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公式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2018-10-21陈浩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数学公式逆向数学教师

陈浩

摘要: 数学规律、数学公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巨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数学规律与公式的内外延含义,促进学生对数学公式能够灵活运用,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公式教学学生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公式是数学定理的符号语言表达形式,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公式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将公式教学作为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的载体的观念,应注重它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公式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运用公式的能力。本文结合公式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数学教师要巧妙地引入公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引入公式时,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猜想,激发学生探索动机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公式的引入,应采用多种方法,除了直接引入外,还有竞赛引入和辨析引入等多种方法。

二、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动手推导证明公式。公式的推导证明是公式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思考,从多角度多方面推导证明公式,从而更加深刻理解公式,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批判性和广阔性。另一方面,某些数学公式的推导证明过程往往比公式本身还要重要,因为它的证明过程隐含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而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大法。因此在数学公式的推导证明中,教师要尽可能挖掘其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揭示其內在规律,否则会削弱公式本身的功能。例如比例的等比性质的证明,采用了引入参数法,这种方法对解决某些数学问题很有用,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引导学生推导证明这个公式,还要掌握记忆该公式的证明方法“引入参数法”的运用。

三、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方法去分析公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公式的语言分析。数学语言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象语言。由于数学公式的符号语言比较抽象,在公式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这三种语言的表达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的转化,发挥各种语言的优越性,达到持久记忆公式,灵活运用公式的目的。

2、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公式的结构分析。数学公式的特点之一,是公式中量的关系的确定性,在公式教学中,注意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找出规律,寻找美感。例如公式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从而达到判别公式理解记忆公式的目的。

3、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公式的适用范围的分析。数学公式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在公式教学中要完整地掌握它(包括条件、结论和适用范围)。而其中公式成立的限制条件是学生运用公式时容易忽视的问题,往往会由此而导致错误。因此,在公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公式的条件,明确公式的适用范围。掌握这一点,对准确理解公式很重要。

4、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公式的普遍性的分析。一般来说,公式中的字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解公式的普遍性,有助于我们全面、正确认识公式,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克服思维的表面性与不求甚解的毛病。例如乘法公式中,字母既可表示数(正数、负数、有理数、无理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多项式等代数式。

四、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公式,做到举一反三。在公式运用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要有层次、有意识、有目的,通过例题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综合的运用,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1、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善于正用公式,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在公式教学中,正用公式是掌握公式的起步和前提,课本上安排最多的是正用公式题,要充分利用这些题的作用,训练公式的正用,为其它层次的运用作好准备,应克服那种认为直接用公式解题,学生不教也会的做法,只有让学生在正用公式中,理解和记忆公式,才能达到高层次的运用。

2、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能够逆用公式,培养学生思维的辩证性。逆用公式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式,公式的逆用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方法和技巧,是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重要手段;而逆向思维是深化公式、掌握公式的重要途径。但学生习惯公式的正用,不善于逆用,这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在公式教学中,有必要作一些补充和强化,注意对逆向思维的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意识和习惯,帮助学生从正向思维过渡到双向思维,使学生意识到逆用公式解题的常规性和重要性,提高对公式的应用能力。例如对于乘法公式,正用,可进行多项式的乘法运算,逆用可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逆向运用幂的运算性质,可使许多运算简便。

3、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变用公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在公式教学中要对公式进行适当的变式、变形,使学生在变式中活化思维。公式变形可通过变换问题的条件、结论的形式和内容,得出不同水平的问题,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理解问题的本质。通过解决相关问题,可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相关公式,摆脱思维的定势的影响。例如,由平方差公式(a+b)(a-b)=a2-b2可得变形式a2=(a+b)(a-b)+b2可安排这个公式的运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体验数学公式的美。

4、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公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程度,善于发现问题,解决并引伸问题是思维创造性的表现之一。公式与公式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内在联系,在公式教学中应注意对所学公式的串联、综合,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联想,全方位的思考,提高综合运用公式的能力,应让学生明确不是所有的题都是能直接应用公式解决,需要我们经过加工创造灵活综合地运用公式才能解决,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和创新意识。

总之,数学公式的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在公式教学中,应注重公式的引入、推导证明、分析、与运用,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下)》;李丽

[2]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现代技能开发》2000年05期;兰绍瑞;

[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1);彭世柳

[4]初中数学的学习策略及教学探讨;《新课程·上旬》2015,(8):330-331;宋明玥

[5]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探究能力;《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年;第03月08;文敏

[6]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2年7期;孙留霞

猜你喜欢

数学公式逆向数学教师
形神兼备,聚焦小学数学公式定律教学策略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碳排放效应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数学公式识别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活用数学公式 优化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巧拼火柴棒
逆向应用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