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2018-10-21任华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8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任华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为其今后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要考虑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现实条件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问题,从而使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保证。对于小学生来说,新颖有趣的问题也会将他们学习与探究的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体。那么教师就要精心地设计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下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发展。

一、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问,有助于他们将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整合,并用语文的视角来分析并解决问题。而且,熟悉的生活情境也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可以降低学生内心的抵触情绪,从而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巧妙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问题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手段之一。

例如,在教学课文《风筝》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回想一下春天来临时他们去公园放风筝的情景,有些学生可能还没有自己放过风筝,那么教师也可以让这些学生说一说看别人是怎样放风筝的,并鼓励学生也去放风筝。在充分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后,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些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如:(1)哪位学生知道风筝名称的由来?什么地方的风筝最多呢?(2)你知道都有什么样的风筝呢?你最喜欢的风筝是什么样的?(3)在放风筝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通过提出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从而为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借助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大部分小学生都爱听故事,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投其所好,将教材中的内容改编成一个充满趣味的小故事,学生听故事的过程也就是学习课文的过程。并且,在学生津津有味听故事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从而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

例如,在教学课文《找骆驼》时,教师就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讲到老人说出那只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这个老人知道骆驼驮着什么呢?是不是他把骆驼藏起来了呢?”这时学生就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对学生给出的结果给予多元而全面的评价,对于积极活跃的学生,教师也可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将这个故事补充完整。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不仅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参与课堂的乐趣,有助于激发出学生内心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创设问题情境解决课堂难点

小学的语文教学中也会存在一些令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这类情况多出现在一些抒情散文、历史型记叙文或古诗词的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人生经验较少,所学的知识有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问题情境巧妙多样地设置以使学生接受。比如在学习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这一首诗时,学生对红军当时的条件不太了解,所以无法深入到诗词中去体会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伟大。课堂开展前可以先设立“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的呢?”的问题,让学生们对这首诗创作时作者所处的环境有一个认识,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体会到红军精神的内涵,从而突破课堂难点。

四、创设问题情境探寻课堂中心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老师的课堂教学都要紧密围绕着本课的中心展开,为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一定的方向性,教师要时刻把握主题,突出中心,在主题的引导下创设问题情境。许多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很难概括出课文的主旨,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巧妙引导。比如,在学习《跳水》这一课时,课文通过船长成功解救孩子的过程,揭示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要学会及时对情况做出判断然后采取果断的行动”这一主旨。在学生做了一定的预习作业后,教师可以这样开展问题情境的创设:“船长为什么解救孩子前先威胁孩子,让他跳入水中”“这样的行为反映出了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对船长异常的行为很是好奇,所以迫不及待地寻求问题的答案。一旦这两个问题得到解决,主题也就很明确了。

五、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矛盾点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从矛盾点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难免会碰到与现实生活距离感较远的课文,遇到这类课文,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讲究技巧。比如在学习《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时,抓住标题中“飞”这个字,学生会想知道为什么要“飞夺”。基于这样的任务驱动,就吸引学生对红军征途中重重困难的探究。这样的问题情境的设定有助于学生融入到文章中去,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興趣。

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我们发现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更加丰富,内涵更为深刻。语文的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开拓学生的眼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问题情境这一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学生们在解决问题时,与同学和老师紧密合作,加强了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对学习内容的分析,更容易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还会锻炼出自己的理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提升自我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从长远角度来看,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问题情境的开展中得到升华。

结束语

将问题情境很好地利用到教学中是深化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具体措施,教师要正确看待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反省自身的教学理念,寻求最适合学生的教学路径。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应用好问题情境,可有效地增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会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钟钦,创设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文汇,2015(2):105-106

[2]单东相.“情境创设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07):193.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