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模式探析

2018-10-21付五平

高教学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付五平

摘 要:《国际商法》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从课程性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来看,适合采用双语教学。但目前《国际商法》双语教学从学生、教师、教材、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各高校在实施《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从各方面进行改革,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6-0109-03

Abstrac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 is a required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major. It is suitable for adapting bilingual teaching mode according to its nature, talent training goal and teaching contents, yet in each university when teaching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 bilingually 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in students, teachers, teaching mode and test mode, so each university should make teaching reform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order to gain a better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maj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 bilingual teaching; teaching mode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各国商贸往来日益频繁,跨境电商交易量剧增。因此,精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同时又懂国际商事法律法规、能用外语熟练交流的复合型、国际性人才是市场急需的。《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正是为培养这样的人才做准备。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发文鼓励推动双语教学,各高校自此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国内各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贸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等一般开设了《国际商法》课程,该课程从教学内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就业去向等方面来看,具备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适合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湖南怀化学院国贸专业实施《国际商法》双语教学多年,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这一教学模式是可行的。

一、《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国际商法》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有必要实施双语教学

《国际商法》作为国贸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具有较强的国际性与应用性,教学内容具有涉外性[1],适合采用双语教学。

首先,《国际商法》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国际商事代理法、国际商事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国际结算法、国际商事纠纷解决等方面,具有典型的涉外性。

其次,作为国际商法渊源之一的国际商事惯例、国际条约都是源自原版英文,采用双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含义,真正掌握其用法,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国际商事惯例。

最后,国际商法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在国际商贸往来中能够熟练运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通晓国际商事法律法规、能够熟练运用外语交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正是用英语教授学生国际商事法律知识,学生在学习国际商法知识的同时,英语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二)教学环境支撑为《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提供了可行性

双语教学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及氛围。湖南怀化学院作为地方二本院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积极做准备。

首先,该校与英国、美国、新西兰等国的部分高校达成了互派师生访学交流的协议,每年定期指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學生出国访学交流。国贸专业因专业特殊性,每年都会派出部分教师出国访学交流。

其次,怀化学院国贸专业非常注重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招生时,国贸专业对英语分数线高于其他专业,要求达到90分以上。这样国贸专业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相对其他专业要高,这也为《国际商法》双语教学奠定了一定基础。

再次,怀化学院与深圳国泰安教育集团等单位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为教师培训、学生实习等方面提供了训练平台。通过该平台,教师可深入外贸公司考察学习,学生也可以利用寒暑假到外贸公司参加外贸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国贸专业的师生都可以将国际商法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相结合。

最后,怀化学院创办了跨境电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该基地通过与广东新航线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合作,共同培育跨境电商人才。国贸专业的师生直接参与跨境电商运营,与外商对话,大大锻炼了他们的实务操作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通过实践操练,学生也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国际商事法律规则。这些都为《国际商法》实施双语教学提供了可行性。

二、《国际商法》实施双语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学生法律功底弱、英语水平不高

怀化学院作为一所地方二本院校,生源远远不如国内一流重点高校,国贸专业虽然在招生时对英语成绩有要求,但学生总体英语水平良莠不齐,且缺乏法学专业基础知识,开展双语教学存在一定困难。

首先,国贸专业的学生没有系统学习民商法的基本理论知识,法律基础薄弱,在学习《国际商法》课程时有一定难度,采用双语教学,势必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

其次,国贸专业学生没有经过专业英语听力、口语训练,英语听力及口语表达能力不强,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

最后,《国际商法》双语教学一般安排在高年级,此时正是专业课程安排较多的阶段,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预习、复习,有一定学习压力。

(二)双语师资缺乏

《国际商法》双语教学要求教师能够以中、英文为语言载体,且能够自由切换,教授国际商法知识,这对教师是一个挑战,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国际商法基础理论知识、懂专业法律英语,同时又要英语水平较高,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强。目前国内没有专门培养双语教师的院校,各高校《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教师一般由英语水平较高的法学专业教师担任,虽然任课教师的英语水平不错,但有的发音不标准,学生听不懂,甚至误导学生,导致学生口语不标准或者理解错误。如果由外语院系的教师任教,又存在欠缺国际商法理论知识的问题。怀化学院国贸专业也存在缺乏双语师资的问题。

