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
2018-10-21刘雪梅
刘雪梅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顺利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传统文化资源陶冶学生情操,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倍受众多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本文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做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创设情境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中,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工作,课外阅读实质上是初中语文课本之外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是初中语文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课外阅读能为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写作素材的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外阅读对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应引起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笔者通过本文就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有效性进行详细的阐述,希望能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自读提示,把握重点
自读提示是课前指导学生阅读的纲领性材料。学生通过阅读自讀提示来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和主要内容,了解作者行文的目的和意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抓住文章总纲,进而开展有效阅读。教师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朗读与默读相结合,朗读与思想相结合。精读、略读和浏览是学生阅读需要的选择,诵读是学生积累、体验和语感培养的需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去选择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课文中,教师要对他们充满信心,给予信任,适当点拨,指导他们对课文的正确理解。
二、品味课文,畅谈心得
阅读教学是师、生、文三者对话的过程,教师是活动的导演,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品读文章要抓准重点名段和对主要语句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品读课文。教师要利用语言或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品读课文要不断深入,用感情熏陶学生,师生情感同步升华。通过自由阅读,个人展示,师生同读,穿插结合,使丰富的情感得以抒发。要指导学生通过讲堂交流或写读书笔记的形式,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对不同题材的课文采取不同的反思形式,景色描写文多采用欣赏优美的语句,说明理由。写事记叙文多采用联系生活实际,与身边的事情联系起来。写人记叙文多采用将心比心,与现实社会的人或自己进行比较。古诗词多采用与诗人对话、感悟诗词的意境。通过写阅读心得,反馈阅读成果,深化阅读理解。教师要允许学生在体会上存在差异,但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通过阅读体会的交流与讨论,崇尚社会真善美,敢于批判假丑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阅读触及学生的心灵,这是阅读应达到的境界。
三、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离不开自由、快乐的阅读环境。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建一个自主、轻松的阅读氛围,首先教师要考虑阅读时间、地点的问题,在时间、地点的选择上要征求学生的意见,使学生能在一个独特的空间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同时教师还要抓住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同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这样就会让每个学生喜出望外,而且也会非常珍惜这与众不同的课。在学生阅读喜欢的书籍时,学生的阅读兴趣会进一步加强,更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将自己摘抄的句子和同学一起分享,互相欣赏,也可以进行点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进一步高涨,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四、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一辈子的事,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踊跃思考,敢问敢说。在学习《闲情记趣》这一课时,笔者会鼓励学生积极发问,提出自己的疑问和不解。例如,在学习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课时,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了解文章的内容;随后提出思考问题,明确思考方向,强化学生的理解认识;最后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将自己的阅读成果与大家分享,交流心得。久而久之,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推进阅读教学改革进程。
五、开展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在初中语文学习阶段,要想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仅仅将阅读局限于课堂内是不够的,还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并重视课外阅读。有效的课外阅读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课外书籍中的内容的趣味性远远超过了课内书本,这样就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课外阅读任务,并积极为学生推荐一些好书、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书籍,如国学、中外名著、散文等多样的体裁,内容丰富。当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根据课堂中的学习内容推荐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同时,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联的书籍,如家乡的名胜古迹、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些受大家欢迎的作品进行赏析,并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
总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营造一个良好阅读的情境和氛围,在这样的情境氛围中让学生自由交流、互相竞争,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阅读局面。让学生将阅读贯穿一生,成为感知幸福的源泉,让阅读塑造他们美好的人格,让阅读给他们打下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阅读给他们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之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同时语文阅读的能力和阅读水平也得到提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以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白裕兰.中学生课外阅读再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14).
[2]沈维米.农村初中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文学教育(上),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