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互联网+家校协同育人”的现状与机遇

2018-10-21胡启蛟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合力家校协同

胡启蛟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探索在“互联网+”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形成家校育人合力,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增长知识才干、安全与健康和日常管理中提升育人效果,从而最终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推动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这是当代大学,尤其是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现状

1.当前,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对家校协同育人的实践与应用已经比较成熟,相关制度和配套推广也较为全面,但是对高职院校在互联网+大环境下的家校协同育人研究较少。高职院校的培养对象与基础教育培养对象有所不同,她培养的对象是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群体是将来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也是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

2.家校联合育人是教育界历来重视的教育方式,在我国中学及以下教育中效果最为明显,因此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普遍关注。但是,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阶段,家校合作往往受到空间距离和沟通方式等因素影响,传统的“家访”、“家长会”等家校联系方式受到限制,高校家校合作方式呈现临时性、单向性,缺乏全面性、连续性和深入性。

高校在实施家校协同育人的过程中,主要实施参作者为辅导员。根据当前有关要求,高校辅导员和学生的配比为1∶200,日常管理和教育主要以集中教育管理的方式,很难深入全面的去了解每个学生,大部分辅导员都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与家长联系,在教育的效果上存在滞后性,增加了家校合作的困难。

二、机遇

1.国家政策为家校协同育人提供了保障。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要“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2.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应用广泛,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高校教育实践中,是当今教育领域的全新探索。打造“互联网+家校教育合力”育人模式,通过以建立班级家长QQ群、微信群等信息化平台为载体,搭建家校协同育人新平台,是互联网时代探索高校育人新模式的迫切要求。

3.家校协同育人有利于高校完善全方位育人平台。高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在学生的教书育人过程中占主体地位,并在协同育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高校制定的许多政策和工作的落实,都需要社会、家庭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就要求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应该主动加强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优势,在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的同时,主动引导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通过“互联网+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师生、家校形成一个和谐的全方位育人平台,畅通交流沟通渠道,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的水平,引导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成长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4.家校协同育人有利于提升家庭教育成效。家校育人有了互联网的加入,家长一方面能够利用碎片化空余时间,随时了解学校的教育动态,学习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并且能够通过获取的信息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把握孩子的心理特征。另一方面,家长可以随时随地与学校老师互动交流,将重要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教育孩子,这将有效填补和弥合高校与家庭之间在孩子教育专业度、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差距,有利于提升立德育人的效果。

5.家校协同育人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学生是家庭、学校协同育人的对象,在其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其缺一不可,互为补充。有了家庭教育,能够弥补其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有了学校教育,能够弥补其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而有了互联网的加入,家校育人平台之间就有了一座桥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强有力保障。

三、建设思路

打造“互联网+家校互联”育人模式,通过建立班级家长QQ群、微信群等信息化平台,以各班家校互联群定期向家长推送政策、新闻、信息、学生动态、学生成绩等,并同时开设“父母课堂”、“成长动态”、“我想对你说”网上家长会等栏目,打造立体式网上“家校育人”新平台。同时,通过线下开展(系党总支书记)安全教育大讲堂、(系党总支)书记与你面对面、亲子交流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互联案例评选等多种方式,打造实体线下“家校育人”平台。通过大量调研数据、实践数据和理论研究,在“互联网+”大环境下,一方面,如何整合高校和家庭之合力,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管理等;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让家长主动参与到高校的决策、管理和育人环节中来,提升家校协同育人合力,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家校合力育人体制机制。

参考文献

[1]陳婕婷.“校讯通”对协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应用研究[J].吉林教育,2013.

[2]梁云真.基于“校讯通”平台的家校沟通研究[D].河南大学,2009.

[3]朱三元,熊曾刚,卢军,范桂林.移动互联网下高校家校互动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

[4]马萍.“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

猜你喜欢

合力家校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合力套纸杯
合力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