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城市内河的污染治理
2018-10-21郭楠
郭楠
摘 要:目前许多城市内河成了三产行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污管道,致使其水质、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本文结合某城市内河,对其污染治理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城市内河污染治理的必要性,对城市内河污染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并论述了城市内河污染治理的措施与技术,旨在保障城市内河水质达到相关标准。
关键词:城市内河;污染治理;必要性;现状;原因;治理措施;治理技术
1 城市内河污染治理的必要性
城市内河污染治理是城市防洪安全,挖掘城市资源潜力,提高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城市竞争力,美化城市,造福居民的需要。整治将以治污为本,调查复核污染源和沿河排污口,加大截污纳管力度,提高污水纳管率,同时辅以调水、疏浚、绿化等手段。对有些黑臭河道,将采用有成功经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水质净化技术进行治理。对城区所有河道,逐河细化完善设施调度管理,减少沿河排水对河道水质的影响。
2 城市内河污染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1)城市内河污染的现状分析。某城市水系支流多年来由于没有合理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加之流域两岸居民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和倾倒生活垃圾,对流域水体造成的污染比较严重,整个流域水质情况非常差,远远不能达到城市规划的水质要求。据相关统计,目前某河流水质的主要环境指标大致如下:能见度在20cm以内;氨氮浓度在30mg/L左右;化学需氧量在400mg/L左右;溶解氧在20mg/L左右,属于劣五类水质。
(2)城市内河污染的形成原因分析。造成某城市内河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城区居民生活污水、餐饮等服务行业废水的无组织排放和附近居民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造成河道上游淤积堵塞严重,河道内长期积累的河底淤泥及淤泥释放的有害物质,长年无外来客水汇入,导致水体缺乏必要的循环,溶解氧过低,失去水生物、植物生存的必要环境,缺乏自净能力,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纳污河道。
3 城市内河污染治理的措施与技术
结合某城市内河特征,需要采取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与技术,具体表现为。
3.1 城市内河污染治理的措施
城市内河污染治理需要根据国家规划发展的法律文件,按照各个部门的权限,制订中长期的污水截排规划和内河治理规划,按照“内河治理,治污现行”的原则,由勘测设计部门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划分污水治理区域;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水环境规划、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以及城市排水专业规划的要求,确定截污规划和方案。为持续保持城市内河清洁,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建立相应的河道管理机制(含建立工程维护队伍);第二、制定城河河道管理条例;第三、及时清除河道内的各类垃圾(落叶枯枝、有机高聚物制品、各类生物固体废物等);第四、按要求及时收割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第五、根据水生动物种群数量涨落状况,及时捕捞或补充放养;第六、及时更换衰老的植物;第七、及时防治水花生、凤眼莲(水葫芦)、水绵、浮萍的入侵、蔓延;第八、防止非管理人员入河打捞“水草”,破坏水生植被;第九、控制草食性鱼类如草鱼和鳊鱼等对水生植被的危害,及时消除它们。
3.2 城市内河污染治理技术的分析
具体表现为:(1)截污纳管技术。平常天晴雨水管或雨水渠有大量污水的,通过截污井纳入污水系统,下雨雨水管流量大时,截污井可关闭,不流入污水管,直接排入河道,截污井实施的难度在于接入河道的雨水管分散,数量多,只能在污水量集中的地段敷设。(2)配水蓄水技术。结合某河道上游水库的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性地作为中水回用的补充;配水蓄水要靠水库蓄水量及季节的影响,而且污水最终还是排入河道,所以其不是长久治理方法。(3)污泥处理技术。有针对性地去出河道淤泥中污染物富集的部分,控制淤泥疏浚后运输与消纳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二次污染;通过对清理河道受污染淤泥特性分析,及清理过程外部制约因素,关键技术单元及原理为:第一、水力法去除有浮動性的污染富集淤泥;第二、离心沉降使疏浚泥浆造成减量化与固化的效果;第三、固化淤泥(脱水泥饼)按其污染物含量或污染物可浸出性指标及相关环境保护标准选择适宜的利用或处置方法。绿化(农用),填埋和制建材;第四、技术系统的中心单元是脱水固化,作用为运输和场地减量化;淤泥能直接进行处置与利用避免了自然干化会产生且难以控制的二次污染释放。还有一种城市内河道的清治方法,清理河道及淤泥,选好循环水源,确定河道循环水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并隔离不需要清治的河道支流;将用于循环的水源送经净化处理后引入河道。(4)曝气增氧技术。其主要是结合河流受到污染后缺氧的特点,人工向水体中充入空气(或氧气),加速水体复氧过程,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得以净化,从而改善河流的水质;一般应用在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在污水截流管道和污水处理厂建成之前,为解决河道水体的有机污染问题而进行人工充氧,第二种情况是在已经治理的河道中设立人工曝气装置作为对突发性河道污染的应急措施。(5)水生植物净化污水技术。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实施了以凤眼莲净化塘为主的污水处理与利用生态工程,达到治污与增产双重效益。近年来沿海地区利用红树林湿地处理废水也收效显著。可见不论是人工湿地、净化塘,还是其他系统,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污水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发展前景。野芋头、花叶万年青、象草、姜花、绿公主、富贵竹、再力花、大花叶万年青、芦苇、花芦苇、美人蕉、文殊兰、水葱和花蝴蝶等诸多植物,可以作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选种植物,从而扩大了可选植物品种范围,配合适当,可达到美化环境和净化污水功能,可适用于面源性水污染的治理;生物栅及生态浮床净化与修复,在河道中设置生物栅、水芹及海寿生态浮床、水花生及水龙组合浮床、以进一步净化和稳定河水水质,促进水生生态系统修复。(6)生物净化技术。其主要是依托截污、疏浚、增氧等先导工程,分阶段向河水中喷洒高效微生物菌剂,促进河道中污染物的快速净化。为持续保持内河清洁,需利用水体中数量和生物量都极其庞大的浮游生物、微生物的生物链环,有效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和高等水生植物的生境得到显著改善,须实施构建水生动物种群工程。具体表现为:第一、主要底栖动物种群构建:向水体放养铜锈环棱螺、蚌类等,放养量按每亩水面各10kg计算,总放养量约为4000kg。放养方式:蚌类采用吊养;螺类要于水生植被构建起来后水体底层溶氧状况达>3mg/L时才能放养,主要均匀洒投于水深1.5m的沉水植物种植区;第二、鱼类种群构建:放养吃水草碎屑的鱼类种群,如放养鲴类;补充放养吞食藻类的鱼类种群,如放养白鲢;清除食草性鱼类种群,主要清除草鱼、鳊鱼;放养适量的凶猛性鱼类,如乌鳢、鲶鱼等,以控制吃浮游动物的小型鱼类种群。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内河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其具有城市景观、泄洪排涝、城市水源供应等功能。因此为了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必须加强城市内河的污染治理。
参考文献:
[1] 梁启震等.城市内河的问题及其治理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7).
[2] 张彦敏等.城市内河污染成因及治理对策——以天津市南开区为例[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7).
[3] 王蓉.典型城市河道自净能力研究与模拟[D].苏州科技学院,2015.
[4] 李涛等.生态工程技术在城市河湖污染控制中的综合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