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兴趣
2018-10-21张波
张波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4-0147-01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习的引领、加强作用。而德国文学家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可见,兴趣是记忆的先决条件。而记忆是一切智力、学习活动的组成部分。所以,没有了兴趣,也就没有了学习。可见兴趣对学习的基础、决定性作用。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是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所以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能够使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真挚而深厚的情感。这样往往会让学生喜欢上学这门学科,从而更加努力、乐意的去学习它。”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他们积极地去学习,在学习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广大教师探索的课题,现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观点:
一、关心爱护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以师生相互认知和了解为基础,了解和认识学生,是教师施教的前提。已有的事实表明,对学生了如指掌,是教师施教成功、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之一。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了解,则往往是学生对教师施教信任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学生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同时带有较强的“亲师性”。如果他们比较喜欢哪个老师,他们就会比较喜欢该老师所任教的课目,会花力气、花功夫去学,成绩自然就比较好,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个教师,那么他们就会不喜欢学该老师所任教的课,甚至产生消极抵触的心理,成绩自然一落千丈。因此,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不能靠一时的“做秀”是来打动学生,要真正的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真心交流,用真诚赢得学生。把自己塑造成学生心目中一个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同时,对于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在批评的时候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要在不伤他们自尊心,不侮辱他们人格的同时,让他们从内心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是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學生才会真正的从心里接纳你,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能激发灵感,它不是自发的,是逐渐培养起来的。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合理设疑,唤起学习兴趣和求知情境。
1、 合理巧妙设疑,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
实验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在老师的启发下,由他们自己求得答案,学习的积极性就高,兴趣也就浓。因此,启发性的“自学提要”是不容忽视的。自学前,我根据教材具体内容,简炼地提出问题,作为自学提要。
2、 利用讨论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 。
知识要互补,思想要共振,集体讨论也是很重要的,它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使学生信息得到交流,思维得到调整。
3、合理开展课堂辩论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学生参与越充分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越高,课堂辩论就是让学生充分参与的一个好机会。真理越辩越明,学生通过辩论学习了知识,加深了理解,也增强了学习兴趣。
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化教育技术
心理学有一条原理:差异的刺激能使人们产生新颖、复杂、惊奇的感觉,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对于中学生来说,注意的持久性还是很有限的,如果教师单调的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抑制,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许多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往往并不是学生主观原因造成的,而是由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客观原因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单调乏味造成的。我认为,即使是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单调重复使用,时间一长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并使其贯穿于课堂学习的始终,我们坚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把多种成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特别是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我们可充分发挥其优势,强化文字与图像、声音的结合,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构建图文并貌的画面,无论是对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都比平面的文字、单调的讲解要有效的多。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淡化挫折、失败带来的心理压力。人们从事任何的活动,都有一种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当活动取得成功,愿望达到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心理上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产生一种追求,想继续取得成功的需要,产生了进一步的动机和兴趣。学习也是如此,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上便很少取得成功。如果我们帮助他取得一点成绩,并给以鼓励和支持,使他转苦为乐,这就会造成他们学习转变的开始。
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的好与坏将会影响到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得好,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思路,有利于更好的掌握下一知识;评价不得体,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失去信心,对于积极性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避免直接的否定评价,应采取得体、鼓励性的评价。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上是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我认为,只要我们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抓住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才能使学生爱上学习,爱上课堂,从而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