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BI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2018-10-21马瑞贤侯贺英田秀峰刘小杏孙笑倩

高教学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翻转课堂英语

马瑞贤 侯贺英 田秀峰 刘小杏 孙笑倩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对能够参与国际事务,进行国际交流的人才需求不断加大,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日渐凸显。2015年教育部组织专家拟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各高校应开设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然而受制于诸多问题,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开展困难重重。所幸,CBI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出路。组织CBI指导下的跨文化交际翻转课堂教学需从新型教学模式的运作机制、在线学习资源建设与学习任务设计三方面着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CBI;翻转课堂;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6-0127-03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growth of the demand for the talents who are capable of 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carrying out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2015,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mmissioned a group of experts to draw up The Guidelines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hich suggests that universities in China set up the cours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owever, due to a variety of problems, it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urse teaching. Fortunately, the problems can be solved by introducing CBI and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CBI and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the present paper probed into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new teaching mode,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learning resources and the design of the learning tasks.

Key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CBI;Flipped Classroom;English

《國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应“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在《纲要》对国际化人才提出的各项要求中,不论是“形成国际视野”,还是“能够参与国际事务”,都需要在人才培养中,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着力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使其博文广识,熟知西方各重要国家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同时引导其精进跨文化交际的各项技能,以确保其凭借丰富的西方文化知识、娴熟的跨文化交际技能,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与外方有效沟通,顺畅交流,成功达成目的。然而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推进却举步维艰。

一、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历史与现状

纵览我国近二十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历史,基础英语教学长期占据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位置。2007年前的历次《教学大纲》都强调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突出语言知识学习的中心地位(刘梅,2013),跨文化交际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然而正如北京外国语大学胡文仲教授(1999)所述,学习一种语言应该同时发展两种能力: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社会能力(social competence),即跨文化交际能力(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应该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此外,新时期,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国际交往日渐频繁,也需要学生具备广博的西方文化知识,敏感的跨文化意识,以及丰富的跨文化交际技巧。

为了凸显跨文化交际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真正融入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2007年与2015年,教育部先后组织专家编写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二者均明确指出跨文化交际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提出了跨文化交际教学开展的相关要求。其中《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特别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应具有人文性内涵……各高校应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外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王守仁,2016)。

自《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提出各高校应开设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要求以来,全国各高校纷纷响应号召,研究和设计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拓展课程的教学形式。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高校仍参照原有的通用英语课程教学的方式来设计和安排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然而教育部所倡导增设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与原有的通用英语课程,教学目标迥异。不同于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为单一目标的通用英语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既强调学生对文化内容的学习,同时又注重对其跨文化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鉴于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双重教学目标,原有的适用于通用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的需要。此外,跨文化交际拓展课程所倡导的文化学习,与跨文化言语交际技能的提升必须以充足的英语学习时间、大量的技能训练机会,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而这些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实现的。

由此可见,传统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需要。如果直接套用原有的教学模式来开展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定是“此路不通”。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有效开展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已成为了国内各外语教学院系面临的一大难题。所幸,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界日渐风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在外语/二语教育领域颇受推崇的CBI教学法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

二、将CBI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的可行性

CBI是内容依托教学法的简称,属于交际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理论依据为二语习得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理论。其理论核心在于融合学科内容教学与语言教学,倡导在学习内容的过程中,深化对内容的理解,同时提升语言能力。这正与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文化与跨文化内容学习+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训练”的双重教学任务相吻合。这也是传统的,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为唯一目标的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此外,CBI理论为保证内容与语言教学双重目标的达成,对教学材料的选取、教学任务的设计、教学主题的确定、教学话题的设置等均有细致的要求与描述,这为确立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模式中的各关键要素提供了明确方向。

CBI的引入为建立适应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融入则为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实践的顺畅开展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必要保障。翻转课堂依托网络技术反转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知识学习”与“知识内化、技能训练”两个过程,并将“知识学习”置于课前,以教师在线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完成,从而有效扩充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网络平台的搭建也为师生的一对一沟通创设了更多机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在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前在线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依据自己的特点与需求进行个性化的知识学习、深度的独立思考与创造性的探究,从而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与知识建构者。在课上的学习中,学生自主或协作完成一项项真实的任务,通过“做中学”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升能力水平。由此可见,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不仅可以创造掌握学习理论所提出的,学生达到掌握水平所需的充足的时间,以及足够的支持,还可以有效实现建构主义所倡导的以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为特征的学习过程。

