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歌教学”下大班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与策略研究

2018-10-21刘娟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8期
关键词:儿歌幼儿教学

刘娟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对学龄前的幼儿阶段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如何科学地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可以积极借助儿歌的形式。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儿歌能够在幼儿的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儿歌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中的方式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儿歌在幼儿教育中的现状,提出了合理运用儿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合理举措,以此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当前儿歌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1.对儿歌的重视程度有所欠缺,觉得儿歌是唱着玩的

从目前来看,作为有效的儿童文学资源,儿歌在幼儿教学中受到了一定的忽视。很多幼儿老师在课堂中或游戏过程中,尽管也能够积极运用儿歌,但是目的主要是吸引幼儿兴趣,以及营造教学气氛。而大部分老师对儿歌的潜在价值都不能合理发掘,更别说借助儿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很多幼儿教育中都不能科学借助儿歌的价值与作用,因此就不能自觉运用儿歌资源,起不到合理促进幼儿成长的作用。

2.运用儿歌教学的方式存在问题,以为儿歌只需要被动式的念熟

一些幼儿教师在运用儿歌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是借助一边教育幼儿知识,一边唱儿歌的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枯燥,不能有效促进幼儿兴趣的激发,缺乏新颖性,而且不能积极体现儿歌在培养幼儿良好習惯中的作用与价值。

3.儿歌资源相对缺乏,很多教材注重故事理解和文章阅读

在调查幼儿教育过程中,发现很多幼儿教师对培养幼儿习惯方面的儿歌了解甚少,能够记忆下来的仅仅有两三首。另外,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很多老师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对儿歌方面的掌握与了解,因此不能积极满足幼儿教育的需求,使得很多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都不高,起不到促进幼儿成长的作用。

1.加强儿歌教学资源的挖掘筛选

作为幼儿园来说,应该积极提高对幼儿儿歌的重视。对于幼儿来说,儿歌能够伴随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儿歌的价值在幼儿的发展中是极其重要的。而针对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的目标,应该积极挖掘这一方面的儿歌内容。因此,幼儿园应该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一方面,可以积极选购一定儿歌类的书籍与连环画,在阅读角中增加儿歌类书目;其二,可以积极发挥教职工与家长的作用,积极拓宽儿歌搜集的渠道,使更多的儿歌素材能够进入到幼儿教学中;其三,作为幼儿教师来说,可以与各个老师之间交流自己小时候的童谣,搜集关于良好习惯培养方面的儿歌内容,并且还要能够进行合理地加工与创新,以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等;最后,还可以鼓励幼儿,积极关注生活中以及书籍中关于儿歌的内容。

2.注重儿歌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

对于幼儿教学来说,应该积极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在幼儿儿歌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对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分析与考虑。并不是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适用于幼儿教学的。因此,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在教学儿歌,促进幼儿习惯培养的过程中,主要放在培养孩子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可以借助诵读、吟唱的方式,熟悉儿歌的内容。要想培养幼儿的爱阅读的习惯,可以借助《爱阅读》这首儿歌的方式,教师可以一边在做动作的过程中,一边向幼儿传授这首歌,从而能够激发幼儿的阅读积极性,有助于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另外,对于中班、大班的幼儿来说,在一般的吟唱、诵读基础上,可以鼓励幼儿进行改编与创作儿歌,以此能够促进幼儿创造力的提高。例如,老师为了培养幼儿安静阅读的好习惯,可以播放一些安静优美的儿歌,营造一种轻松舒适的阅读氛围。

三、儿歌教学内容的判断性

我们选择与幼儿生活接近的儿歌内容,幼儿学起来易懂、感兴趣。如《上下楼梯》好宝宝,上(下)楼梯,小手扶着小栏杆,你不推,我不挤,一步一步往上(下)走。我们的班级在楼上,因此,上下楼梯是必不可少的事,孩子们学会儿歌,在上下楼梯时就边走边念,无形之中也让幼儿懂得了上下楼梯要遵守次序,要一个一个的走楼梯。

