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拙见
2018-10-21柯青双
柯青双
【摘 要】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参与、交往互動、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双边活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有效情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大胆假设、验证推理等,均能能较好地启迪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驾驭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有效 自主 合作 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2001年版)》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老师于学生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途径是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有效情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大胆猜想、验证推理等,均能能较好地启迪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实践,从三个方面浅谈自己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拙见。
一、有效情境,激趣设疑
《数学课程标准(200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引领学生从周遭熟悉的事物事件中发现数学、学习理解数学。因此,许多老师把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课堂教学的先遣队,选取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形象,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演绎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教学《利用商不变的变化规律计算有余数除法》这一课时,这样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个动画情节——悟空分桃:美丽的花果山上,水帘洞旁,孙悟空要把100个桃子平均分给与30只小猴,孙猴子列了一个竖式给猴儿们看:“100÷30”,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倍变成“10÷3=3……1”。 孙猴子故作不舍的样子对小猴们说:“你们每人3个,我吃亏点就拿剩下的一个好了!”众小猴高高兴兴地拿着属于自己的3个桃子走了。这时画面出现了孙悟空拿着10个桃子在窃笑:“叫你们不学数学,活该被我骗?”动画播放到这里,学生开始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孙悟空说他骗了大家?为什么他还会有10个桃子?大家迫切地想知道答案。这样的情境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勾起学生迫切的学习的欲望。真正唤起我要学的心理需求。
有效情境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习欲望。但是 “尊重事实”是情境创设的的前提。现实课堂中,有些教师为情境而情境,随意杜撰出不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境内容。如:一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教学《比轻重》时,创设了一个动物园里小动物玩跷跷板的情景,但是小猴这边往下沉,大象这边往上翘。这样有悖生活常识的情景会给孩子误导,还不如直接来个师生比重,既能让学生体验轻重又能了解生活中比轻重的不同方法。切记“虚拟情境”不等同于“虚假情境”,情境的创设也应该站在生活事实的基石上。
二、有效探究,自主构建
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的角色,发挥引领、主导的作用,引领学生全员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例如,我在教学《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时,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儿歌入手,1只青蛙有1张嘴 ,2只眼睛4条腿。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乘法口诀表的学习积累,所以数量小的不在话下。于是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何用一句话来表述儿歌?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学生独立操作探究,师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猜测、计算、推理、验证。最后再择优表示。整个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探究的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有效合作交流,实现高效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现下推崇倡导的学习方式,大家都已有共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立足教材,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在教学《小明的一天》这一课时,教者设计让桌同桌两人合作,我说你拔、你说我拔,反复操作,学生在小组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分针指在12,就是几时整;分针快到12,就是快几时;分针刚过12,就是几时刚过;分针指在6上,就是几时半。通过这种合作学习,即帮助了记忆,又加深了理解,教学难点得到突破,实现了高效课堂。
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需要合作的,真正的合作学习流程可以是: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教师整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分小组去研究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交流研究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数学结论。纵观现实课堂小组合作频繁出现,小组讨论你一言我一语,一到汇报时讲的还是个人想法。小组合作变成热闹课堂的手段,流于形式。例如:有一位老师在上“7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法”过程中,先让学生独立动手摆学具,把7个圆片分成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加法、减法算式。学生基本都能完成。可是紧接着教师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一个摆学具,另一个根据同桌所摆的学具写算式。大部分的学生两人就是应付了事……孩子心想我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得很好了,为什么还需要两个人呢?我要做别的了。像这种合作学习会削弱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我认为是多此一举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金钥匙”,不是每堂课必用的学习方式,那些能自主学习,独立完成的就不需要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只要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预设课堂教学过程以及实施课堂教学行为当中,多问自己一句“这样的活动有效吗?”就一定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精彩,能让我们的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