三、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融合CBI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建构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需从三方面入手。

(一)新型教学模式的运作机制的确立

教学模式的运作机制关乎教学的流程安排,以及教学各环节的承接,是顺利开展教学的前提。在设计新模式的运作机制时,可首先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架构,确立课前线上自主学习知识,课上线下进行能力训练的基本教学流程。在此基础上,在设计课前学习的方向与课上训练的主题时,可依据CBI所倡导的引导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的过程中建构语言与学科知识,围绕内容开展各类活动提升语言技能的思路,同时结合跨文化交际课程的特点,将涉及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学习置于课前网络自主学习阶段,将围绕课前学习的内容主题开展的各类跨文化交际语言训练任务置于课上学习阶段。同时,在CBI的相关理论指导下,精心设置与安排课前与课上两大阶段的各具体教学环节,形成科学、有序的运作机制,以促成学生在课前依托环环相扣的内容学习,有效建构文化主题知识体系,在课上借助与课前所学内容相关的,相互承接的训练活动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网络自主学习资源的建设

在跨文化交际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资源用于学生对相关文化主题与跨文化交际策略的课外网络自主学习,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课上跨文化交际能力训练的必要前提。在建设自主学习资源时,可参照CBI对教学材料选取的三项要求:1.为了保证教学材料的语言质量,应选取那些目的语族人所使用的原汁原味的文本、视频、音频材料。2.教学材料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且能够激发其兴趣。3.教学材料應有助于引发学生对教学主题的深入思考与挖掘,以深化学生对教学主题的认识。围绕此三项要求,在建设跨文化交际课程翻转教学的自主学习资源时,首先可依据真实性原则,广泛汇集国际权威慕课平台上的,国外知名高校开设的相关文化与跨文化课程;收集选自国外影片,以及来自其他权威渠道的跨文化情景交际视频;汇总国外相关教材与其他书籍、报刊中相关内容的电子版材料。其次应基于情感适切性原则,选取那些与学生未来可能开展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密切相关的教学材料,以加强学生对教学材料的关注度与兴趣度。最后可依托启发性原则,选取能够较好地凸显中西文化差异的教学材料,促进学生对跨文化交际障碍与策略开展深入的自主思考与有意义的讨论,促成其增强跨文化意识,深化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

(三)学习任务的设计

学习任务是贯穿整个翻转课堂教学的主线。在跨文化交际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中,课前的在线自主学习任务重在引导学生完成对文化,以及跨文化策略的知识性学习,课上的训练任务则旨在促进学生内化知识,并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设计课前与课上的各项学习任务时,可依据CBI理论的指导。CBI提倡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多样化的任务,促进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形式,一方面围绕学习内容开展创造性地思考、讨论,以及更深层次的挖掘,牢固建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在使用知识“做事”的过程中,完成各项应用技能的提升。基于CBI的主张,在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课前学习中,可引入中西文化对比项目研究,跨文化交际主题在线讨论等任务。借助项目研究任务,可引导学生围绕跨文化主题,创新思考、深入探究,通过广泛查阅相关材料,梳理和分析中西文化差异,总结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开展更为深入和广泛的跨文化学习;通过在线主题讨论,可引导学生围绕跨文化主题开展深度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思考,并使用英语相互分享自身对相关跨文化交际主题的见解,从而深化其对学习主题的认知,同时彼此相互启发,促成每个学生对相关主题的多角度认识。在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课上教学中,可设计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跨文化情景交际演练等任务。案例分析任务的引入,有助于学生在共同剖析和解读案例的过程中调动课前所学的中西文化差异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策略,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意识,以及灵活应用跨文化交际策略的能力。跨文化情景交际演练任务的设计有助于引导学生在精心创设的跨文化交际情景中,亲身参与和体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通过应用前期所学知识完成各项交际任务,有效锻炼和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技能。

参考文献:

[1]Bergmann J., Sams A.. Flipping the Classroom[M].San Bruno: Tech & Learning,2012.

[2]王聪.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J]. 社会科学战线,2014(2).

[3]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

[4]杨芙蓉,马瑞香.基于CBI理念的“主题式”英语文化课教学模式构建[J].沈阳大学学报,2016(6).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翻转课堂英语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