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2018-10-21陈思燕

高教学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教学能力高校教师探索

陈思燕

摘 要:我们针对当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不到位,有些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的现状,致力于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且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对教师的心理培训有了系统化的设计和方法。应当以课程开发作为抓点,两端是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将三者形象比喻为哑铃模式。根据教学的实际工作需求,通过借鉴多元化的学习理论和行动导向开发了高校优秀教师培训课程,涵盖了人才培养,课程开发,教师素质,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等内容,根据高校教学的特点设立培训单元,并且利用丰富的案例开放网络课堂,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在新形势的背景下高校教师培训在思路和方法上已经有了创新性的探索,且具备教学实用性和创新性,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师资水平。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6-0142-03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teachers' pre-job training is not in place, some teacher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need to be improved. We are committed to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after a long exploration, we have a systematic design and method for the psychological training of teacher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hould be taken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two sides ar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ability of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the image of the three is compared to the dumbbell patter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teaching work, the training courses of excellent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developed by using a variety of learning theory and action guidance. It covers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eachers' quality, teaching management, classroom teaching and so on. The training units are set up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teaching. Open network classroom with many case studies has made a lot of achievem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situation, the training of college teachers has been exploring innovative ideas and methods as well as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which in tur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university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exploration; practice

自从1998年我国很多高校扩招,到如今高等教育通过跨越式发展已经逐渐趋于大众化,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凸显了很多教学问题,其中教学质量就成为了社会各领域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目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已经成为很多地方院校公认的事实,很多大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较低,实践能力也相对较弱,而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样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是青年教师这些教学主力军的教学能力,可以说没有高水平的教学能力的教师也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

目前国外对于高校教师教学主要集中于两个问题:首先是教学能力结构对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在不同的阶段存在不同的侧重点,而且国外研究教师教学能力的焦点是教师的人格因素,其次是教学能力培养。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师资开发体系,强调要重视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强调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是最活跃的影响因素,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和自主性。而国内对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集中于教学能力的分类和影响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些问题上。

一、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高校教育面临的挑战

高校教师师资来源比较广泛,因而教师的岗前培训不到位,且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的标准,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我们国家当前高校教育正处于重质量内涵发展的关键期,对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从教师培训上,需要建立更加系统和科学的方法,尤其是可以开发一些实用性强的培训课程。

1. 高校教师队伍现状。对于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来说,高职称的教师数量比较少,据统计截至2016年共有广州和东莞两个校区,专职教师有877人,有340名外聘教师,在校学生超过两万人,有16个院系,39个本科专业,其中专任教师具备高职称者有35%,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者78%,但是具有初级职称和无职称的教师比重仍旧很高。从另一方面来看,高校教师个人教学能力有待加强,之前学校教师的来源主要是普通高校毕业生或者有些企业的技能型人才聘用,因此部分教师教学素质层次不齐,有些来自非师范类高校的毕业生,缺乏一定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来自普通高校的教师来说,他们对于某些专业的教学流程不熟悉,对于企业聘請过来的专业对口的技术人才来说虽然这些人的实践能力强,但是他们缺乏教学经验,很难胜任教学的工作,部分兼职的教师队伍任用标准不明确,教师人员不稳定,存在随意性等问题,而且在教学能力培训方面也没有规范的标准,因此整体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2. 高校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岗前教育的缺失主要体现在没有设置专门的培训部门对这些入职的新教师进行师资专业化教育,目前教育培训的缺失也是与我国当前提倡的高等教育发展不相符合的,我国一些独立设置的学院他们的培养目标大多集中于中级职称的教师上,无论从知识的深度来看都很难承担培养高校教师的重任,基于这种情况学校组织了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但是这种培训并没有实现完全普及,只针对新入职的教师,而且实际的培训效果并没有像预期的目标一样。对于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来说新入职的高校教师可以分为三种岗前培训:首先对于来自师范院校的教师几乎没有参与任何形式的岗前培训,对于来自普通学校的毕业生需要进行一个月的岗前培训,而对于来自普通高校和企业的教师来说也同样不需要岗前培训,对于来自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主要是由师范大学承担岗前培训而且培训方案是以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的课程为主的理论知识指导。一般培训时间比较集中,周期短,只是能够让青年教师对教学有基本都了解,但没有深入研究教法和最新的教学机制,而且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参与实践中,这种岗前培训明显存在学术和技术彼此分离的缺点。

