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南亚贸易关系分析

2018-10-21韩笑

市场周刊·市场版 2018年16期
关键词:背景一带一路分析

摘要:南亚,地理位置优越,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区域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与南亚就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2005年中国成为南盟观察员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南亚关系不断密切。南亚经济一直较为落后,但近几年来,南亚各国经济增速较快,发展潜力巨大。分析中国与南亚双边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关系,有利于更好的开展中国与南亚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双方合作共赢。

关键词:“一带一路”;背景;中国与南亚;贸易关系;分析

一、中国与南亚贸易合作的现状

(一)中国与南亚总体贸易情况

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贸易联系不断加强,与南亚间的贸易联系也在逐渐加强。以2001-2016年为例,中国与南亚总体贸易规模呈增加趋势,中国对南亚的出口也不断增加,而中国从南亚的进口2013年之前呈增加趋势,2013年后有所下降,中国与南亚间的贸易差额与贸易总额保持相似的增长趋势。2001年,中国向南亚出口总额为42.22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59%,从南亚进口总额为12.55亿美元,约占进口总额的0.56%;2016年,中国对南亚的出口总额增长了21.7倍,达到了958.40亿美元,但仅占到对世界出口的4.57%左右;从南亚的进口为116.24亿美元,还不到中国进口总额的1%。可以看出,中国与南亚间贸易规模较小,贸易联系松散,且中国对南亚长期保持着较大贸易顺差。

(二)中国与南亚各国贸易情况

从贸易国别来看,中国对南亚的进、出口贸易国别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于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且中印间的贸易是中国与南亚贸易中的“主力军”。分析中国对南亚各国出口额占中国对南亚地区出口总额的百分比以及中国从南亚各国进口额占中国从南亚地区进口总额的百分比,发现中国与南亚地区的贸易中,印度对中国的进、出口最多,是中国在南亚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2012 -2016年,虽然印度对中国货物进、出口额在与南亚地区总体贸易中的占比有下降的态势,但仍占到中国与南亚地区进、出口额的70%、60%以上,中印之间的贸易仍为中国与南亚地区的主要贸易;中国与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之间的贸易联系逐渐增强,2016年,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两国对中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占到了中国与南亚地区贸易总额的20%、30%左右;中国与南亚其他5国之间贸易往来还较为松散,尤其是与不丹之间的贸易往来,几乎为0。

(三)中国与南亚货物贸易结构分析

中国与南亚进行贸易时,中国对南亚出口的产品结构不均衡,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上,且资本密集型产品占主要地位,而中国从南亚进口时,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分布较为均衡,但进口的产品中主要以原料类产品为主。SITC分类标准中,SITC0-4为初级产品,SITC5-9为工业制成品,其中SITC5、SITC7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SITC6和 SITC8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对南亚出口时,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不均衡,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上,初级产品的出口占比较小,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中国对南亚出口工业制成品时,SITC7类产品占比逐年上升,已经约占中国对南亚出口总额的一半;其次,SITC6、SITC5也是中国对南亚出口的主要产品,在2016年时分别占到中国对南亚出口的23.57%、15.20%。中国从南亚进口产品时,初级产品曾为进口的主要产品,但近几年来,进口的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渐上升,逐渐形成了进口产品中以SITC6、SITC2、SITC5这三类产品“三足鼎立”的进口现状,在2016年这三类产品分别占中国从南亚进口总额的31.61%、22.7%、12.64%。

二、中国与南亚贸易关系指數分析

(一)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衡量一国(地区)国际竞争力的测度指标,表示一国(地区)某种产品的贸易差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表示为,TC指数范围为[-1,1]间,当TC=-1时,国家(地区)i对k产品只有进口没有出口,在k产品出口上竞争力很弱;当TC=1时,国家(地区)i对k产品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在k产品出口上竞争力极强;当TC=0时,国家(地区)i在k产品出口上接近贸易平衡状态;当TC指数值分别属于……时,在k产品的出口上,国家(地区)i具有极差、很差、较差、较低、较强、很强的竞争力。利用中国对南亚的进、出口商品分类数据进行计算时,发现初级产品SITC0-4中,中国SITC2、SITC4两类产品TC指数都为负数,表明进口小于出口,竞争力较差,南亚则更有竞争力;SITC0类产品,中国竞争力并不明显;就SITC1、SITC3这两类产品而言,除个别年份外,TC指数都大于0,且接近于1,表明在这两类产品上,中国与南亚相比,竞争力还是很强的。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SITC8中国与南亚相比,竞争力很强,SITC6类产品上,总体上竞争力呈现增加的趋势,但竞争力较低;在资本密集型产品SITC5、SITC7两类产品中,中国在SITC7类产品上竞争力一直很强,在SITC5类产品上竞争力表现为增强的趋势。在SITC9类产品上中国竞争力表现为下降的趋势。