四、儿歌教学环境的创新性

《纲要》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幼儿的生活、学习、成长离不开周围环境的作用,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我灵活利用周围环境来学习古诗。

1.在自然环境中学儿歌

教育家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当幼儿午睡时,为了让幼儿将自己的衣服叠整齐,我们的儿歌《叠衣歌》发挥了作用,孩子们一边叠脱下来的衣服,一边念着儿歌,叠一件,念一遍,这样幼儿就在叠叠、看看、说说中学得轻松愉快。

2.在正规教学活动中学儿歌

课堂活动是老师有目的地选择好儿歌内容,准备好教具,精心设计好教学程序,由表及里,让幼儿在自觉状态中学会、学好。如《数饼干》。我先出示几幅画,让幼儿观察画中有些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小鸟、小鸭、小猫……这些动物图案,然后出示圆形饼干实物,以小饼干的口吻,让幼儿熟悉了解儿歌,让幼儿跟着小饼干来学习儿歌,这样的学习过程幼儿轻松愉快,兴味盎然。

五、儿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我们传统的儿歌教学却往往停留在让幼儿记忆、朗读的层面,而没有让幼儿感受儿歌的美感。那么怎样来开展儿歌教学?充分发挥儿歌的教育价值,使之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使幼儿对儿歌感兴趣的关键。在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故事讲述法

故事是幼儿百听不厌的,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我常常会根据儿歌的内容,把儿歌编成一个个小故事有表情地讲给幼儿听,然后再教幼儿朗诵儿歌。如《小闹钟》,让幼儿从小闹钟故事中理解儿歌内容,因此,幼儿学习这首儿歌,学得很快。

2图文结合法

幼儿前期的儿童对于儿歌,他们还不会有意识地去记,有时是自然而然记住的,而且记忆不能保持很长的时间。图示、图文结合法是将所要学的儿歌的图片、图示、文字先后出示在幼儿面前,给幼儿以直观的视觉效果,这种方法幼儿理解接受起来容易。如《红灯笼》,让幼儿为各种灯笼涂色,利用这种形式让幼儿理解儿歌,感受儿歌意境的美好。

六、儿歌教学方法的有趣性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拓展幼儿的阅读空间。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听说游戏、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和文学活动,引导幼儿逐渐了解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对应关系,而儿歌教学就这方面的优势。在儿歌《春天是一本书》以后,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在音乐中一起来演一演,共同描绘出一幅春天美丽的图画。幼儿通过快乐的表演、有韵律的动作,自由抒发了情感体验。在这些活动中幼儿还可以听听唱唱自己学习的儿歌、歌曲,讲讲自己听过或看过的故事,还可以表演故事。每当阅读内容中出现有趣的角色或动作,也易于表演时,教师可鼓励引导幼儿和同伴分派角色,共同开展表演游戏,在游戏中再现阅读的内容。当孩子们戴上头饰,拿上道具表演故事时,台上台下相互呼应,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手舞足蹈,乐不可支,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幼儿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且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语言表达。

七、本次活动的研究效果

经过这一年的儿歌教学,幼儿在朗诵儿歌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每位幼儿都能背出8-10首儿歌。大部分幼儿能够知道儿歌的意思并能灵活的运用。《穿衣服》《叠衣歌》能让幼儿在午睡前后边说边做,灵活运用。《上下楼梯》《滑滑梯》让幼儿明白了要遵守次序的道理。《洗手》《小牙刷》让幼儿掌握的正确的洗手、刷牙的方法。总之,开展儿歌教学以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不会自满,会继续丰富内容、形式,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

八、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们在今后课题的开展中将继续探索儿歌在各年龄阶段儿歌与主题相结合的研究,积极向有关专家咨询儿歌与幼儿园整合方面的经验与做法,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更优化。

猜你喜欢

儿歌幼儿教学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识字儿歌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睡觉儿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儿歌6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