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优秀传统文化助推民族复兴

2018-10-21王长豫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民族复兴中国特色文化传承

王长豫

摘 要: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也是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必要源动力,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是当今中国重拾民族自信、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利保障。

关键词: 民族复兴;文化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中图分类号】 D6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1-0134-01

在当今世界,文化生产力作为最重要的一种“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重要历史节点——中国社会正向着民族复兴努力奋进。在此现实背景下,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和回答:如何打造中国特色的民族的“精神家园”,重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一、承继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组成

(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从世界发展史来看,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抗争和进步的文明史,追求进步和文明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追求。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在于中华民族的文明传承具有不断融合吸收新鲜血液、具有不竭动力的创造、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前进,其以文化传承为依托,精髓在于兼容并蓄、创新自强,它会根据时代的发展状况,不断完善和丰富自身内涵。中华民族不断追求文明更迭,带有民族特性的一种动态文化,形成了连绵不断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这成为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儒家所推崇的民本仁政的安邦理念、法家所倡导的“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道家所主张的淡泊自然的人生信条等等,这些不同的人文理念不仅成为中国文化的合法性佐证,成为维系中国社会的重要依靠,更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核心支撑。

(二)中国社会发展需要传统文化的传承。

正如欧洲中世纪的工业革命伴随着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就此而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将迎来中华民族特色文明的传承发展和复兴,这一文化复兴必然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国家兴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由历史而展望未来,中华传统文化必将融于民族复兴和崛起的征程之中。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社会主流价值观逐渐西化,这是价值失落、文化危机的一个警报信号,放任下去,会成为民族迷失的祸端。伴随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社会正在更为理性地重新审视中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国社会日渐达成一种共识——文化崛起才是国家的真正崛起,文明承续才是中国身份的最鲜明标识。

二、中华文化传承助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实践

(一)实现民族复兴需要唤醒传统文化的活力。

千年以降,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伴随着中华民族向往美好生活、振奋民族自豪情怀绵延而来,就这一角度来说,这个发展史深深的烙印着传统文化思想和精神价值,蕴含着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的利益追求所在,是近代以来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追求,是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的共同体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体系与社会发展目标追求的价值共赢。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依靠中华传统文化支撑。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现代社会中的很多理念都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汲取过来的。从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关系上看,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建设的健康发展,需要走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适用中国发展的道路,需要傳统文化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精神依托。一直以来,当代社会主义建设更是已经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非常密切的关联性,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天下为公、以民为本”传统政治思想如出一辙,改革创新的发展理念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传统发展理念同样是不谋而合,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传统自然和谐思想也是相互一致的。凡此等等,都是我们沿着中国道路去打造强国兴邦、民族复兴应该拥有的价值观基础和文化认同基础,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撑,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奉献出了不容小觑的力量。

三、在继承与发展中实现民族复兴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的互进共赢

(一)传统文化传承需要不断吐故纳新增强综合软实力。

人们日渐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与绝妙,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客观地意识到,传统文化不会直接转化为现代生产力,其自身带有人类不同历史阶段的“残余”,这就会产生一定的发展阻力。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就是:既反对教条式地全部接受和利用,又反对那种全盘否定式地宣扬传统文化“无用论”。在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步伐稳步前进,需要得到丰富实践经验的支持,关键之处在于,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能力,不断吸收其他优秀的文化,来不断的增强国家所具备的物质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继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进一步提高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互动前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文明理念相结合,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建设结合起来,用优秀的中国文化引领社会建设,打造富含中国精神的中式发展模式,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社会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顺利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感召力与影响力。同时,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优势,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通过传承筑牢民族血脉,在世界前进发展的舞台上,展现中国力量和中国文明之魅力。同时,也要根据现实诉求和时代需要,将那些有借鉴价值的文化赋予新的时代理解,并以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使之符合现实要求和大众的口味。这样,不仅提高了公众参与度,还能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建设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有着深刻中国印记的社会主义社会,进一步夯实对民族复兴的信心。

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未来很长一个阶段的使命课题。在不断发展进步中,具有中华文明特色的东方神韵,必然会成为现代国际社会中迷人的特色潮流。未来社会建设发展必然会与传统文化传承互动发展,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社会建设理念、文化整合融入、人文情怀相匹的有机模式,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结果。可以预期未来的世界是中国引领的世界,未来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必然引领世界风尚潮流,必然会焕发古老的中华文明青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民族复兴中国特色文化传承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做好青少年人生扣子的“五道题”
传统射箭复兴中的民族主义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