(三)缺乏合适的双语教材

采用双语教学,教材至关重要。特别是学生,对教材依赖度高。目前引进的原版教材主要是美国的Ray August、Don Mayer、Michael Bixby合著、高瑛玮译注的《国际商法》双语教材,其他主要是一些国外学者编著的英文教学案例教材。国内学者也编写了一些国际商法双语教材,如姜作利编写的《国际商法》(英文版)教材,张学森编写的《国际商法》英文教材、张学森编写的《国际商法》中英文双语教材、肖云南主编的《国际商法》英文教材等,姜作利主编的《国际商法》英文教材适合法学专业学生,张学森教授主编的双语教材适合经济类专业学生,肖云南主编的双语教材适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语,但有的原版教材专业知识难度较大,有的内容涉及其他部门法,缺少对中国涉外法律规则的介绍[2],而且国外原版教材很多内容是为维护本国利益而编写的,把外国学者编写的法律原版教材搬到中国来,不一定适用。国内学者编写的教材英文句子结构较简单,学生容易接受,缺点是学生无法体验到地道的英语。

(四)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问题

目前国内《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渗透型、翻译型、混合型和全外型四种模式[3],但具体采用哪种双语教学模式值得商榷。从怀化学院国贸专业学生的情况来看,不宜采用“全英式”双语教学,因为国贸专业的学生没有经过专业英语听、说训练,口语和听力是他们的弱项,如全程采用英语教学,部分学生就只能干瞪眼,甚至完全放弃这门课程。采用“翻译式”双语教学模式也不可取,如讲一句英文再翻译成中文,将耗费大量时间,且主动权完全在老师,学生不主动思考,完全依赖老师的翻译,久而久之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采用双语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各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

(五)实训教学流于形式

《国际商法》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课时少的因素或其他原因,实训教学往往被理论教学挤占,或直接被忽略掉,即使开展实训教学也是流于形式。《国际商法》的实训教学一般采取案例实训、情景模拟实训等。在《国际商法》双语教学中,实训教学被忽略的情况更为严重。纯英文的案例实训要求案例不能太复杂,否则学生无法理解案例基本意思;太过简单的案例也不合适。在情景模拟实训中,因涉及到一些法律专业术语,部分学生无法用纯英文交流,起不到实训教学应有的效果。

(六)考试方式选择问题

采用双语教学模式,考试方式的选择也是一个难题。首先是采用哪种语言出题的问题。采用全英文出题,大部分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恐惧感,部分学生可能连题目都无法看懂。笔者在往届国贸专业的《国际商法》双语教学考试试卷中曾采用英文出题,结果部分学生理解错了题目意思,导致最后不能通过考试。其次,具体的考试题型,也是一个难题,如按传统的题型如填空、选择、判断、问答、案例分析等题型,学生觉得没新意。《国际商法》采用双语教学,在考试模式上急需改革。

三、《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模式设计

实施双语教学,一开始全面实施双语教学有困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教学内容改革,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加强师资培养,逐步推进《国际商法》双语教学。

(一)及時修订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改革

在国贸专业实施《国际商法》双语教学,必须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注重《国际商法》先修课程的设置。怀化学院国贸专业《国际商法》的先修课程除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外,还在第二学期开设了《经济法》。《国际商法》双语教学安排在第五学期,学生经过前两年的专业课程及先修课程的学习,掌握了国内的经济法律法规及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专业知识。而且,通过《外贸函电》、《商务英语口语》(聘请外教任教)等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及英语口语有了进一步提高,为实施《国际商法》双语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多渠道培养师资队伍

在师资方面,二本院校普遍缺乏双语师资。目前各院校一般采取引进双语人才加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怀化学院国贸专业在双语师资队伍构建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