3. 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教师的在职培训。自从十一五期间国家教育部门大力倡导提升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并且在学校内部开展高校教师培训,国家每年也有制定相关的师资培训计划,依托高校专职教师师资培训基地,这些渠道面向全国高校的师生开展培训计划,这些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但是仅仅依靠这种形式的培训还不能满足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主要是体现在高校教育缺乏制度化,系统化和规范的制度作为保障。在十二五期间,国家为了进一步提倡建设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师资队伍建设,对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进行调整,出台了系列的高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关于完善高校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相关文件和意见,而且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推进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提出来要完善教师培养制度,提高师资质量,提高专业化教学水平,完善教育制度,促进教师师资队伍发展水平,但是目前存在的师资培训制度方面还未完全健全,而且在实际培训过程中也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二、形成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哑铃模式”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探索可以追溯到教师的岗前培训,经历了课堂教学比赛、说课及微课培训、精品课程培训项目培训班等一些培训探索,而且学校在总结之前教师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模式创新,最终形成了教师教学的哑铃模式,这种模式是以课程开发作为源头,以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作为哑铃的两端的一种新型培养模式。教育是课程的中心,教学存量直接决定了教育的质量,需要围绕课程开发提高课程开发质量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重视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能够将教师教学培训真正落到实处。学院教学可以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形式,也可以工学结合的课程作为教育课程的主导开发模式。但这种课程模式需要高校教师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并且能够有选择性的设计课程内容,相比传统的知识为主的学科课程来说是不一样的,同时还考验了教师是否具备了教学实施能力,对于教学中的组织和设计有利于知识应用为主的行动课程。

1. 提高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如何能够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这也是培养高校教师的首要内容,作为当代高校教师应当熟悉企业文化和最新的生成方式,生成流程以及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比如实行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并且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从事生成第一线进行培训,规定专职教师每年不少于的15天在企业一线参与实践培训。此外鼓励一些青年教师与大型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技术应用研究,通过科学研究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同时也能够让教师了解最新的生产实践知识和技能型方法等,从而缩短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距离。最后可以将校内作为主要的实训基地,要求高校教师需要承担实训项目在实训室中锻炼自身所需的实践能力。

2. 提高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实施主要包括课程的开发,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评价等,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对教师进行完善的教学培训,首先可以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和教授进行教师培训,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此外坚持说课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学校也制定了相应的说课标准。可以聘请一些明星教师进行开展公开示范课,坚持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并且每年为青年教师组织大型的教学竞赛活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可以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将青年教师指定给老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教学环境和掌握一些教学技巧经验,开发专业系统化的高校教师培训课程,每年可以举办针对新入职教师从理念到方法再到实施的课程完善培训方案。

3. 建立激勵与约束机制。教师的在职培训不仅是国家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要求,而应当是从教师个人角度为了能够实现自身岗位需求的内在机制,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一直推崇人事制度改革,以人事考核作为考核动力,给予高校教师重奖作为考核激励。建立一系列能够激发教师主体意识的激励机制进而促进教师在课程改革,专业设置,教学等方面提高积极性,从过去大众印象中的教书匠的身份逐渐转变为教育专家的角色。高校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应当自觉进行教学研究,并且能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策略,使得自身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实践都能得到进步。

