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定教,逐个脱“困”

2018-10-21骆淑芬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8期
关键词:学困生校园学校

骆淑芬

摘要: 学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农村小学为数不少。由于家庭教育跟不上、学习习惯差、自主能力不强等原因,学困生们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育干预“一个也不能少”。本文在了解学困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校园活动,对学困生的在校干预措施、校外干预措施进行了研究,致力于提升学困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学困生干预训练个别化计划校园活动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乃名副其实的城中村,有近一半的学生为外来务工子女。由于欠缺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教育监督落后、对学习不重视等原因,各个班级中仍存在为数不少的学困生。

自2017年以来,学校各班主任把班级中后30%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学校管理到学科一线教师角度都进行了系列干预措施,学困生在学业及各项习惯的培养上都取得了稳步提升。

一、学生是基,全面了解学困生特点

学困生在各班级中所占的比例不同,他们有其特殊性。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先了解学困生的“特点”,才能对“症”下“药”。

1.勘察学习环境

据调查,学困生的形成十之八九和家庭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家庭环境是进行教育干预的基础。因此,我设计了《学困生家庭环境调查问卷》,对30余名学困生进行相应的情况了解,对特殊个案的养育者也多次安排了面谈,对其复杂性和多变性做了相应的记录和分析后,获得了较为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2.分析既定学情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指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已有知识、实际需要、能力水平等情况。因此,在班主任们及科任老师们的协同下,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统计和分析,学科学习的分析,课堂观察记录,家访,老师谈话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

3.落实量表测验

为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性,我还协助老师们给比较特殊的孩子做了相对专业的量表测验。对学生的拼音认读、朗读、阅读、概括、书写、表达、数学运算、理解、绘画等方面做了评估。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

二、实施干预,全力保障校园教学效度

学校是学困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阵地,学校干预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做好学校教育干预是促进学困生脱“困”致“富”的重要途径。

1.分层课堂教学,打好主战场

在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各教研组根据“分层教学”目标,拟定教学策略,进行执教。学校对学困生的“教”和“学”的情况进行定期调研。每月月考分析后30%的学生情况。在教学活动当中,一线老师们对学困生的“分层”教学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好评。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作业的分层设计,挑拣基础的题目供给学困生进行反复练习;老师还针对学困生进行了“单元清”“周周清”“月月清”的设计,提升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2.专业能力训练,立好奠基石

在对30余名学困生学情了解的基础上,年级组根据成因不同把他们分为三个不同的组,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特殊训练。在视觉、注意力、听觉理解力等专业能力的长期和定期训练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3.制定个别计划,缩小学分差

自学校行使“星章”(一种奖励制度)以来,学生一直乐在其中。星章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对于学困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奖励机制,因为他们很少有机会获得星章。因此,针对此类情况,学校建议班主任及科任老师给学困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修定成册。此外,班主任们还建立了学困生成长档案,包括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学习情况、与同学、教师之间的互动等活动。

三、校园活动,全面提升学困生综合素质

在举行各种校园活动时,学困生经常就是“遗世独立”者。他们不爱参加此类活动,也常常被老师们所忽略,因此也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1.鼓励积极参与社团活动

学校把“巧手制作”“种植社”两个社团融入到学困生教育干预当中,锻炼学困生的精细动作、专注力、审美力等。当孩子处于低年级时,往往是创新能力和兴趣最强的时候,抓住这个特点,再结合学校花卉特色的大环境,把“花卉制作”与“巧手创新”等项目巧妙地相结合,通过制作图文并茂的读书卡片、小报、实物等形式吸引学障儿童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让他们在过程中感受创作过程的新奇和培育生命的喜悦,从而充实个案的课余生活。

2.努力融入“阅读月”系列活动

人说“阅读就像一把钥匙,能开启疑闭的大门。”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学校语文老师们专门搜集了100个儿童小故事,坚持每天中午利用午休时间和他一起读一个故事。为了防止一层不变,我们还设计了许多方式,有“我读你听”“你读我听”“共同朗读”“默读”“圈圈画画”等。在读完故事后,我还专门设计了一些问题进行“花式问答”:有“脑筋急急转”“花案上填写”(如一朵花上填写人物关系、连线、闯关等),辅以精神或物质的“奖励成交”,一方面提升阅读理解,一方面强化阅读兴趣。

3.认真落实“争当校园小主人”计划

学校运动会,学困生也能积极参与其中,或在队伍的最前面举班牌、红旗,或管理班级中的小团队纪律,或参加特别比赛项目,如投羽毛球,夹珠子等活动。老师还鼓励学困生走向主席台,进行简短的发言等。当然,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科技节、绘画比赛、书法比赛当中,并给他们创造特殊的展示机会。

四、内外结合,家庭辅助有保障

教育家陈鹤琴说:“儿童的教育是整个的,继续的。”然而,就调查问卷及多次家访发现,研究对象家庭教育环境中有许多方面不利于学困生的学习,想要干预效果更好,就必须家校合作,杜绝“在校有在家无”的情况。因此,我做了以下工作:

1.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的引导

通过调查发现,30余名学困生中学习困难形成原因多多少少和家庭有关系。因此,根据学困生地区分布不同的情况,我校指派了三批教师进行家校沟通,了解学困生的教养方式和态度等方面的资料,建立与家长间的密切关系,取得家长对老师工作的大力支持。

2.生活训练的有效落实

在日上生活当中,抓住与孩子语言互动的良好机会,积累词汇、短句,培养语言思考能力。如:在公园里,你都看见了什么?指导用上“和”或“有的……有的……有的……”说话,给孩子交流的机会,让个案在“润物细无声”下突破自我,促进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在教育干预实施的过程中,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许多学困生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上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不少同学开始对各门学科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当然,学情是可变的,特别是学困生。他们的复杂性和可变性都需要教师们在日常的相处中慢慢地去发现和总结,随时改变自己的教育干预策略。此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育干预的过程中,教师们还要注意让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知道自我约束、主动学习、自我突破,不再时时处于被動的学习状态,要逐步达到懂学习,会学习,能学习的大目标。

猜你喜欢

学困生校园学校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