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
2018-10-21宝中华
宝中华
摘 要:环境监测主要是将环境监测结果所得到的数据反映给上级,使其了解到当今的环境现状,并下达对环境控制的工作命令,及时地改善我们生活的环境,达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它是环保工作的关键环节,不仅能为开展环保工作提供更加合理的依据,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本文浅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对策,以期完善我国环境质量管理工作,保证我国环境状况分析的有效性,为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环境监测;存在问题;优化策略
1 环境监测质量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法律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已颁布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及管理办法,但其法律约束没有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真正落实到位,主要是这些法律条文未对细部内容明确说明,参考性和操作性不强,不能有效指导实际环境监测工作。
1.2 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部分归结于体制的缺漏,如我国环境监测体制中虽设有质量管理部门,但未能全过程参与环境监测工作中,效果较差;另外,由于质量管理人员职责的不明确,导致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协调等方面出现很多问题,质量管理应有的实效完全丧失。
1.3 环境监测现场质量监管力度不够
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现场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但也最为艰难,主要其涉及环境、设备以及人员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特别因现场监测缺少先进的设备,严重影响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
1.4 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低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部分人员缺少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尤其有些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经验少,从而不能很好的指导整个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以至于质量管理效果不尽人意。
1.5 环境监测技术硬件设备比较落后
环境监测的大部分工作都仰赖于设备仪器。设备仪器可谓是支撑整个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保障。然而在我国,无论是硬件设备或是监测技术水平都尚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环境监测工作需求,以至于许多问题均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与此同时由于实验室的建设也普遍未能达到评审目标的审核标准,从而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发挥。此外,在监测技术的配备方面,国内环境监测机构也普遍存在配备不合理问题,如上文中我们提到,国内许多环境监测站,虽经常使用某一类的环境监测设备,但却未能进行专业化的维护,以至于监测设备于实际的工作工作中,时常出现故障现象,加之技术设备老化情况亦十分严重,从而导致了环境监测技术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破解的可行性对策
2.1 筑牢基石:做好软硬件的建设
环境监测是一项集科学性、专业性为一体的工作,必须有高性能的设备加以辅助才可能实施,因而必须强化其软硬件的基础性工作构建。环保的主管部门须厘定环境监测站之权责,提升其对环境保护、社会及公共利益的相关性的认识,从思想上、工作上切实予以高度关注,在软硬件方面开展综合的考量,划拨专门性的监测经费,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增添最新的监测设备及精密仪器,提供最新的工作软件。同时,检测部门应积极同政府沟通及协商,落实环保专项补贴,大力改进环境监测软硬环境,让环境监测能够顺畅的运行,为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助力。
2.2 健全体系:完善工作流程,提升效率
一是强化技术体系的构建。技术的规范性與科学性是提升效率的基础。可以开展对先进技术与方法的跟进,引用最先进的仪器,开展最前沿的监测,取得最新的、精确数据;制定仪器的必要目录,并随着实践监测的发展及要求,适时的动态的更新目录,建立仪器的科学性及严谨性的标准,做好仪器进入的严格流程审核,让仪器发挥最佳的效应。
二是构建科学的监测指标。重视调查及实际研究,制定严谨、操作性强、技术指标精确的技术参照,摸索一套可行性的操作流程与操控措施。明确每次监测的相关任务。依据相关的科学流程,实施有针对性的监测,明确监测的指向及目的,实现监测数据及结果的时时播报与传送。做好必要的监测评估。对环境监测系统的运行效率、运行模式、运行方式进行定期评估,开展相应的质量审查、同级别的内部比对与考核,量化相关的评价指标。
2.3 人才培育
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素质。人的素质的高地,决定了环境监测效果及质量的高低。一是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相关监测人员的培训。各级环境监测部门要重视人员的素质,运用多种措施推进人员参与培训。可以自己办培训班,聘请行业的专家、学者,进行现场的培训;外排人员去高水平的行业部门去交流,学习先进经验,为自己所用。二是培训方式要灵活。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视频培训,也可以引用先进的慕课,向行业、世界中领先单位取经,学到最前沿、最科学的监测方式。三是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对积极参与培训效果良好的人员,通过部门通报与物质进行必要的奖励。对于参加培训消极,效果差的要通报批评,并给予必要的物质惩戒。
2.4 法律支撑
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体系完备的制度可以引领环境监测有法可依、依法开展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提升其工作效能与规范化。国家应关注环境监测的变动状况及社会与经济发展对此的要求,及时调整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补充其内在的纰漏,推动环境监测与时俱进,与时代相契合。同时,运用法律法规,明晰环境监测的权责、任务、操控的一系列流程,做好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必要的、跟进式监管,对其工作依据法律法规严格的评估,推动其工作在法治化的轨道上运作,以契合经济社会发展之需。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目前,环境监测工作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全面推动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应该结合环境监测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改善环境监测技术,提高我国环境监测水平。
参考文献:
[1] 谢长青.论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8):85.
[2] 刘星.环境监测技术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J].低碳世界,2016(1):7~8.
[3]邓佩书.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7,(1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