表1所示。
3.2.4 水准测量结果评价
水准测量的全过程均应遵循工程设计与国家相关规定,将水准测量资料整理完毕后,根据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检验要求,对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全面检查,使其满足以下要求:①水准测量布网科学;②仪器性能符合规定;③观测计算方式正确;④成果真实可靠,各项资料齐全,充分满足黄河三角洲地区地质问题水准测量设计要求。在本次区域水准测量结果显示,测段及路线不符值优良品占98%、合格品占2%,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为±0.34符合,充分满足黄河三角洲地区地质问题水准测量设计要求,能够达到优级成果要求。
4 结 论
综上所述,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的预测与监控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够为矿工开采营造安全环境、为防灾减灾提供数据参考、为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切实保障。在日后的发展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能够使测绘水平与效率得到更加显著的提升,对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得到进一步降低。
参考文献
[1]孙广东.现代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4(A04):286.
[2]罗太近,宋小庆,向 峰.三维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测绘,2018(6).
[3]邢文战.现代测绘技术在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中的地位与应用展望[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4,6(2):24~26.
收稿日期:2018-9-18
作者简介:尹训志(1970-),男,测绘工程师,大专,主要从事地质测绘项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