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进展
2018-10-21余小燕陈翠卿张莉
余小燕 陈翠卿 张莉
【摘 要】通过分析新生儿使用呼吸机发生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因素、诊断标准,就其原因、预防、治疗、护理给予综述,随着呼吸机的使用,VAP的治疗、护理需不断改进,提高呼吸机性肺炎的治愈率,减少发生率,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
由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的发展,呼吸机在 (NICU) 推广及应用,患儿的存活率升高,但是呼吸机相关的并发症却不断增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尤为突出,VAP发生率为20.98%,病死率为8.41%[1],成为院内感染、增加死亡率的主要原因[2]。下面根据了解VAP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進行综述。
1 VAP 诊断标准
美国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系统及疾病控制中心( CDC) 提出的定义:指原来不存在或存在有肺部感染的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时间≥48h,并有以下表现: ①出现3项临床症状:体温不规则、呼吸困难、肺部干湿啰音、心率异常、喉鸣音、白细胞数计数改变、分泌物明显增多②胸片有2处以上示:肺部浸润、膨出、实变、肺大泡、空洞。③氧饱和度下降,氧需求量增加[3],但缺少金标准。
2 相关因素
2.1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
气管插管破坏呼吸道防御机制,损害呼吸道黏毛上皮黏液系统,清洁的能力下降,使其易发生VAP[4]。长时间使用呼吸机会削弱呼吸,致病原菌黏附在导管,使得VAP 发生率更高,其发生率与早产、插管次数、肺部疾病等相关[5]。
气管插管削弱了上呼吸道滤过和温湿化作用,抑制了下呼吸道的黏液纤毛系统,易于感染[6]。新生儿气管狭窄、皮肤娇嫩,病原菌入侵到下呼吸道发生感染,多次插管易引起气道损伤,感染的概率增多,VAP发生率越高。
2.2胎龄及出生体重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患儿肺功能、免疫系统等不成熟,住院率、VAP发病率会较高,呼吸系统病成为其住院的主要因素。体重、胎龄越小,对病原菌的抵抗力越弱,机械通气后更容易发生 VAP[7] 。
2.3留置胃管
侵入性操作会增加VAP发生风险,破坏呼吸道防御屏障,留置胃管后,口腔微生物吸附并定植在胃管上,增加下呼吸道感染机率,吸痰虽然能够有效防止气道堵塞但也增加VAP发生风险[8]。
3 护理措施
3.1 及时有效清理呼吸道
2006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在《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指出呼吸机管路应每周更换1次,吸痰时先吸口鼻腔后,再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气管内,减少定植菌下移到下呼吸道、降低VAP发生率[9]。 密闭式吸痰法具有省时、高效等优势,可减少VAP发生[10]。胎龄、MV 使用时间为VAP发病高危因素,应尽早拔管、缩短MV的使用时间,减少VAP发病风险[11]。
3.2口腔护理
母乳是安全、经济、有效的预防口腔感染方法。能减少败血症、NEC发生率,能预防VAP,减少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12]。CDC提倡口腔卫生流程应用于 VAP 高危人群,能降低 VAP 的发生[13]。
3.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定时进行空气消毒3次/d,每月进行空气细菌学培养,呼吸管路、湿化装置,易被细菌寄居,均要灭菌后使用,加强对呼吸机管路消毒的管理,由专人负责保管并登记 [1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应用抗生素,对于免疫缺陷患儿,进行保护性隔离[15]。
3.4体位
患儿俯卧位胸膜腔内压重力的分布表现为梯度减弱,上下分布、跨肺压都均匀,使肺区压迫解除,复张肺泡[16]。侧卧位时导管与环路管道呈水平位,细菌进入下呼吸道的污染液减少,能减低VAP发生,头高足低可降低、预防 VAP 发生[17]。
综上所述,预防VAP的发生是一个急迫、严峻的难题,随着呼吸机的广泛使用,提高VAP治愈率,降低VAP发生率,对VAP进行护理极为重要,因此不断寻找优质护理方案,将是今后VAP护理研究的重点,降低患儿VAP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德双,陈超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变迁及危险因素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报).2013.44(4).584-587
[2]胡旭红,汪瑾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J].四川医学. 2015.36(5).646-649
[3]周琦,曹云等.三个时段感染防治措施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干效果[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3.8(4).262-266
[4]涂芳芳,曾绮丹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因素及病原菌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2824-2828
[5]卓平辉,杨钊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3.9.(4).416-419
[6]李秀云,李海燕等.呼吸窘迫综合征晚期早产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6).3307-3309
[7]乐燕.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特点及防治策略[J].儿科药学杂志. 2014.20(5).52-54
[8]苏晓谦.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4):3230-3232
[9]王亚珍,骆媚芬等.不同吸痰程序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2).3587-3589
[10]李林,梁武华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J].广西医学.2015.37(12).1833-1837
[11]张玉玲,李敬风等.口腔护理使用母乳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5).1805-1807
[12]徐小平,蒋晓光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7).4363-4365
[13]刘文杰.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5).206-207
[14]王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目标监测中国妇幼保健[J]. 2015.30(5).721-722
[15]乐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17.4(4).97-99
[16]潘云,余加林.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6.31(2).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