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探索

2018-10-21朱锹林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热爱体验

朱锹林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对于艺术欣赏的追求越发强烈。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深受观众的喜爱,舞蹈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舞蹈教育中,舞蹈的表现力是舞蹈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只有赋予了舞蹈强烈的表现力,演员的舞蹈也就有了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即可以震撼欣赏者的心灵。舞蹈教学中影响舞蹈表演者表现力的因素主要是其自身的因素,分为客观因素(表演者自身条件、表演者舞蹈技巧的学习)与主观因素(表演者对舞蹈的喜爱程度及其对舞蹈剧目的理解程度)。本文在详细分析以上因素后,提出了高校在舞蹈教学中培养表演者舞蹈表现力的部分措施。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 舞蹈表现力 热爱 体验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艺术表演和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舞蹈作为基础艺术门类之一,其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下对于舞蹈教学的新要求——舞蹈表现力。传统教学方式更多关注舞蹈技巧的展现,不重视表演者舞蹈表现力的展示。但实际上,舞蹈表现力才是舞蹈表演的核心与灵魂,技巧再精妙也只是在模仿,而舞蹈表现力却是在创造,创造情感,感染观众,这才是舞蹈教学应达到的目的。[1]

一、影响舞蹈表演者表现力的因素

1.表演者自身条件

表演者自身条件对其舞蹈表现力影响很大,这里的自身条件主要指表演者的身体条件和舞蹈天赋。表演者自身的身体条件对于舞蹈艺术来说相当重要,因为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体形就无法学习、表演舞蹈,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优秀的舞蹈演员特别关注日常饮食,严格控制每日的饮食以确保优美的体形不会走样。舞蹈学习中努力固然重要,但表演者的舞蹈天赋也很重要,这决定了一个舞蹈演员能在舞蹈表演的路上走多远。我国每年培养数以万计的舞蹈学生,但最终成为优秀舞蹈家的只有几个,这大部分是由天赋所决定的。

2.表演者的舞蹈技巧

舞蹈技巧是舞蹈表演的基础,即首先你要会跳舞,之后才能讨论舞蹈表现力。如果一个舞蹈演员连舞蹈基本动作都不熟悉,甚至不会,那么培养舞蹈表现力就无从谈起。舞蹈技巧是培养表现力的基础,只有在相当熟悉舞蹈各种动作的基础上,表演者才会有感而发,在表演中融入情感,并展现情感,舞蹈才拥有生命力,其表现力才会增强。

3.表演者对舞蹈的热爱

表演者对舞蹈艺术的热爱是其舞蹈展现出表现力的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都知道只有热爱与兴趣才会最大程度的推动我们进行探索与学习,舞蹈学习也不例外。对舞蹈的强烈的热爱可以推动我们主动去孜孜不倦的学习舞蹈,学习更加高难度动作、学习更加多样化的技巧、深入了解一个舞蹈剧目的内涵和故事,由此表演者与舞蹈产生共鸣,舞蹈表现力也就自然而然的展现出来了。

4.表演者对舞蹈剧目的理解

表演者表演舞蹈剧目时,首先对舞蹈剧目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是展现舞蹈表现力的前提。舞蹈剧目不仅仅是一系列的動作,它内在的表现为一种情感、一种思想,舞蹈剧目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被深深的融入到剧目之中。一部剧目就是创作者的心灵表达,因为他已经无法用语言进行描述,所以只有诉诸于舞蹈动作来表达其内心深处的秘密。而这在舞蹈教学中,老师是不会说的,他也说不出来,只有表演者自身进行体会,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才是舞蹈剧目的真谛。否则,无论一个表演者将舞蹈剧目背的再熟悉,舞蹈动作表演的再熟练、连贯,那也只是没有情感的故事、没有灵魂的动作,只是模仿而已。

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杨丽萍的孔雀舞闻名中外,这不仅与其自身天赋与努力有关,更重要的是其对孔雀舞中的孔雀的了解。她把一头骄傲的、美丽的孔雀演活了,在舞台上的她已化身为孔雀,用孔雀的动作展示着这世间独一无二的美,舞蹈表现力、感染力极强。

二、高校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措施

1.明确舞蹈教学培养目标

目标指引前进的方向,目标的确立尤为重要。高校在舞蹈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确立培养目标——舞蹈表现力,与传统舞蹈教学严格加以区别。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下,在开展相应的教学计划的安排、教材的选择、教学方式的转变,所有舞蹈教学必须有助于教学目标——舞蹈表现力的培养——进行,只有这样舞蹈教学才不会偏离方向,落入传统舞蹈教学的窠臼。

2.加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

舞蹈基本功是一切舞蹈表演,只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才能使学生有额外的精力去探究舞蹈中的情感,增强舞蹈的表现力。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基本功是学习舞蹈的基石,是解决身体的力量、软开度、协调能力以及控制能力的不二法宝[1]。因此,高校舞蹈教学中,基本功的训练是重中之重,无论是对于传统舞蹈教学来说,还是对于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来说。

3.要求学生善于体验生活,提升情感的敏感度

学生只有善于体验生活,才能更容易的发现生活中细小的美,才能保持对情感的敏感性,而这是舞蹈表现力的来源之一。艺术本身就来源于人们的生活,舞蹈的各项作品及塑造的形象都是再现以往的社会现象及生活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鼓励学生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灵感,丰富自身的想象力。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景象来丰富自身的情感,让自身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去,这样演绎出来的舞蹈才会拥有强烈的表现力[2]。

参考文献

[1]张晶晶.论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音乐大观,2014(17).

[2]姜文.论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6(3).

