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质量控制探究
2018-10-21魏名旺
魏名旺
摘要:地质灾害的发生通常给人们带来生命和经济上的损失,比如地震、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等,这些灾害在最近几年发生的比较频繁,从而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威胁,所以对地质灾害方面的治理工作不可疏忽,一方面是自然活动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人类日益活跃的工程活动中造成的地质安全隐患。因此对灾害治理更需要重视起来,尤其是对于地质防治措施建设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测,以确保保质保量的完工。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在治理地质灾害上存在的问题,进而对防护施工质量方面进行探析,以更好的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工作。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质量问题
一、影响地质灾害治理的因素
地质灾害包含的种类众多,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而且地质灾害一旦发生,由于其涉及地质问题,从而具有发生前不易观测,发生后不易控制的特点,这也增加了在地质灾害上的治理工作。
(一)施工的复杂性
地质灾害的发生多是涉及到地质体问题,尤其是越靠近灾害点中心的地方,地质体稳定性较差,使得施工工作难以快速便捷的展开。而且地质灾害的发生,多数影响交通,对于灾害的救援和治理施工带来干扰性,阻碍第一时间的治理工作,增加了二次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二)施工时间紧迫
地质灾害造成的问题绝大多数影响了周边人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快速的解决地质灾害带来的问题成为治理施工中的要点,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上加入时间的限制[1]。例如在发现问题后直接进行灾情评估,发送灾情速报(如表1),从而快速得到后续支援。
(三)施工专业度高
在之前,人们对于地质灾害的发生一直抱有侥幸的态度,对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不够清楚,所以在治理工作上不够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地质灾害的认知越来越深,对于灾后的及时治理工作越来越重视。重视程度的加深是加快在地质灾害建设上的首要改变,其次就是治理施工过程,但是在这个阶段遇到的问题比较多,因为地质灾害的特殊性,所以在治理防护工作中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有较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人才的专业和经验性要求。
(四)电子信息化的施工过程
对于地质灾害的治理是施工也是建筑工程的一部分,目前建筑工程在推动整体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资料信息的一体化,可以更好的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参考依据。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的信息化施工收集整理了各种数据,使得施工团队可以以此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设计。
二、目前治理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专业性的限制
地质灾害的检测、测量、评估等过程中对人员的专业度要求较高,比如地质评估所用到的各种工具的使用,以及对于测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从而导致在工作人员的招聘上带有严格的要求,施工人员的数量和施工速度难以满足,施工速度和质量不可兼得的问题频繁出现。
(二)施工人员的认知度不足
地质灾害的发生带有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但是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中的问题多是人为因素,一些工作人员对于地灾治理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认识[2],在施工中玩忽职守,从而造成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无法很好的对灾害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治理施工中确保质量的手段探析
(一)合理正确的使用测量评估工具
地质灾害的发生顾名思义和地质有关,通过对地质的探究,可以简单的分析出区域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种类,进而在区域观测站内加强对灾害的检测,通过科学的测量工具协助。在灾害发生后,也要科学的用测量工具进行灾害再次发生检测,并进行相应的预警布置,从而减少二次灾害造成的威胁。比如对某地区进行灾种发生程度预估,如表2,了解容易发生的滑坡威胁,首先运用群测群防检测设备来进行灾害预警,在发生之后,利用滑坡深部位移失踪检测仪,边坡深部位移检测系统等对滑坡程度进行分析,及时追踪滑坡的动向,提前对再次滑坡的概率就行计算和预警。
(二)施工中的质量保证手段
灾害治理过程中,需要快速的进行灾情分析,对灾害种类进行分类,科学合理的采取对应的施工措施是保证初期工作稳定的前提。在之后的施工中,对于所采用的施工防治措施要进行严格的执行,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密的计量,针对具体工程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做好质量保证的方案。比如发生滑坡时,需要采用各种加固工程,比如锚固、支挡等,在对于支挡的位和位置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防治将防护措施建筑在易二次发生危险的地段。通过增加对灾害种类的检测,减少人为导致的问题,来保证施工中的质量。
四、结束语
地质灾害的治理质量是对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重要安全保证,对其质量的保证不单单体现在工具等外物中,从预测到最后结束的整个过程都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处理好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才能更好地保证整体治理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勤怀.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6, 31(5):186-187.
[2]程小梅. 浅析如何加强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的质量控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6,6(8).
(作者單位: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