(二)产业内贸易指数

产业内贸易指数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利用格鲁贝尔-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分析中国与南亚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以及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特征。G-L指数的公式表示形式为:范围为[0,1],当在0.5-1之间时,表示产业内贸易优势明显,两个贸易伙伴之间更倾向于产业内贸易;相反,当在0-0.5之间时,则产业间贸易具有优势,作用更明显。分析中国与南亚就各类商品产业内和产业间的贸易情况可知,在产品贸易过程中,中国与南亚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贸易的产品中,SITC0类产品GL指数一直在0.5以上,产业内贸易优势突出;SITC5、SITC6两类产品GL指数呈递减趋势,逐渐减小到0.5以下,表明这两类产品呈现出由产业内贸易向产业间贸易转变的形态;SITC1、SITC3、SITC9这几类产品除了个别年份GL指数大于0.5外,其余年份均小于0.5,总体表现出产业间贸易的形态;其他类目的产品产业间贸易的形态显著,GL指数一直小于0.5。分析中国与南亚双边货物贸易结构不难看出,中国主要向南亚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初级产品,产业间贸易特征明显,双方贸易互补性强,未来随着南亚国家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国与南亚合作领域将不断扩大,贸易发展潜力较大。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中国与南亚国家之间合作现状以及贸易关系指数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上竞争力更强,南亚则在原料类产品出口上更具竞争力。中国的制造业一直较为发达,在出口中时,制造业产品占据较大的比重;南亚主要以农业为主,初级产品以及原料类产品较为丰富,是其主要出口产品。因此,中国与南亚进行贸易时,中国的工业制成品竞争力较强,南亚则在原料类产品出口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下转第276页)

(上接第13页)

中国与南亚的贸易中,双方产业内贸易为主,贸易互补性更强,贸易合作前景更大。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落实,中国正逐渐加强与南亚和合作交流,在很多领域上中国与南亚已进行了良好的合作。虽然南亚中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潜力还尚未开发,在世界贸易中地位较为落后,与中国贸易联系还较为松散,但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国会不断加强与南亚的合作,把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带给南亚,未来合作空间巨大。

(二)建议

在当前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下,中国要加强与南亚之间的经贸合作,推动双方携手合作共赢。首先,中国要借助当前建设“一带一路”的契机,加强与南亚间的贸易往来,在发展贸易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南亚国家的投资,秉持开放的态度,把资金、技术、设备等带到南亚国家,帮助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公路、铁路、港口等,降低贸易运输成本,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促进其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进而实现南亚国家国内的产业升级,改变南亚以初级产品和原料类产品出口为主的贸易模式,实现产品贸易结构的优化。其次,还要充分利用当前双方贸易竞争优势,加强彼此间的贸易合作,提高贸易水平。同时,中国也要认识到,南亚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在与南亚进行贸易时,一方面要保证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加强中国出口产品的创新和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逐渐使中国成为南亚国家不可替代的贸易伙伴。此外,要积极加强与南亚联盟的对话交流机制,实现双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更要借助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团结各国力量,发挥各国优势,形成以“一带一路”为基础的新的合作模式。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作者简介:韩笑(1994~),女,满族,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合作。

参考文献

[1]韓永辉,罗晓斐,邹健华.中国与西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J].世界经济研究.2015(3).

[2]张会清,唐海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联系问题研究—基于贸易强度指数模型的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7(3).

[3]杨立卓,刘雪娇,余稳策.“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互补性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5年(3).

猜你喜欢

背景一带一路分析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分析:是谁要过节
跟踪导练(一)5
回头潮
基于Modelica的高炉顶压控制仿真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