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开口傩”的文化渊源和现代发展
2018-10-21聂萌慧
摘 要: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中国历史文化形式多种多样,而在赣中地区的西北边陲有一个文化县城——万载,它在长久以来的发展中,被称作“傩舞之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傩舞的起源之地。发展至今,万载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文化底蕴,而傩舞作为万载的文化标志,更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本文主要对万载“开口傩”的发展进行分析,通過对其文化形成以及文化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探索,找出在现阶段“开口傩”更好的发展形式,促进其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江西万载;开口傩;音乐舞蹈文化;历史渊源;现代发展
万载“开口傩”,即指万载的傩舞,在万载当地,其又被作“跳魈”,其最原始的作用是民间驱鬼祛灾、求福安神的文化作用,在随着时间的发展与推动,傩舞逐渐成为了民众之间消遣娱乐、节日庆祝的十分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在历史长河发展影响中,成为了独具赣中文化韵味的是当地民间驱鬼逐疫、祈福求安、娱神娱人、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项目。在现阶段的文化发展中,傩舞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历史的洗礼,保留了极高的文化价值,其属于现代传统文化保护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对万载文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万载“开口傩”的形成环境地理人文环境概述
万载“开口傩”是万载傩舞表演风格的一种流派,最初发源于赣中万载县城地区,位于赣中西北的边陲之地,与湖南浏阳西部相接,是近现代革命根据地之一。在历史上,万载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又被称作“吴头楚尾”,是典型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少数民族覆盖数量多达13个。地区内有多处的文化历史遗迹,有着著名的古八景旅游名胜。万载地区的整体气候常年处于温和状态,且因为物资产量较为丰富,有“富万载”的美誉。古邑万载,曾因县内民众民风开放,且崇尚文明,在县内的“跳魁”之风较为盛行,舞蹈活动主要在邻里乡民之间进行。到一九四零年时,万载县内已经有了19傩神庙,以及17支傩舞队。除此之外,在万载县内还有多种民俗文化形式的存在,例如花灯戏、得胜鼓以及武打灯等。这些文化形式的存在,不断具备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更形成了良好的百花齐放的文化发展氛围,从多方面对万载“开口傩”的形成与传承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万载“开口傩”历史发展与文化溯源
发展至今,万载的历史文化已有上千年的记载。傩舞作为万载历史发展中最古老且最原始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当代的发展中获得了“舞蹈史上的活化石”之一美誉。而据记载所知,万载开口傩最初只是一种传统的民俗舞蹈形式,发展至今追溯久远,已有近六百余年的发展光景。而傩庙、傩面、傩舞被称作为万载三宝。而在殷墟甲骨文的卜辞中就已经有了关于傩祭的相关内容。在周代,傩舞被称为“国傩”或者是“大傩”,在民间,民众称其为“乡人傩”;据《周礼·春宫占梦》相关记载,周代已经有了“逐令始傩驱疫”的记录,而在《论语·乡党》篇中曾经针对傩的形态进行过描写:“乡人傩,朝服而立阶陛”。傩祭风习,自秦汉发展,自唐宋盛行,并通过不断的发展演变,直至明清仍影响深远。傩舞的表现虽有古意留存,但在发展中逐渐成为了娱乐消遣的风俗活动,并且有逐渐向戏曲靠拢的发展态势。万载“开口傩”,最早被出现在清朝道光版本的《万载县志》中,上记载:“万载有傩约在元末明初,明清时期,跳魈之风盛行,活动范围遍及乡间、邻县。”“傩庙,祀杨吴将军欧阳晃凡八。”等方面都是证明了民众当时的祭祀傩神是“杨吴将军欧阳晃”,又被称为“欧阳金甲将军”,并且该祭祀神像一直被流传至今。
