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型美丽乡村的规划与建设分析

2018-10-21谭宏波

科技风 2018年20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实践

谭宏波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乡村人们生活方式也日益接近城市,甚至趋于同一水准。因此,城镇化应该具备能促进乡村发展的城镇化,与此同时,美丽乡村建设应该摒弃乡村规划的传统以经济转型带动乡村建设的传统模式,逐步转变为通过改造提升村庄景观环境而提升文化的全新模式,从根本上达到提升景观模式带动乡村建设的目的,事其能很好地为促进我国城乡建设发展提供服务。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实践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的提出,我国城乡规划受到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的提出,旨在促进我国新乡村建设规划,加强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乡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乡村环境卫生,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过程中,规划是整个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使乡村规划得到科学性的发展,真正体现“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和环保理念,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新时代美丽乡村内涵

美丽乡村是统领新农村建设全面、综合发展的新理念,是实现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重要方略略。美丽乡村,建设绝不是为乡村披上一件美丽的外衣,而是在乡村建设时赋予其社会主义核心建设理念,旨在提升乡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让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得到有效提高。

(一)尊重自然,创造生态美

传统村落因其特定的自然地理条环境因素,集山、水、田、宅于一体,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秀丽的田园风光。在建设美丽乡村时,必须充分尊重原有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实现山地、水、平原各具特色。

(二)注重卫生整治,创造环境美

在卫生整治工作上,要达到村庄环境卫生清洁、公共场所专人保洁,还要建立起乡村长效保洁机制,将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落实到位,同时,村集体委派专人定时定点清运垃圾,告别过去垃圾满天飞、随处放这段历史。

(三)完善住房建设,创造建筑美

在住房建设方面,除民居风貌影响村庄形象外,建筑质量的好坏、布局的合理与否也是影响村民直观空间感受最直接因素。因此,在开展住房规划工作时,应该协调当地现状、文化,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地域特色。规划工作应该是在建立在充分了解建筑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导则指导控制建筑要素,确保住房风格的具备统一性和特色性。

(四)合理设置产业布局,创造生活美

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过程中,乡村景观能体现出乡村生活,居民生产则可以创造出乡村物质,因此,乡村景观与合理的产业布局是相互依托、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一旦出现乡村景观与经济生产相互背离,就会变成一种与村民实际生产生活无关的、孤立存在的“景观”。

(五)宣传传统文化建设,创造地方美

如果说一套完整的法规制度是促进城市良好运转的灵魂,那么,约定俗成的民俗文化就是支撑乡村运转的灵魂就。在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实践当中,应该突显乡土特色,继承传统文化,保护传统建筑,力所能及地使村民感受到到熟悉的生活与交往氛围,产生心理上的归属感与亲切感。

二、新时代美丽乡村的规划理念

(1)坚持规划先行、保护传统建筑的规划理念。从多个省份村庄的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很多村民,包括村领导班子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他们往往更钟情于现代化混凝土結构楼房,认为这些是才是上档次、高端的、最能体现该乡镇建设成果的,而对当地地的传统住宅建筑则表现出不屑、轻视的态度,认为那些都太落后了,早已经过时了。

(2)学习他国先进规划理念,韩国是最早倡导“新村运动”的国家,他们经过多年努力,已成功实现了乡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上开展乡村建设的楷模。就当前我国乡村建设现状来看,与韩国20世纪70年代的情况极为相似,如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基础薄弱等。

三、生态型美丽乡村建设实践

本文以重庆市开州区乡村建设内容为例,深入探讨规划范围内的主体建筑、环境优化内容、村庄用地布局情况。

(一)主体建筑

重庆市开州区乡村建筑主体为新型建筑,该地区在开展生态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过程中,在保护传统乡村文化特色基础上,设置了保温结构和装饰模型,并扩建了许多老式建筑;在控制建筑立面与建筑结构间的协同作用的基础上增设多个保护性装置,以烘托出建筑特征,在原有新型建筑主体上加高2、3层。

(二)村庄景观布局

在确定主体建筑特征之后,还要逐步改革村庄的用地布局,围绕主体建筑进行景观环境规划,使其形成一个具有经济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生态景观建筑群。在核心景观的带动下,一系列规划服务项目设施也应随之增加。以景观轴为中心,各农业种植、经济建设项目为景观节点,如鱼塘、驳岸、生态公园等。在重庆市开州区乡村的生态农业基地上,核心景观是由生态公园和新型建筑构成的,它们不仅承担着为乡村居民提供生活空间的责任,还承载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任。

(三)空间环境规划

在新建住房中将农具、储藏、养殖禽类的空间进行增值设计,村民根据个人不同生活需求选择不同的空间环境,每个村民居住空间都形成了高度的统一性,并在统一的基础上,增加了道路系统、水利工程、农田建设、道路景观等方面的空间结构调整。

四、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乡村建设的一个全新阶段,是新乡村建设的延续和升华,更是各级政府应对经济社会背景下村庄所面对的困局,促进村庄进一步发展的重大行动,而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型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内容,但它离不开政府自上而下的组织和村民自下而上的配合,总结起来就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同时引进市场,发挥政府、农民、市场三方的协调互动;在新时代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任重道远,但它不能一蹴而就,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根据发展实况,设立不同目标分阶段实施建设。

参考文献:

[1]戴帅,陆化普,程颖.上下结合的乡村规划模式研究[J].规划师,2011(1):1620.

[2]陶德凯,彭阳,杨纯顺.城乡统筹背景下新乡村规划工作思考[J].规划师,2012(3):5054.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实践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