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砖混房屋结构设计问题分析

2018-10-21张亮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结构设计问题

张亮

摘 要:砖混结构是在住宅、办公、教学、医院等建筑物中应用较为广泛。对于大多数设计人员来说,都认为砖混结构设计较为简单。然而在工程质量问题和工程事故中,砖混结构出现的问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是因为砖混结构是一种脆性结构,对各种荷载和位移变化较为敏感,受材料和施工因素影响较大,平面布置和建筑功能日趋复杂,常产生各种形态的裂缝,应该引起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砖混房屋;结构设计;问题

1 前言

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附壁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柱,梁、楼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通俗地讲,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又称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因为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结构是粘土砖,所以砖的形状及强度就决定了房屋的强度。可以这样说,砖的形状越规则,砂浆的强度越高,灰缝越薄越均匀,砌体的强度就越高,房屋的耐用年限就越长。

2 构造柱的设置对施工的影响

(1)构造柱是增强建筑物整体性、抵抗地震作用的重要构造措施,在很多设计中,构造柱的设置只考虑符合抗震规范,没有考虑实际已存在的温度应力,认为温度应力在规范上未明确规定计算方法,不考虑也不能算是设计错误。因此,设计人员对六层以下住宅基本上是隔间设置构造柱,未对建筑物端部裂缝多发区予以重点加强。构造柱的设置有的较稀,每隔两三道内横墙才设置,靠近建筑物端部往往也是一视同仁。

(2)构造柱的设置首先应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也应考虑施工的方便。如某工程门口处墙垛有效断面为180mm×240mm。施工规范规定“构造柱的混凝土浇灌可以分段进行,每段高度不宜大于2.0m或每层分两次浇灌。在施工条件较好,并能确保浇灌密实时,亦可每层一次浇灌”。这就说明了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可每层一次浇灌,首先必须加固门口处的墙垛,然后才能浇灌构造柱的混凝土,否则该墙垛不能保证自身的稳定性,即使是分两层浇灌,该墙垛自身的稳定性也不能保证。根据GB500032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5.1.3条中的规定“对于上端为自由端的构件,H0=2H0则有:H0=2×1800=3600。墙垛砂浆强度等级M5,由规范表6.1.1查得[β]=16,β=H0/h=3600/180=20>[β]=16。

(3)如果要保证构造柱混凝土能够浇灌,墙垛须分三次砌筑,这样,既不能保证墙体连续作业,也增加了构造柱的接槎数量,给施工造成极大的不便。如果构造柱断面设计成第二种形式,既能一次浇灌,也保证了每层砌体能连续砌筑,方便了施工。

3 圈梁的设置对提高房屋空间刚度的重要性

3.1 抵抗不均匀沉降

当房屋建于软弱地基时,在均匀荷载下仍将产生不均匀沉降,一般较难精确计算出此沉降值,而是采用设置圈梁的办法加以解决。

采用圈梁的房屋较无圈梁房屋不均匀沉降的抵抗能力可提高1.5倍左右,即前者允许有较大的不均匀沉降而致产生墙体裂缝,对于增强抗震能力方面,近年来地震区有所谓“圈梁为救命梁”之说,这自然是一种过分夸张的说法,但是也说明其作用很大。

3.2 防止较大振动荷载和地震时对房屋的影响

圈梁在有振动的房屋和抗震中的作用与抵抗不均匀沉降不同,主要是加强了房屋的空间刚度,增强了抗震能力和防止连续倒塌的能力。因此圈梁的設置应根据不均匀沉降的严重性、房屋抗振性和抗震设防烈度不同而不同,规范第7.1条的规定实际上是较低的要求,所以当在软弱地基和不均匀地基以及地震区建造房屋时,圈梁的设置应根据相应的规定予以加强。

圈梁的设置标高,当为不均匀沉降时,宜设于基础上部及房屋檐口标高处,因此不均匀沉降一般是两头低、中间高或两头高、中间低,当将墙体视作弹性地基上的梁时,受拉区分别在底部或顶部,无疑此处设置圈梁最为有效。对均匀地基而言,一般地基变形为马鞍形,因此在软弱地基处底部设置圈梁最为有效,对于地震区,主要振动是水平的,因此顶层的振动影响最大。此外顶层的屋盖由于没有上层的垂直荷载,缺乏必要的摩擦力所以较以下各层容易在振动下滑移,当顶层设置圈梁时将大大有助于屋盖与墙体的锚固,增强抗震能力,因此在地震区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最为有效。