三、开发“成为高校优秀教师”培训课程

1. 开发过程。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在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过程中意识到要提高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水平,加大对于教师的培训力度,并且定期组织优秀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对教师培训课程进行专业化研究制定,并且定期派出优秀的青年教师奔赴国外知名大学进修。开发一系列进阶的培训课程,使得全校每位教师都要经过本土的培训才能正式进入教学岗位,之后学校组织了优秀教师,比如省级名师,校级优秀教师成立课题组,负责校级的重大项目研究,编写基于本校实际教学情况和师资情况的培训课程教材,面向校内和校外开设高校教师教学能手培训班,利用培训来完善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这种课程教材编写已经趋于成熟,也已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 主要内容。高校教师教学培训课程主要是针对新华学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总结,致力于为高校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指南,总共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学的人才培养定位经历了从实用型,高技能型,高端技能型人才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而且也体现了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进行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理念,在高校人才培养上也决定了高校的四个特征: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内容实践性,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学场所开放性,要求新华学院的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特殊能力素质,在全国高校教师岗前教育不甘落后的情况下对教师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岗前培训。第二部分是以教育理论作为理论指导,从方法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并将教学计划分为六个方面:首先教学准备,主要是帮助教师解读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活动,并用新型教学技术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其次教学方法主要是让教师对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解掌握,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还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教学方法。课堂管理过程中需要探讨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探讨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学习评价和反馈主要分析了教学评价的定义和评价标准,评价的方法课程开发,注重于各种开发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开发的方案,科学选择基本思路,方法和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探讨了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的内容和保障措施等。第三部分探讨了高校教师注重提升教学能力并将其作为内在动力,分别从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社会对于学生能力的需求职业,教师发展的个人需求多角度探讨了高校教师所具备的职业素养。

3. 主要特点。高校教学能力师资培训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首先,全面性。需要从整体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以及课程设计培训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并不断进行完善和优化,涵盖了课程开发,课程教法,课程管理以及课程理念等内容,其次对教师全方面的培训,同时培训课程还配有相应的培训实况可供学习参考。具有实用性,高校教师教学培训不是从单个的学科出发的,而是站在教师的岗位需求,可以将教学工作计划分为六个单元:并借助生动的案例进行辅助理解,总结了一些优秀教师的宝贵经验,结合当前一线教师的需求能够对高校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起到针对性的指导作用。具有先进性,高校教师教学培训课程内容并非仅限于优秀教师的经验总结,而是构建系统的,先进的教学理论,并能够将其有机融合到培训课程单元中,实现教学理论和实践操作进行紧密结合,其次借鉴了国外知名高校的教师培训经验,并在符合我国国情和新华学院实际教学情况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和发展。开创性,目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重内涵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对于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开发的培训系统能够在基于实用性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开发,具有开放性。

四、成功开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实证

近年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开展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并取得一定教学效果提升,并且也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为学校培养了一批国家级,省级优秀名师和培训专家,同时高校教学能手培训班还面向其他的兄弟院校开放,课题组的成员被邀请到多所院校开展教师专题培训也获得了广泛的的好评度,具体来看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过师资队伍建设之后,其中正高职称的教师提高了5%,而且有国家级骨干教师,还有一些师资培训专家,而且教师参与了全国高校师资培训优秀培训室,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教学团队,很多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建成精品课程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兄弟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新华学院教师教学课题组被应邀参加了国内兄弟院校各种培训班,研讨会,并开展了专题讨论会,不仅使得该校的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还带动了其他院校教师的师资队伍水平,面向国家范围内开放的高校教学能手培训班备受欢迎,学校每年定期举办教学能手培训班,比如高校教师培训基地重点项目面向全国范围内开放。

五、结束语

目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凸显了最主要问题那就是教学质量问题。作为高校教学的主力军有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教师自身能力是当前国家教育部门和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高校教师为例分析,该校在进行探索前具备高职称的教师数量少,而且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方式也没有系统化和规范化,没有培训标准和相关的奖罚制度作为评价手段。为了能够解决高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性问题,提出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的重点,形成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哑铃模式,即以课程开发作为源头,以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作为哑铃的两端的新型模式,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开发高校优秀教师的培训课程。

参考文献:

[1]温希东,乌兰高娃,宋荣,等.提升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7):83-86.

[2]毛洪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机制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 2011(23):35-37.

[3]俸晓锦,罗秋兰.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模式和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18):29-31.

[4]彭芸.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教学发展的机制探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3(7):67-70.

猜你喜欢

教学能力高校教师探索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