朱锹林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对于艺术欣赏的追求越发强烈。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深受观众的喜爱,舞蹈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舞蹈教育中,舞蹈的表现力是舞蹈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只有赋予了舞蹈强烈的表现力,演员的舞蹈也就有了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即可以震撼欣赏者的心灵。舞蹈教学中影响舞蹈表演者表现力的因素主要是其自身的因素,分为客观因素(表演者自身条件、表演者舞蹈技巧的学习)与主观因素(表演者对舞蹈的喜爱程度及其对舞蹈剧目的理解程度)。本文在详细分析以上因素后,提出了高校在舞蹈教学中培养表演者舞蹈表现力的部分措施。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 舞蹈表现力 热爱 体验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艺术表演和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舞蹈作为基础艺术门类之一,其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下对于舞蹈教学的新要求——舞蹈表现力。传统教学方式更多关注舞蹈技巧的展现,不重视表演者舞蹈表现力的展示。但实际上,舞蹈表现力才是舞蹈表演的核心与灵魂,技巧再精妙也只是在模仿,而舞蹈表现力却是在创造,创造情感,感染观众,这才是舞蹈教学应达到的目的。[1]

一、影响舞蹈表演者表现力的因素

1.表演者自身条件

表演者自身条件对其舞蹈表现力影响很大,这里的自身条件主要指表演者的身体条件和舞蹈天赋。表演者自身的身体条件对于舞蹈艺术来说相当重要,因为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体形就无法学习、表演舞蹈,这也是为什么許多优秀的舞蹈演员特别关注日常饮食,严格控制每日的饮食以确保优美的体形不会走样。舞蹈学习中努力固然重要,但表演者的舞蹈天赋也很重要,这决定了一个舞蹈演员能在舞蹈表演的路上走多远。我国每年培养数以万计的舞蹈学生,但最终成为优秀舞蹈家的只有几个,这大部分是由天赋所决定的。

2.表演者的舞蹈技巧

舞蹈技巧是舞蹈表演的基础,即首先你要会跳舞,之后才能讨论舞蹈表现力。如果一个舞蹈演员连舞蹈基本动作都不熟悉,甚至不会,那么培养舞蹈表现力就无从谈起。舞蹈技巧是培养表现力的基础,只有在相当熟悉舞蹈各种动作的基础上,表演者才会有感而发,在表演中融入情感,并展现情感,舞蹈才拥有生命力,其表现力才会增强。

3.表演者对舞蹈的热爱

表演者对舞蹈艺术的热爱是其舞蹈展现出表现力的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都知道只有热爱与兴趣才会最大程度的推动我们进行探索与学习,舞蹈学习也不例外。对舞蹈的强烈的热爱可以推动我们主动去孜孜不倦的学习舞蹈,学习更加高难度动作、学习更加多样化的技巧、深入了解一个舞蹈剧目的内涵和故事,由此表演者与舞蹈产生共鸣,舞蹈表现力也就自然而然的展现出来了。

4.表演者对舞蹈剧目的理解

表演者表演舞蹈剧目时,首先对舞蹈剧目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是展现舞蹈表现力的前提。舞蹈剧目不仅仅是一系列的动作,它内在的表现为一种情感、一种思想,舞蹈剧目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被深深的融入到剧目之中。一部剧目就是创作者的心灵表达,因为他已经无法用语言进行描述,所以只有诉诸于舞蹈动作来表达其内心深处的秘密。而这在舞蹈教学中,老师是不会说的,他也说不出来,只有表演者自身进行体会,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才是舞蹈剧目的真谛。否则,无论一个表演者将舞蹈剧目背的再熟悉,舞蹈动作表演的再熟练、连贯,那也只是没有情感的故事、没有灵魂的动作,只是模仿而已。

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杨丽萍的孔雀舞闻名中外,这不仅与其自身天赋与努力有关,更重要的是其对孔雀舞中的孔雀的了解。她把一头骄傲的、美丽的孔雀演活了,在舞台上的她已化身为孔雀,用孔雀的动作展示着这世间独一无二的美,舞蹈表现力、感染力极强。

二、高校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措施

1.明确舞蹈教学培养目标

目标指引前进的方向,目标的确立尤为重要。高校在舞蹈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确立培养目标——舞蹈表现力,与传统舞蹈教学严格加以区别。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下,在开展相应的教学计划的安排、教材的选择、教学方式的转变,所有舞蹈教学必须有助于教学目标——舞蹈表现力的培养——进行,只有这样舞蹈教学才不会偏离方向,落入传统舞蹈教学的窠臼。

2.加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

舞蹈基本功是一切舞蹈表演,只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才能使学生有额外的精力去探究舞蹈中的情感,增强舞蹈的表现力。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基本功是学习舞蹈的基石,是解决身体的力量、软开度、协调能力以及控制能力的不二法宝[1]。因此,高校舞蹈教学中,基本功的训练是重中之重,无论是对于传统舞蹈教学来说,还是对于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来说。

3.要求学生善于体验生活,提升情感的敏感度

学生只有善于体验生活,才能更容易的发现生活中细小的美,才能保持对情感的敏感性,而这是舞蹈表现力的来源之一。艺术本身就来源于人们的生活,舞蹈的各项作品及塑造的形象都是再现以往的社会现象及生活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鼓励学生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灵感,丰富自身的想象力。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景象来丰富自身的情感,让自身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去,这样演绎出来的舞蹈才会拥有强烈的表现力[2]。

参考文献

[1]张晶晶.论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音乐大观,2014(17).

[2]姜文.论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6(3).

猜你喜欢

高校舞蹈教学热爱体验
正确塑造自己当教师的角色
用心为每个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论艺术实践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影响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做心灵的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