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8-10-21张祖强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8年10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分层教学体育教学

张祖强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活环境、身体素质和学习环境的差异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产生影响,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当从教学实践出发,注重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本文就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希望能够弥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促进体育教学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生;体育教学;体育教师]

我国教育改革一直强调素质化教学,小学体育教师针对这一改革内容开展的分层教学得到广泛关注。每个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生理和心理对于体育的适应程度不尽相同,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充分展现出来,分层教学却可以针对不同的目标开展不同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结合教学任务,划分学生层次

我国目前体育教学现状并不乐观,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有些学校体育课成为小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甚至因为课程紧张,将体育课改成了数学课、外语课等,这种做法不仅与体育教学要求不符,还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小学生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改善,使得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小学生因为受到手机、电视和网络的影响,外出运动锻炼的时间急剧减少,再加上经常摄入大量高热、高脂的食物,导致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出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状态。

体育课是小学生在上课时间唯一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所以学校必须将体育课还给学生,不能将其另类占用,而小学体育教师也应该重视小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结合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划分教学层次,尽力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挖掘学生的身体潜能。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始授课五年级之前,可对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能测试,如跑完400米需要多长时间,对学生的身体机能况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根据考察数据将学生科学划分为不同层次,有些学生跑完400米可能需要三分钟,有些学生可能需要五分钟,这时教师就可以将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层次,将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从而深入挖掘学生的身体潜能,避免出现有些学生已经大汗淋漓,有些学生却什么感觉也没有的情况,进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程度。

二、结合教学实际,设计针对训练

当前,许多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统一教学,但是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同样的锻炼量无法将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的潜能开发出来,使得这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全面发展。

对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将学生科学分层之后就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小学生采取针对性训练。例如,对于体力和耐力都比较好的第一层次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些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稍大的训练,并教导他们应该如何在训练中保持并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学生提升耐力水平,突破体力限制;对于体力和耐力都比较差的第二层次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些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稍小的训练,且每次制定的训练量都在学生自身限制之上一点,让学生先适应普通强度的运动量,在逐渐突破自身限制后,慢慢增加运动强度,最终使其与第一层次学生运动量持平,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保持学生的身体健康。另外,由于教师无法对每一名学生进行单独教学,且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分层教学便成为教师教导学生的有效手段,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利用体育活动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例如在课堂上开展跳绳接力比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目标,要求学生在一分钟之内完成,达成目标后交给下一位同学,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目标,就要重来或者用跑步作为“奖励”,如此方法不仅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得到有效锻炼。

三、把握教学目标,完善评价标准

目前大部分小学的体育教学评价都过于简单,体育教师往往只会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给予简短的评价,或者只向学生传达对和错的信号,并不告诉学生哪里做错了以及该如何进行改正和提高,使得小学生无法前面开发自身潜能。

小学生的体育水平与其身体机能紧密相连,只有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强化,才能提高其身体素质。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应当重视对学生的运动行为进行评价,结合教学目标,制定并完善评价标准,在学生动作出现错误时,能够及时指出错误点,并进行正确、标准动作的示范,提升教学效果。对此,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将新课程标准作为完善评价标准的科学依据,首先要求学生端正参加体育活动的行为和态度,能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尽力完成教师布置的训练任务;其次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基础运动知识,并按照教师要求进行身体伸展活动,并学会基本野外活动技能;最后要求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能够坚持正确的运动姿势,充分提升身体素质并挖掘自身潜能,懂得基本的健康知识和营养知识,养成良好且健康的运动习惯。只有当小学体育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教学评价时,才能激发学生的运动自信,令其收获体育运动的快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模式不仅是一种体育教学手段,还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令其感受到運动的乐趣,从而养成主动进行体育运动的良好生活习惯,不仅对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还能促进我国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沈绚丽.试论分层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华夏教师,2018(21):26-27.

[2]苏明,张巍.论现代教学手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20):150-151.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分层教学体育教学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