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代居民的体育消费
2018-10-21赵利华赵湘
赵利华 赵湘
摘 要: 在我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居民的收入明显增加,收入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这个前提下,体育消费在快速发展中,激发我国居民对体育的热情的同时,还带动了GDP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对促进体育消费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 G812.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4-0207-01
0前言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活动及相关方面的消费,主要包括用于购买体育服装以及运动器材,购买体育期刊、书报等实物型支出,用于观看各种体育比赛、表演、展览等所进行的观赏型的精神性消费以及用于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健身训练、体育健康医疗等参与型消费。体育消费是现代居民生活消费的一部分,是人们在体育活动方面的个人劳务消费支出。
1.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现状
1.1特点
(1)消费需求具有多样性。由于居民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他们实现体育消费的方式不同,体育消费需求呈现多样性。这种需求的多样性也反映在居民的体育消费时间和消费量上。
(2)消费水平具有层次性。由于消费需求的多样性,消费水平也呈现层次上的差异。一是实用型,这类体育消费的目的为强身健体,消费者多选择比较经济繁荣建设场所,如健身房和游泳馆;二是品牌型,这类消费以贵重品牌为标准,意在商品的含金量,如球鞋签名的篮球;三是风格型,这类消费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开发而凸显,消费者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商品和服务。
(3)消费支出具有多重性。体育消费市场不断发展,消费者们可选择的消费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有的消费者会选择简单易学的运动,不会花费太多的费用;而有的消费者想学会一项技艺如武术,就要花费较多的费用进行系统的学习。
(4)具有区域差异性。由于我国东西部、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这使得我国的体育消费区域差异性明显。城市和东部地区居民的体育消费明显高于西部和农村的居民。
1.2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
(1)家庭收入。家庭收入是体育消费的决定性因素,与消费水平、体育意识、消费态度呈正比例关系。以营业性的健身场所为例,家庭的人均收入水平越高,愿意到营业性健身场所消费的意愿就越强,反之则不愿去营业性健身场所进行消费。
(2)价格因素。价格因素对体育消费的影响仅次于家庭收入。以体育赛事为例,门票低廉,在大部分消费者的可承受范围之内,門票就卖的多;门票价格偏高,超出消费者的承受水平,门票就会剩余。体育消费具有较大的需求价格弹性,制约着其消费水平。
(3)个人兴趣。体育消费具有很强的个人特征,特别受消费者个性、职业、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影响。以特殊学校的学生为例,他们因为生理或心理上的问题,性格大都偏于内向,也就对体育没有多大的兴趣,更不会去专门进行体育消费了。
(4)时间因素。有效的体育消费还必须需要一定的闲暇时间,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时间消费。闲暇时间的缺少是制约居民进行体育消费的关键因素。普遍来说,年龄在30~40岁之间的居民基本远离体育消费。
除了上述因素外,影响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还有社会关系、城市化水平、场地设施、体育产业缺乏规范等。
2.体育消费的意义
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对经济发展和国民健康的意义非常重大。(1)体育消费有助于拉动经济增长。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具有发展潜力大、辐射范围广、关联度高、链条非常长、带动作用强、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等特点,它对拉动GDP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体育消费,必然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3)有利于增进社会和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够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产生积极的作用,发展体育事业,推动体育消费,对社会的和谐具有一定的意义。(4)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促进体育消费,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爱运动的良好风尚,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使我国成为体育强国。
3.如何促进居民体育消费
3.1倡导运动,改善居民的体育消费观念。
大力宣传体育的健身功能及其对个人的积极影响,倡导全民运动的生活方式。强化居民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采取多种手段,运用多种途径,大力提高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使体育消费真正成为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可以发展社区体育,在社区进行体育消费的宣传,举办马拉松比赛,提高居民对体育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2加大投资,拓展消费市场。
利用“体育+”变革体育行业,布局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将场馆资源和版权赛事资源融合移动互联网,打造创新模式体育产业发展平台;从场馆、现场运营,到目前基于体育资源版权的体娱资产运营,实现全体育,全娱乐,实现全体育、全娱乐、全产业链的价值重组,满足体育迷需求;大力发展体育票务、体育赞助、城市联盟、体育电商、体育赛历、体育旅游、体育教育、体育传媒和体育游戏等。
3.3提高体育服务质量。
我国的体育产业还属于“幼稚期”,因此政府要出台相关保护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稳步推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有关企业要充分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体育产业先进的经验和发展模式,引进现代营销理念,培养相关人才,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同时还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加强自身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3.4建立健全相关法规。
由于我国的体育产业不成熟,就需要严格的法律规范去引导管制。政府需要出台有关规范体育市场的法规政策,严管严治,避免体育消费市场“乱象丛生”,使体育产业发展为规范、有秩序的行业。
4.结束语
体育在未来必将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政府要加大对体育产业的重视程度,丰富体育的文化内涵,推动体育产业消费结构的升级。居民要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使体育消费行为合理化、经常化、习惯化、终身化,以此来丰富自身的身体素质,提升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宏宇.体育消费的异化及其规避[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2):42-46.
[2] 钟泽,林凤丽.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J].经济纵横,2016,(9):29-32.
[3] 洪春梅.中国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