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央行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2018-10-21王子娟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4期
关键词:内审风险管理监督

王子娟

【中图分类号】 F832.3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4-0221-01

近年来,基层央行内部审计在优化内控环境,加强综合治理,增强风险防控能力,确保资金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风险管理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发现内审工作难点,如何更有效的利用当前内审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已成为当前基层央行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基层央行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监督职责有待强化。

一是同级监督偏弱,中支机关内部抬头不见低头见,存在讲面子、怕得罪人的思想。因此,对科室的审计相对比较被动,除非上级有专门要求,一般都是采取能不审计就不审计的态度,即使查出了问题也往往避重就轻。二是由于审计任务重、人员偏紧等原因,加上工作安排不科学、不严谨,有的离任审计项目时间相对滞后,准备比较仓促,影响了审计的效力。

(二)內控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一是内控制度设计缺乏统一的规划,制度修订和完善不够及时,一些制度没有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进行修订,且有的制度修订重点不突出,时效性和实用性不强;二是内控制度的修订和完善没有紧密结合中支的实际情况,有时就是套用上级行的文件制度,“依葫芦画瓢”,上下一般粗;三是制度的执行力不强,有的制度流于形式,偏重于“有”而忽略了“做”,也缺乏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评估,对制度实施的绩效情况不是很清楚。

(三)审计成果转化有待深化。

一是虽然在将审计监督与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结合上作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但除个别非常突出的问题实施了责任追究外,一般情况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成果转化。二是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会计财务等方面的监督在信息共享上存在不足,协调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工作合力还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成果的转化。三是对多年来开展的审计项目没有进行总结和提升,往往停留在就事论事中,没有将做法上升至制度层面,难以做到举一反三,审计的成本与实效不匹配。

(四)审计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一是审计方法手段不多,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缺乏计量分析、趋势分析、对比分析以及信息技术、大数据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二是审计队伍岗位交流不够,审计业务仅限于中支内审科,极少抽调相关业务部门人员参加,审计后备力量比较弱。三是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够平衡,一专多能的“多面手”少,文字综合表达能力不够强,内审人员“传、帮、带”方面有欠缺,致使审计监督难以纵深推进。

二、优化基层央行内部审计职能的建议

(一)转变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是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行领导的眼睛和耳朵。要坚持党建引领,提高政治站位,实施党委负责制,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把应用推广风险管理工作上升为防控金融风险的重中之重。要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加强组织推动,共同打造从上至下重视风险、理解风险的风险管理文化,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转变风险管理理念,合理统筹全行风险管理项目,从管理保障向风险保障转变,由关注单一风险事件向关注整体风险现状转变,由简单评估向管理、效益等目标转化。

(二)健全完善内控制度。一是完善制度,要充分运用系统思维、闭环理念和穿透原则,加大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设和系统建设,要及时更新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细化规范流程、模块和方法。二是完善指标体系,要细化风险管理各个项目,确保各类内部管理风险点全面覆盖,补齐短板,完善风险评估模型和风险评级标准,进一步扎紧制度牢笼,避免相互“脱节”和“灯下黑”。

(三)强化同级审计监督。基层央行党委要指导内审部门每年针对性地安排涉及“权、钱、人”审计项目,制定相应的规划。对重要的审计项目,协管领导要亲自组织调度,跟踪问效。对同级审计监督项目,尤其要盯紧盯牢,强化审前、审中、审后各个环节的再监督,努力实现审计成效的最大化。

(四)凝聚审计监督合力。基层央行要着眼于实行监督全覆盖,有效发挥内审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会计财务等的监督合力,实践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问效、问绩、问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形成大监督崭新局面。

(五)切实加强制度执行。基层央行要深入推进制度清理和完善工作,及时将内部监督管理的要求和落实措施,转化为清晰、明确的操作制度规程,确保内审监督有章可循。继续推进“履职规范年”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的制度执行意识,形成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好氛围。

(六)持续跟踪整改成效。基层央行对问题整改要持续加强跟踪督导,及时掌握整改进度和效果,同时要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纳入对各科室的年度工作考核中,确保整改责任落实到位。要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着力抓反面典型,加大震慑力度。

(七)提高审计队伍素质。要着力打造一支具备匠人精神的“军师联盟”队伍。要注重加强学习培训,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优化专业结构,掌握先进的内审技能包。要有计划地开展岗位轮换,多岗位培养内审人员。要着力优化监督队伍,充实一批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熟悉业务规章和操作流程、具有检查和分析能力的工作人员。要着眼内部挖潜,实现学习培训资源共享,通过“传、帮、带”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猜你喜欢

内审风险管理监督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什么是四个监督?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简述如何做好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
对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