傩舞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表演者头戴“傩面具”,该面具是由木头制作而成,能够鬼神,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进行表演,既能演绎出神灵的威武霸气,将神灵的活动事迹展现的淋漓尽致;还可以表演出鬼怪的魑魅魍魉姿态,更能充分灵活的演绎出鬼怪的众生相。傩舞本身分为“闭口傩”与“开口傩”两种流派,但随着发展,至今“开口傩”被众人熟知,这是因为傩舞表演者头部所戴的面具,在嘴部制作时有所不同,下嘴唇能活动张开的被称为“开口傩”。万载“开口傩”发展至今极为不易,在一九八四至一九八五年间,通过万载全县人民以及傩舞老艺术家与相关文化部门的大力抢救与挖掘整理,才得以保留下来流传至今。文化部门的挖掘整理而得以保留至今,并大方光彩。“开口傩”以其自身所特有的文化艺术价值吸引了国内外文化学家的高度关注,针对其所具备的文化价值进行不断的发掘与保护,以促进万载“开口傩”在当下发展中的更好的传承。
现今,万载“开口傩”仍保存留有众多节目,例如:《开山》、《关王下书》、《关、鲍大战》等,故事表演内容十分丰富,情节虽然简单,但是生、旦、净、末、丑角角都有,且角角都有唱、念、坐、打基本功的涵盖,虽整体动作纯朴简单,但在傩戏中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傩戏文化的发展史的研究,以及傩舞的发展研究形成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三、万载“开口傩”在现代文化影响下的发展途径
(一)与现代文化元素等方面相结合,丰富傩舞的表现形式
在“开口傩”的不断发展与传承中,其已经形成了自身所特有的表演形式与传承方式。但是在现代文化的不断冲击影响下,对传统历史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旧时的文化表演中,傩舞表演者在表演后会收到一定的报酬,但是在现代,傩舞表演者没有了固定的收入,导致多数傩舞表演者改行,傩舞的传承发展受到影响。再加之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丰富了民众的休闲娱乐生活,致使傩舞被逐渐淡忘。
因此,为促进傩舞在现代的不断发展,应该与当代的社会元素相结合,不断丰富与完善傩舞的表演形式,使改变之后的傩文化可以成为符合现代大众审美需求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根据傩舞文化的发展至今的传统规律,以及现代化文化的影响,两者通过不断的结合与相互之间影响作为切入点,充分对傩舞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融合进行探索。把现代文化的表现形式以及文化思维通过影响加入到傩舞的表现与形式创作思维中,不仅可以在传统的傩舞艺术文化中得到更多的文化净化,更能够以现代文化作为发展依托。在融合与影响过程中,要极力避免生搬硬套的方式存在,将傩舞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并不是意味着需要将现代的文化元素全部汲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寻求更为有效的方式对傩舞的表现形式进行整改,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将民众的大众审美标准与其相融合。因此,为促进傩舞表现形式的不断更改与更好的发展,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第一,在传统的傩舞文化发展中,其主要传承形式是口口相传,心领神会。大多是通过意识互通,形式随意。导致傩舞文化发展的不正规化。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传播形式,通过正规化的宣传与培训,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记录与传承发展。以便于现代大众对傩舞的了解更加全面,更加正规,通过官方的了解與熟悉,帮助大众懂得傩舞文化的珍贵以及其发展传承的重要性。在发展培训的过程中,应该不断融合现代文化发展的方式以及发展理念,在保留傩舞文化的同时,加入更多的现代文化元素,让傩舞文化能够在保持自身所具备的特色性的基础之上,也还能够让整体文化成为一种新颖的、吸引人的文化形式。在整体的文化构成中充分将地方特色性所保留,但又能够与现代文化元素相融合。将文化的淳朴与原汁原味充分体现出来。让傩文化中的关键组成元素一一傩舞形式能够与赣西的地方特色以及国际性的文化形成整体文化表现形式。
第二,对于任何的文化形式而言,文化内涵是所有文化形式的构成核心及发展基础。在进行傩舞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创作及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傩舞文化所特有的风俗文化加入一些合理的科学的文化特性。
例如,在传统的傩舞文化表演中,傩舞主要表演会是在新春集会、或者节日庆典、祭祀供奉等情况下进行。但是在现代,大多场景的逐渐消失,导致傩舞文化逐渐失传,再加之,多数傩首年龄较大,相继谢世,导致实际懂得傩舞的人数少之又少。而在以前,由于文化形式单一,傩舞表演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娱乐消遣形式。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县城居民大量外出务工,地区内的老人人数较多,对于傩舞文化掌握较多,了解较深,但是缺少了能够倾听诉说的人,导致傩舞文化逐渐消失。而多种文化形式的不断冲击,导致傩舞文化在夹缝中很难生存,因此需要与现代形式相结合,如与网络科技相结合,通过网络扩大傩舞的影响范围,促进傩舞的更好发展,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发现傩舞。从而推动傩舞文化的传承,促进傩舞文化在现代的更好发展。