4 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建筑物顶层端部剪应力与温差成正比,与水平阻力系数、材料弹性模量、建筑物长度等呈线性关系。控制温度应力引起墙体裂缝的主要因素,因此用伸缩缝作为控制裂缝的唯一方法是不全面的。控制裂缝应综合考虑有关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结构设计考虑强度计算、抗震结构措施多。控制温度应力的措施少,在住宅楼顶层端单元内、外纵墙出现裂缝较普遍,不可否认,结构设计未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力,是形成墙体裂缝的重要因素之一。

(2)砖混房屋长度过长。规范规定总长超过50m应设伸缩缝,有的房屋超过较多而未设,也未采取其它措施。

(3)构造柱是增强建筑物整体性,抵抗地震作用的重要构造措施,过去不少设计,构造柱的设置只考虑符合抗震规范,不考虑实际已存在的温度应力,认为温度应力在规范上未明确规定计算方法,不考虑也不能算是设计错误。

(4)采用砖、砂浆强度等级,越到顶层越低,有些建筑物低部几层采用 MU10 级砖、M5 级砂浆,而到顶层则为 MU7.5 级砖、M 2. 5 级砂浆。设计人员习惯于从强度上考虑,对温度应力引起的抗剪强度及变形则考虑较少。

5 预防措施分析

(1)为增强外纵墙及内纵墙的抗剪及抗拉能力,控制裂缝出现, 外纵墙厚度宜采取370mm,内纵墙厚度宜采取240mm。增加墙的厚度后, 圈梁和构造柱仍占一砖墙厚,使圈梁、构造柱不暴露在大气中,有利于控制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裂缝。在房屋端部一间的内纵墙尽量不开高窗,如非设不可,亦宜使窗口尽量减小,房屋的长高比不宜太大,以保证房屋的整体刚度,并使长度控制在温度变形允许长度之内。

(2)鉴于建筑物端部两间是裂缝多发区,因此,对这两间应进行重点加强。采取的措施是:外纵墙与内横承重墙交叉处设构造柱,山墙与内纵墙处设构造柱,内纵墙与内横承重墙交叉处视具体情况增设抗裂柱,抗裂柱一般只在顶层设置,其上下端锚固于上下圈梁内,也可将抗裂柱伸入至下一层,既两层抗裂柱,其下端锚固于更下一层的圈梁内, 这样既解决了顶层墙体易裂的问题,也不致于由于顶层须设抗裂柱,而将柱直伸入建筑物一层地面一下,造成构造柱设置过多的弊端。

(3)为增强顶层端部砌体强度,在顶层端部从山墙起两间范围内, 内外纵墙及承重墙增设砖砌体水平缝钢筋,一般370mm墙加36,240 mm增加26。竖直方向@ 500,也可加5钢筋网片, 370mm墙加45,负筋5@ 300;240mm墙 35,负筋5@ 300,网片以点焊为宜。为增强砌体抗剪强度,并为砖缝配筋考虑,顶层砂浆不宜低于M5。

6 结束语

根据砖混结构的特点,砌体结构正常使用要求一般情况下可由相应的构造措施保证。这些构造措施包括砌体结构或结构构件的稳定和整体性构造措施、耐久性措施及裂缝或变形控制措施等等。砖混结构中墙体的裂缝是建筑工程质量中的多发病,虽然通常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但影响建筑的美观、结构的耐久性,并且容易诱发商品房的纠纷。只要我们在设计和施工中重视这一现象,墙体裂缝是可以控制的。

参考文献:

[1] 田文轩.某砖混结构外套框架加层连接方法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7.

[2] 韩飞.砖混结构设计要点分析[J].科技展望,2016(26).

猜你喜欢

结构设计问题
基于可靠度的沥青罩面结构设计研究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结构设计例谈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普通框结构设计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
绿色建筑结构设计指南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