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工作视域下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探析

2018-10-21徐海鑫朱红

高教学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思政教育高校

徐海鑫 朱红

摘 要:在现阶段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其中的“追求卓越、崇尚质量”已经上升到全社会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层面。高校应结合时代需求,将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文章阐述了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视域下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并从国家、高校、学生个人三个层面,分析了将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融入思政工作,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的时代要求。通过思政理论课程教学、学风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育人等多方面入手,研究如何有效地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大学生;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6-0004-03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stage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raftsman's spirit is endowed with new era meaning. Its "pursuit of excellence, advocating quality" has risen to the level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the spirit of the ti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ombine the needs of the time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craftsman's spirit a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miss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 horizon, from three aspects: st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tudent individual. It analyzed the blend of the craftsman's spirit and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s to further strengthen and improve ideolog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 of the time. Throug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ac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how to cultivate the craftsman's spirit effectively.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craftsman's spirit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迅速回归大众视野,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十三五”期间,我国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离不开对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顺应国家战略需求,高校积极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思政工作视域下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

传统意义上,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追求,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涵盖了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等。随着社会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技术的进步更加凸显了人才的价值,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科学内涵与时代意义。

(一)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是要培养大学生具备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要求人们感性上热爱本职工作,理性上重视岗位的价值。爱岗敬业精神能够激励人们在工作岗位上用心钻研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踏实认真、耐心专注地做好本职工作,勇攀高峰。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全球化,价值观多元化,都在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与职业追求,很多人更重视能够为自己带来经济利益的业务技能。当前尤其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提升其责任感与使命感,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成才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是要培养大学生树立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目标追求

它要求人们应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以誉满天下的瑞士手表为例,瑞士制表工匠视工作为生命的一部分,忘情地投入,以严谨的态度,规范的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細心雕琢。正是凭借这种对质量精益求精、对制造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的顶级品质造就了顶级品牌。相比日本、德国等工匠精神盛行的国家,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与追求,我国屹立一两百年基业常青的企业凤毛麟角。精益求精精神,精准展现了时代的现实需求及价值取向。高校需要远离社会浮躁之气,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激励大学生刻苦钻研、扎实学习专业知识,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做好每一件事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三)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是要培养大学生贯彻追求卓越、守正创新的精神理念

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工艺、新技术的过程,是传承与创新的并存。历史上诸多“能工巧匠”的青史留名,不仅因为他们技艺娴熟,更在于他们在坚守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赋予旧事物新的呈现方式,推动技术革新。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中,更需要在高校中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的创造性品质,培养学生追求卓越、守正创新,彰显工匠精神的时代气息。

(四)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是要培养大学生锤炼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

人们在追求精益求精的道路上绝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失败,只有具备持之以恒的毅力与坚韧不拔的决心,才能从平凡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翘楚。从初创时的两万元资金,到2016年创下5216亿元的营收,华为用30年的持之以恒,用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坚持,谱写出了当代商业传奇。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说过,华为的成功并无捷径可言,只是“专注做一件事情”。而人们往往只关注到别人取得的成就,却容易忽视成功背后那份矢志不渝的坚持,那份踏实做事、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将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融入思政工作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应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工匠精神所蕴含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弘扬工匠精神也是培育和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将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工作,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的时代诉求。

(一)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要求

中国目前是全球制造业大国,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相当一部分产品仍长期处于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我国与世界制造强国之间仍有明显的差距。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品质意识不够强。当前中国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匠精神契合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需求。工匠精神中所强调的创新精神,也正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是实现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要求。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持续推进自主创新,牢固树立产品品质意识已刻不容缓。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必须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高校只有在人才培育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传承和弘扬,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输送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使命要求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能否培养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培育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使命要求。当前,我国已构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但高校普遍存在学生对专业认同感不强,往往把学习内容限定在专业知识的积累上,忽略了职业精神的学习与内化等诸多问题。高校毕业生的质量就是高校的产品质量,只有毕业生质量不断提高,高校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才能塑造出名校品牌。同时,高校作为引领社会风尚的先行者,必须将服务社会作为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这是高校获得社会支持的内在需要。

(三)学生个人自我價值实现的发展要求

马克思说过,人的价值的实现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工匠精神正是将学生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关键所在。新时期的工匠精神,在“精益求精”等基本含义上赋予了许多新的价值内涵,展现了这个时代的现实需求及价值取向。因此新时期所要弘扬的工匠精神,是任何行业的人们都应该追求的价值观与职业素养。当代大学生们面临诸多的机遇、挑战与竞争,但只有将工匠精神作为自觉追求与价值导向,主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获得广阔的舞台,实现人生价值。

三、高校思政工作与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融合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将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大格局,不仅要在课堂上积极宣传倡导工匠精神,也要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突出一、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实现高校思政工作的全方位育人。

(一)思政理论课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工作时,必须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科学系统地研究当代工匠精神的理论内涵,构建理论框架,寻找合适的理论切入点,将工匠精神培育纳入人才培养与职业精神培育工作中,将工匠精神作为思想教育教学内容融入学生德育工作的全过程。要通过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进一步影响和指导学生将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发展要求相结合,做好职业发展规划,使更多的学生把践行工匠精神作为毕生的价值追求,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调研掌握学生所思所想,进一步探索、丰富开放式授课模式,例如可以通过演讲、辩论、征文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理论研究,深刻地学习和理解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

(二)学风建设是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环节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校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的基础是学生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过硬的学习能力,因此良好的学风是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所在。同时,良好学风所要求的努力钻研、积极向上的品格也正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学风建设亦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体体现。针对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实际,学校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力度,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同时,学校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评优评先、榜样引领等工作来弘扬正能量,增强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推动学生加强自我监督与自我管理,形成优良校风和学风。

(三)创新创业教育是工匠精神培育的核心所在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创新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创新创业工作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的创新创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高校大力加强创新创业工作,既是响应国家“双创”的要求,也是培育工匠精神中追求卓越、守正创新品质的核心所在。高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制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差异化教育,增强学生对創新理念的认识,建立健全与高校文化体制相匹配的创新制度,培养学生进取的创新精神,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四)实践育人是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载体

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的必然要求。对于工匠精神所要求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实践育人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工匠精神培育与践行的有效载体,进一步构建起高校立体化全方位的育人体系。高校需要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总体规划,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

教育强则国家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在全面深化推进改革的大背景下,培育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时代对高校的必然要求。高校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要把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使工匠精神培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使学生能正确把握工匠精神的实质与内涵,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蓉霞.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学习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6):56-58.

[2]林俊宏,谢彩红,王洪让.浅析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4):253-254.

[3]时美英,夏开武.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工匠精神培育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6):43-45.

[4]杨军.高校基本职能视角下的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7):49-50.

[5]王道春.高职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的策略探讨[J].高教学刊,2016(22):30-31.

[6]陈姗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理工科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7(22):171-173.

[7]汪文勇.《西方哲学史》教学中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高教学刊,2017(24):64-66.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思政教育高校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