(二)与现代审美需求相结合,扩大傩舞的受众群体
在傩舞的二次创作与创新过程中,应该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相结合,以促进傩舞形式的更好研究,创作出更好的傩舞作品,通过深入掌握了解的傩舞文化,将傩舞在当代社会中更好的发展与传承。例如:可以与现阶段,流行在大众身边的娱乐方式与傩舞文化相结合,制作各种傩舞表演的小短片,将其放于网络上,在短片中,不仅应将傩舞的表演形式表现出来,还应该全方位的将傩舞的文化内涵所体现出来,以及傩文化的风俗习性等方面,帮助其文化体系在现代大众周围得到全方位的流传。
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傩舞表演艺术家组织在一起,创作一部反映傩舞文化发展至今的历史纪录片。通过与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开展多形式的文化演出,通过全市走向全省,通过全省走向全国,乃至走向全世界,在国际舞台表演,让世界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让更多人感受发到傩舞的文化魅力。将傩舞的文化价值以及文化内涵通过现代化的方式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与当地文化元素相结合,促进傩舞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随着大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一些独具农村特色的旅游项目受到了民众的青睐与热捧。我们能够借此机会,乘胜追击,借助这个良好的发展趋势,通过借助江西农村的发展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众多民众进行游玩,而相关傩舞文化管理者可以与当地旅游局等方面进行沟通,设立更多的关于傩舞文化的游览项目,并不断针对傩舞文化进行大力宣传,通过参加文化活动,帮助大众加深对傩舞的了解。以此为基础,不断能够确保傩舞的不断发展,更能为当地经济发展献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文化历史的不断推动与发展,万载“开口傩”形成了其自身多特有的,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形式。虽然其自身文化表演形式较为淳朴,但是在多方保护下,傩舞在传承中很好的保留了自身的文化风格,通过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发展,寻求了一个更为有效的发展方式。其自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本就具有强大的文化价值,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为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应该不断与现代社会的文化形式相符合,建立更具特色更受大众所喜爱的文化形式,推动万载地区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邰乐.从傩乐的变迁看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J].音乐创作,2017,06: 141-142.
[2] 李倩.江西民间音乐传承发展研究[J].大舞台,2015,01:241-242.
[3] 吴国玲.解读江西“傩”音乐文化[J].兰台世界,2015,03:75-76.
[4] 张灵燕.论中国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西傩音乐[J].文学教育(中),2014,07:94.
[5] 聂萌慧.论万载“开口傩”的艺术特征与艺术价值[J].宜春学院学报,2014,05:57-59.
[6] 刘宇.试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载开口傩”的体育文化价值[J].农业考古,2010,03:330-332.
[7] 李艳萍,黄池,刘艺.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及其保护[J].江西社会科学,2010,05:234-237.
[8] 邓伟民.江西傩音乐文化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传承创新研究[J].中国音乐,2007,02:111-115.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YS28)