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粤北地区农村污水治理技术分析

2018-10-21叶昌良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治理技术

叶昌良

摘 要:随着广东省粤北地区经济逐步发展,居民收入逐年提高,大多数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大部分地区农村污水未经处理就任意排放,致使河湖水质污染、居住环境恶化,威胁居民饮用水安全。文章主要分析粤北地区农村污水现状、特征及问题,并据此对污水治理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粤北地区;农村污水;治理技术

1 前言

根据国家和广东省有关的环保政策要求,到2018年底粤北地区80%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要得到有效处理,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B标准。虽然粤北地区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正在推进,但是处理设施覆盖率、工程实施进度仍达不到实际需求,并且存在收集难度大、处理效果不稳定、运行维护困难等问题。有效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具有改善人居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保护地区水环境等作用,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建设目标[1]。

2 粤北地区农村污水治理现状及问题

2.1 污水治理现状

目前,广东省粤北地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较为缺乏发,农村污水PPP治理模式的项目大多数处于筹备阶段,未进入到具体实施阶段,大部分行政村尚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只有部分示范村建有氧化塘、人工湿地和水解酸化池等简易处理设施。

2.2 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部门多,信息资料共享不足。目前,粤北地区以住建局为全县/市主管单位,统筹辖区内的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但实际上各部门污水建设管理的资料和信息未能及时汇总至住建局,信息汇总共享不足。(2)配套管网不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效能不足。部分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存在配套管网不足、站点与管网配套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仍然有部分村民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涌,对村容村貌造成影响。还有的配套管网是雨污合流制,导致污水处理设施进水污染物溶度偏低,不能最大效能的发挥处理设施的效能。(3)农村污水治理缺乏统筹规划思路。粤北地区仅有部分示范村完成了污水设施的建设,已建成的设施缺乏统一的规划,工艺处理效果不稳定,现有站点建成后缺少专业人员管理,缺乏必要的维护,运行效率不高。

3 治理技术分析

3.1 水污染特征

(1)量小且分散,排放系數低。农村居民人均用水量较小,且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农村的人均用水量为90-150L/d,仅为城镇居民用水量的50%,排放途径一般直接泼洒地面或由自家的管渠排放后流至地表。农村污水排放系数0.5-0.8,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系数一般为0.85左右。

(2)组分复杂,可生化性强。农村生活污水不同时段呈现不同的水质,可生化性好,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生活污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含有较多的合成洗涤剂以及细菌、寄生虫卵。通过项目经验实测数据的整理,农村污水水质大致见表1。

(3)间歇排放,呈现规律性。村民生活规律比较接近,一天当中上午、中午、下午都有一个排放的高峰时段,但在早晚水量变化明显,呈现出早晚比白天的排放量大,夜间排放量小,甚至可能断流的,水量变化明显,污水排放呈现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等特点。

(4)来源广泛。除了洗涤、沐浴用水、厨房用水、冲厕水及少量的人畜粪便产生的污水外,还有家庭清洁、生活垃圾堆放渗滤液而产生的污水,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污水的来源会越来越多。

3.2 常用治理技术分析

(1)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工艺。“厌氧处理”是一种生物处理方式,指在缺乏溶解氧的条件下,污水中的有机物在大量厌氧菌的分解作用下,被转化成H20、CO2、CH4等物质,实现污水净化目的。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人工设计、改造而成的半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由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三者构成,水流在湿地内部及表面推进,在流动过程中与土壤、植物及植物根部的生物接触,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湿地植物同时可作为绿化景观,具有提高环境质量、保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工艺的特点:

A.技术成熟,对水质水量变化适应性强,抗负荷冲击,出水稳定,污泥易于处理;

B.针对进水中C、N、P等指标具有同步去除能力,工艺运行灵活,方便调整运行方式;

C.经济节约,电耗少、造价低、占地少;

D.易于管理操作方便,设备性能稳定;

E.环境友好,低噪声、臭气少;

F.占地面积偏大,易受病虫害影响。

(2)MBR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MBR是一种将膜技术和传统活性污泥法结合起来的新型高效污水处理工艺[2],它是将MBR膜组件放置在好氧池(膜池)中,通过膜池前端生化处理工艺段的脱氮除磷处理后,再由泵将污水从MBR膜中抽出。它以膜组件取代传统的二沉池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较高的污泥浓度,从而减少处理设施的占地面积,并且通过保持低污泥负荷减少污泥产量。

MBR技术的特点:

A.污染物去除效率高;

B.工艺简单、占地少、运行灵活;

C.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但是维护需要专业人员进行;

D.膜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膜寿命通常为3-4年;

E.整体运行费用偏高。

4 治理建议及对策

(1)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征求村民意愿,做好前期沟通工作,合理制定治理方案,以便推进实施进度,必要时一村一策。(2)结合污染源的特点、地势地貌、给排水现状和其他施工条件,立足现状,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合理制定农村污水治理的实施计划。(3)污染源及排水现状设施摸查应该细化到户,整治存在污染的小作坊、小工厂等,将每个农村污染源进行收集、处理。(4)污水治理工程应与其他项目(如美丽乡村、卫生村建设等项目)协调统一,尽可能在现状排水设施的基础上实施改造,用经济合理的投资,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5)加强组织管理,实现全过程监管,污水设施应充分考虑远期运行维护的需求,本着建管并举的原则,加强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等过程的监管。

参考文献:

[1] 何刚,霍连生,胡楠,等.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探讨[J].北京水务,2008(6):22~25.

[2] 江伟.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7).

猜你喜欢

治理技术
城市生活污水现状与治理
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的思考
关于公路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技术研究
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治理技术及进展分析
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及治理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