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

2018-10-21王雪松

科技风 2018年17期
关键词:深度融合职业教育信息技术

摘要:如今,有些职业学校内部的教学管理呈现出“重视硬件、忽略软件”之类的情况,教学管理没有达成预期的目标。信息化教学除了可以为职业教育注入新鲜的活力外,同时也能够为广大师生带来诸多的便利。唯有将信息技术引入至教学管理活动中来,对科学手段作出创新,健全学校信息系统,对教学管理设施作出变动,提升职教管理各自的效率。下文中,我们要介绍信息化教学管理的意义,对信息技术、职教管理二者的深度融合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职业教育;深度融合

社会的创新演变和信息科技的变动,对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育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让教育工作得到全面、有序地开展。探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确保教学管理走向秩序化、规范化。教育管理工作的和谐,引导职业学校内部的学生了解和掌握职业技能,开拓明朗的发展空间以及未来前景。

一、信息化技术对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对学校而言,教学管理相当紧迫。唯有确保教学管理合格的品质,教学工作才能如期地进行,这也是人才培养、增强教学等级的可靠保障。由于社会的助推,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上日渐扩增,对教学管理也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如今,职业教育日常的教学分类日渐地细化,涵盖了课务、考务、学籍以及教材管理等内容。教学实践,对从前的人工管理带来巨大的冲击。从前的人工管理方式,耗费了很多的时间、人力,同时也有诸多不同的漏洞。该种落后的管理手段,已适应不了教学管理的现实需求。故而,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管理有深刻的意义。教学管理工作呈现了稳定、单一性的特征,利用信息系统来实施管理可以减少很多的人力、资金。开展信息系统管理后,信息处理工作全部交由系统负责,这就减小了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强度。同时,教学资源得到持续地更新,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减少了适当的管理成本。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

科技创新的形势下,信息技术建设逐步地取得惊人的成效,信息化水平大幅地上升。信息技术,如今转变为职业教育必备的要素,转变了职业院校从前的教育模式,能够对教育资源作出全面地共享,开发更多的网络课程,将职业教育推向全新的历史阶段。说到底,信息技术呈现出下列基本的发展特征:1)以技术创新以及效益创收为导向。信息技术除了要关注技术本身的发展外,同时也要用对方法。技术发展必须要以创新为支撑,以人才为核心,以效率为最终的标准。不仅要搞好技术创新,同时更应当抓好人才组织以及技能培训。2)以信息传输以及资源共享为载体。信息化进程在国内全速地推进,社会各界的很多方面也要对信息进行流通,促进资源共享,让不同领域均可以对信息技术进行现代化。

三、深度融合的渠道和方式

将信息技术、现代职业教育之间进行深度融合,让全体的师生能够有条件在院校、社区或是家里利用电脑或是其他渠道进行在线学习;在岗位中,要认真地处理碰到的各种问题。利用职业教育,督促学生掌握更高的技术能力。全体教师均需利用信息技术来协同学生,改善他们的成绩。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扭转学生现有的学习观念,让他们对学习活动保持更多的兴趣,有规划地择业,了解相关的信息。

(一)搭建顶岗实习管理平台,提升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利用WIFI、GPS以及移动基地等相关的定位技术,设计顶岗实习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学生根据个人顶岗实习所在的位置进行注册。学生每日,均要在约定的时间里通过远程的方式进行签到,同时将实习状况进行汇报,杜绝放羊式实习,增强实习的成效。

(二)创建数字化课程平台,补充教学内容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数字化课程平台。以该平台为依托,推出视频、动画或是音频等比较普遍的授课项目。利用电子书将不同科目的知识点或是技能点进行呈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字化电子书的支撑为B/S架构,彻底放弃了纸质教材。全体学生每个人手中都拿到了教材终端,课堂上利用终端能够对教师课件进行下载,处理纸质教材没有办法处理的现实难题。利用教材终端,也能够对实训软件进行操作。

(三)开发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促进教学方法的深度融合

凭借MAC地址的唯一性,借助电子围栏技术能够对数字化课程点名系统作出创新,让管理者弄清学生每日的出勤状况。创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对教学资源以及整个课堂进行管理,及时地对教学信息进行推送;对教学效果作出反馈,让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以及技能的了解情况。另外,管理者也可以对信息进行汇总,梳理学生日常的学习表现和授课情况,合理地整改。

(四)搭建能力测试平台,对评价手段作出优化

以必会知识点、能力过程为考核内容,创建能力测评系统,让学生了解各门课程应当掌握的知识点,抓住过程考核中的核心能力点,让他们在业余时间可以自主学习,学会自我诊断、修缮与完善。利用数字化能力测试平台,可以对评价手段进行深层次融合,确保合格的教育水平。

(五)创建移动式教学平台,优化教学环境

为确保教学系统的稳步运行,校企应当全力合作,提供移动式网络环境。在说好的时间以及场地,对信息进行集中并发,同时达到无延时的良好状态,让学生利用手机或是平板等常见的移动设备来完成有效学习、能力测评。通过开发一体化移动式教學环境,全力地促进教学环境的深层次融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总结

人才培养体系中,教学管理才是最核心的部分。为改进教学质量,应提升教学工作的信息化水平。针对教学管理活动,引入信息化管理除了可以缓解潜在的管理漏洞外,同时也可以优化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为师生提供诸多的便利。故而,我们应当全面地增强信息化意识,处理职业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促进教学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佳明,秦雯.中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与思考[J].科技信息,2010(05).

[2]金鸥贤.提高当前中职院校教学秘书工作质量的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1(18).

作者简介:王雪松(1968),男,汉族,吉林长春人,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职业教育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