第一,在招聘人才时,同等资历下优先聘用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才。

第二,由学校聘请外教定期培训教师的英语口语,每学期培训一期。

第三,学校每年选派一批专业教师到国外接受一至三个月、一年不等的访学。

第四,国贸专业每年寒、暑假选派部分教师到外贸企业中参加培训。

第五,学校每年选派部分教师到外贸企业挂职锻炼。

实践证明,这几种渠道对双语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都有较大幅度提高,在双语师资短缺的情况下,这不失为培养双语师资的有效途径。

(三)采用原版教学案例与国内英文教材相结合

在教材选用上,从教学目的及教学服务对象角度出发,地方院校《国际商法》课程宜选择国内学者编著的英文教材或中英文双语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宜选用国外学者编写的原版教学案例,但英文原版教学案例篇幅较长,一个案例往往有好几页,教师应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再在课堂上讲解。笔者所采用的是张学森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商法》(英文版)教材,该教材知识体系完备,英语句子结构较简单,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学生对该教材反映较好。

(四)结合实际采用“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

在地方院校实施双语教学,不宜一开始就采用全英文教学。可以将一个学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英文教学比例为30%-50%。此阶段为由中文教学模式向英文教学模式的过渡期,此时学生对英文教学模式无法完全适应,不宜完全采用英文教学模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期。到了第二阶段,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英文教学模式,此时可慢慢加大英文教学比例,英文教学比例为50%-80%。到了第三阶段,学生已经熟悉了英文教学模式,此时可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

在怀化学院国贸专业,笔者先从日常问候做起,每天师生间用英文问候、交流。在《国际商法》教学过程中,刚开始时采用中英文夹杂的教学方式,对每章的关键术语用英文写出来,用英文做PPT,但对一些重要的概念、重点及难点教学内容,先用英文PPT放映出来,然后再讲解,最后再将中文翻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慢慢适应,逐步推进,最后等学生完全适应这一教学模式后,再采用全英文教学。学生熟悉了这种授课模式后,每天会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复习,当天的内容当天消化,并预习下一次课的内容。

(五)加强实训教学改革

《国际商法》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时,应合理安排实训课时。围绕教学内容,可采取多样化的实训方式。在怀化学院国贸专业,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实训方式。

英文案例实训。这种实训方式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人左右,选取的案例应为难度适宜、具有新颖性的典型案例,每次实训准备多个案例,各小组先内部讨论,之后到讲台上用英文汇报本组的实训成果,其他组可以提问。小组汇报完后要进行点评,先由小组互评,各组选定一个小组作为评价对象,之后再由教师点评,整个实训过程要求用英文交流。最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案例实训报告。

模拟订立合同。根据《国际商法》的教学内容,可模拟订立国际商事代理合同、国际商事合同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分别准备几种情景,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情景模拟订立合同。实训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每组内部细分为两派,分别代表合同双方当事人,用英文谈判模拟订立合同。之后要求学生到讲台上用英文汇报,教师点评,最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交一份完整的英文合同。

模拟国际商事仲裁。准备几个国际商事纠纷案例,将学生分组,各组成员分别扮演仲裁员、申请人、被申请人等角色,将仲裁各程序扮演出来。这种实训方式要提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课外准备,在课堂上直接表演。表演完毕先由各组之间互评,再由教师针对每组的情况进行点评。

(六)创新题型、采用中英文出题相结合的合理考核方式

考试是对教学的有效检验,合理的考试模式至关重要。《国际商法》双语教学宜采用中、英文双语出题的方式,至于英文出题的比例,可以中英文各占一半比例,或是中文60%、英文40%,以考查学生对双语的运用能力。

对考试的具体题型,可以分口试和笔试两种。最后综合成绩的构成可采用笔试(40%)+口试(20%)+平时成绩(40%)的构成比例,对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做好记录,注重学生平时表现。

四、结束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双语教学模式已成为未来教学发展趋势。《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开展双语教学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因此需要各高校在课时安排、绩效分配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以提高雙语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断推进双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春雨.《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研究[J].才智,2015(19):33.

[2]姜琳.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法课程为例[J].学理论,2014(20):215.

[3]张义,王鑫,王凤芝.《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模式探析[J].价值工程,2013(21):273.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情景导游》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索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